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東南科大海外生 體驗環保學分類

東南科大海外生 體驗環保學分類

E-mail 列印
6月10日早上九點,一群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東南科技大學海外青年班學生,共四十三位,在國文老師林子晴的帶領下,來到木柵環保教育站參訪觀摩與實做體驗。

活動主持人呂遂珠和志工們,在門口列隊歡迎師生的到來;進教室後,志工們以「幸福的臉」手語帶動唱,炒熱氣氛;接著透過影片說明製造衛生紙,樹林遭砍伐破壞的情形,以及廢 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的價值,讓同學瞭解做環保的重要。

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做環保的訣竅,志工教學生容易琅琅上口的「環保十指」口訣,和簡單好用「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方法。旋即讓學生分組進行實做分類,環保志工在旁親自示 範和指導。「這個要放在哪裡?這個要算哪一類?」的問題此起彼落,同學認真學習的態度,展露無遺。

班代許如傑率先分享心得:「製造垃圾很容易,但做好分類是很不容易的,以後自己會先將垃圾做好分類,這樣送到環保站,師姑、師伯才不會那麼辛苦。」他也建議平時要養成隨身 攜帶環保杯碗筷的習慣:「一個人少用一個免洗碗,兩個人就少用兩個。積少成多,垃圾就會減少,可以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李貫明頭上帶著髮箍,看起來很時尚,做起瓶罐分類,非常投入也非常專業。他的父親在馬來西亞開設工廠,從事寶特瓶壓碎、抽砂,做成打包用的扁帶。李貫明說:「四十公斤的 PE,可以做成兩大捆扁帶,售價三百元臺幣。所以別人不要的垃圾,在我眼中都是寶貴的財富。」他接著分享:「在這裡,看到在我們工廠不可能看到的是,有很多志工不為工錢, 歡喜又專業的幫忙分類,讓我萬分感動。」

蔡汶霖的父母,每個月月初,會將報紙和寶特瓶等資源,送到馬來西亞當地的慈濟環保站。她在父母忙碌時,也會幫忙送,但從來沒有實際分類的經驗。她說:「回國後,我會鼓勵朋 友一起去做做看!」

經過一個多小時,環保實做體驗後,師生們稍作休息、享用志工準備的點心,接著進行趣味有獎徵答。「什麼是環保十指?」黃安杰很快的說出來,並抽到靜思語「手心向下是助人, 手心向上是求人」,他非常開心的說:「我想一定很受用吧!」「如何做環保?」問題一起,張艾歡立即脫口而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得到熱烈的掌聲。這些淺顯易懂的理 念,簡單又方便的方法,已悄悄的在學生們的腦海裡產生漣漪,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會成為海外環保的生力軍。

林子晴老師提到帶學生體驗的用意:「我希望學生不只可以閱讀、賞析課本裡的文章,更希望學生透過實際體驗,以口語或書寫方式,將自己的想法,流利通順的表達出來。」林老師 覺得慈濟做環保已經做出一些成效,因此特別帶學生來慈濟木柵環保教育站參觀學習,提升其環保意識,並把做環保的方法帶回他們居住的地方,成為一顆顆的環保種子,在當地生 根、發芽、茁壯。林老師語重心長的說:「期待學生在環保實做體驗後,得到反思,落實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做到『心靈環保』,學會感恩回饋,做到上人所說的『少 欲知足』,為地球、為社會盡一分心力。」

圖左 : 主持人呂遂珠(右一)與志工們以「幸福的臉」手語帶動唱,歡迎來參訪的東南科大海外青年學生。[攝影者:林中和]
圖右 : 班代許如傑建議平時要養成隨身攜帶環保杯碗筷的習慣:「一個人少用一個免洗碗,兩個人就少用兩個。積少成多,垃圾就會減少。」[攝影者:林中和]

圖左 : 家中做打包扁帶的李貫明(中)說:「別人不要的垃圾,在我眼中都是寶貴的財富。」[攝影者:林中和]
圖右 : 帶領學生參訪體驗的林子晴老師(右一),期待學生在身體力行後,得到反思,落實在生活中。[攝影者:林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