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初一發放 臺中分會廿年慈善跨新頁

初一發放 臺中分會廿年慈善跨新頁

E-mail 列印
6月8日正值農曆五月初一,慈濟台中分會進行農曆每月初一慈善發放,藉此因緣為照顧戶注入心靈資糧,希望在面對身體病痛、家庭變故或是年老無依等困境時,能轉換心境、克服 困難。除了濟助金發放,還有美髮師前來共同參與義剪,為需要的照顧戶們整理頂上三千煩惱絲;不只讓大家外型美觀,更關心他們身體健康。

會場中有視障朋友提供推拿服務,還有專程從北部前來共襄盛舉的陳明其師兄,以其專業——經絡調整,帶給照顧戶們健康。七十多歲的陳明其師兄,從外貌看不出歲月痕跡,他最常 分享的就是「能做就是福,讓人需要很開心,被人好好利用的感覺真好!」就是這樣的理念,數十年來菩薩足跡中,少不了他的身影。

這樣的發放形式,接引多位照顧戶參與社區活動,特別是環保回收;使得他們在接受幫助同時,也能夠發揮良能成為助人者。

◎善心善念 時時培養

家住南區的楊先生和妻子,一星期當中有三到四天,會到南區環保站參與志工服務;每天也會將身上銅板存起來,投進竹筒內,存滿後就利用每個月初一到臺中分會時交回,夫妻倆雖 然是慈濟照顧戶,但是同時也是愛護地球、付出愛心的人間菩薩。

楊先生很客氣地表示:「我不會說啦!就是一點愛心嘛!每天把口袋的零錢放進去,每週一、三、六都會跟我太太去做環保,就像今天她去做,我來分會。錢筒存滿拿來分會,可以拿 去蓋醫院救人耶!」

因此,每個月發放日,不只是請照顧戶來領濟助金,同時也安排手語教學或是志工心得分享、戲劇演出,藉由不同形式活動節目安排,傳遞慈濟的人文理念。

◎自轉人生 攸關幸福

慈濟志工張聖宗,任教於臺中市光復國小擔任教務主任,今天他以「苦難中得法展智慧」為題與眾分享;從一次「靜思語教學研習」中,他認識了慈濟,發現上人的法與教育理念的契 合,深入了解同時積極參與志工活動,在學校推廣「靜思語教學」。以前自己也有許多不好的習性,例如喝酒應酬等,心靈仍無法知足,慈濟讓他接受善引導。今年圓滿慈誠培訓接受 上人授證。

談到去年一月底,剛過完農曆年時,他父親身體不舒服,但是已經報名慈濟課程,他就將上人給的念珠及福慧紅包放在父親手裡,請父親將病痛交給醫生,心交給菩薩;幸好有家人支 持,她的太太將父親照顧得很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回花蓮上課。

因此他了解「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會落空。」正如上人的《靜思語》所言:「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所以現在只要是教育相關的志工服務,無論是 寒暑假營隊、社區親子班、研習,他都積極把握因緣,傳遞分享慈濟人文精神。

◎心靈道場 清淨莊嚴

發放工作統籌的合心訪視慈濟志工洪琇娥提到,自從2004年接下訪視工作,將近十年的陪伴關懷,她很感恩每個月初一,輪值的志工們用心、細心、耐心付出,無論是節目安排、 手語帶動、心得分享,大家都把握因緣,透過農曆初一這天,和來自十方會眾們結一分好緣。

最令洪琇娥師姊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嬤,主動詢問哪裡有慈濟環保回收站?阿嬤說除了自己住家附近,她還希望能到其他環保點參與;因為有時間就想多找機會和慈濟人 一起做好事。

洪琇娥也提到,相較於四十年前窮困的臺灣社會,雖然形態改變,但是慈善濟助的個案仍很多,慈濟臺中分會的建築超過廿年,如今每回看到十方大德擁擠地坐著看節目、聽講座,有 些捨不得,希望能有比較寬敞的社區道場。感恩上人以及全球慈濟人的努力付出,我們的新家位於文心南五路的臺中靜思堂已經落成啟用了。下個月開始(2013年7月8日)也就 是農曆六月初一,發放就將在臺中靜思堂B1中講堂那兒。那裡周邊停車比較方便,室內空間也寬敞,讓大家不會感到擁擠。

正值端午佳節前夕,志工們準備了素粽和大德們結緣,上午將近十一點,發放工作告一段落,從下個月開始,發放地點改在慈濟臺中靜思堂,慈善志業將邁進新的歷史,繼續發揮愛 心,為苦難人鋪平坎坷路。

圖左 : 慈濟臺中分會每個月初一發放日,慈濟志工帶領禮拜《法華經序》,入佛知見。[攝影者:林美蓉]
圖右 : 慈濟志工張聖宗於慈濟臺中分會,與農曆初一慈善發放會眾分享自轉人生,志工心得。[攝影者:林美蓉]

圖左 : 慈濟臺中分會每個月初一發放日,志工神情專注用心為年長照顧戶修剪指甲。[攝影者:林美蓉]
圖右 : 慈濟臺中分會的建築超過廿年,每月初一發放,十方大德雖擁擠地坐著看節目、聽講座,仍虔誠肅穆。[攝影者:林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