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四十四周年慶 殿堂化身課堂 學子感動善念生

四十四周年慶 殿堂化身課堂 學子感動善念生

E-mail 列印
今年是慈濟四十四周年,同時也是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年,板橋園區規劃了結合環保主題的社區志業展。五月十七日上午近九點,光復國中七年級四個班級學生,在老師帶領及志工媽媽陪同下,師生約一百五十人分乘四輛遊覽車,來到板橋園區參訪慈濟四十四周年慶志業展。

慈濟志工姚桂花向同學們說明,環保志工不畏髒臭,是淨化大地的園丁。[攝影者:王明煌]
今年是慈濟四十四周年,同時也是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年,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規劃了結合環保主題的社區志業展。五月十七日上午近九點,光復國中七年級四個班級學生,在老師帶領及 志工媽媽陪同下,師生約一百五十人分乘四輛遊覽車,來到板橋園區參訪慈濟四十四周年社區志業展。

◎慈濟志業緣竹筒

慈濟志工為到訪的光復國中師生介紹板橋靜思堂建築、板橋園區的功能、慈濟緣起以及環保二十海報,志工們將學生分為四組,分頭進行導覽解說。

「竹筒歲月」是慈濟緣起的精神,四十四年前,證嚴上人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帶著弟子與信眾,從三十個竹筒、日存五毛錢,開始推動慈悲濟世的慈善工作,進而將大愛遍佈全球, 開啟人人心中的愛,從付出中見苦知福,更能惜福、再造福。

慈濟志工陳瑄蓓轉述證嚴上人的期勉:「希望人人回歸竹筒歲月精神,每天發起一念善心,讓愛涓滴成河。」匯聚人人的愛心,恆持付出,繼續為世間苦難人拔苦與樂。

為了讓學子透過展覽更認識慈濟,陳瑄蓓細細說明,上人、精舍師父及全球慈濟人,以疼惜眾生的那份悲心願力,在艱苦的歲月從無到有,四十四年來本著付出無所求的初衷,持續在 社區耕耘,期待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陳瑄蓓更提醒大家,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就是行孝與行善。

◎環保七化全民動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導致災害頻傳;科學家研究分析得到共同的論點,主因來自人為嚴重污染大自然,造成溫室效應所致。面對現況,人人應該嚴肅思考,如何減緩災難發生?該為 這依賴生存的大地做些什麼?慈濟志工姚桂花站在海報前面,試圖喚起年輕人不忘對地球的責任。

一九九0年的一場演講中,證嚴上人籲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投入做環保。慈濟人開始身體力行,大力宣導推動;二十年來,已倍受社會肯定,「環保」不只是口號,已經成為全民化 的運動。

在慈濟推動環保二十年後的今日,環保已經推進到「環保七化」的階段,包括參與年輕化、落實生活化、知識普及化、力行家庭化、心靈延命化、快樂健康化、減量零收化。

板橋靜思堂的廊道,牆上掛著這些環保議題的海報,一張張圖片述說著環保志工不畏髒臭,彎身成為淨化大地的園丁;真人真事的呈現,展現他們在付出之中,所體悟而得的人生智 慧。

做環保並不侷限於老人家,生存在地球上,人人有責任要疼惜地球,年輕人更是責無旁貸,是為年輕化;環保要落實生活,從三餐做起,出門隨身攜帶環保杯、碗、筷,養成習慣後, 自然不會產生垃圾。

若是能夠深入了解環保的知識與道理,多宣導推動,讓社會大眾多關心環保議題,讓環保知識普及到各階層;最重要的是,將環保意識帶入家庭,深入社區,就能環保家庭化;讓人人 藉著做環保,而能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便是心靈環保。

◎學子感動善念生

分頭巡禮一番之後,學生們來到國議廳,慈濟志工早已貼心地在每張桌上準備了茶水、點心,還安排團康節目與影片觀賞。在慈濟歌曲《母親的手》手語表演後,播放《跪羊圖》音樂 劇表演影片,接著請在場的學子分享。

吳淇婷同學表示:「看過影片後,覺得媽媽很偉大,我要抱著感恩心,今天回家後要抱著媽媽,告訴媽媽我很愛你。」

初佳祺同學則認為,今天看到的內容很豐富,過去不知道保特瓶回收之後,可以製成毛毯。她說:「我很感動,覺得自己做得太少,有機會也要加入做志工。」不太會說話的初佳祺, 對媽媽的感恩要用行動表現,因為心意最重要。感動化為行動,今天初佳祺看過佈展後,與其他六位同學共同捐款。她有些害羞的說:「沒什麼,不必留記錄。」

生命美學在光復國中推行多年,校方將生命美學課程與慈濟的活動結合,藉機帶孩子走出校園,感受慈濟的大愛情懷與生命的智慧。將課堂換到慈濟殿堂,在孩子心中灑下愛的種子, 或許一時無法看得到成果,但是相信這種子灑在他們的心中,將來會從小樹苗長成大樹,對於他們的整個人生也會有不一樣的影響。

圖左 : 慈濟志工蕭素卿為同學解說慈濟精神理念。[攝影者:王明煌]
圖右 : 慈濟志工陳萱蓓介紹「竹筒歲月」是慈濟的緣起精神。[攝影者:王明煌]

圖左 : 初佳祺同學說:「身行好事就是對父母孝順,所以和幾個同學一起捐出零用錢。」[攝影者:王明煌]
圖右 : 光復國中家長會長高祺明(右一)勉勵同學,應好好孝順父母。[攝影者:王明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