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從産地到餐桌 糧食大不易

從産地到餐桌 糧食大不易

E-mail 列印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年前的五言絕句《憫農》,今人依舊朗朗上口,但時下的年輕人是否能真正體會農民的辛勞?

繼2012年7月21日的「蔬果批發市場走透透」活動後,八十名素食英雄(VERO, Veggie Hero)進一步追溯蔬果源頭,於2013年6月16日,聚集在克蘭 芝郊外的寶萊塢農場(Bollywood Veggies)參加「跑吧Vero之開心農場」活動。

年輕人親身體驗下田插秧的同時,也通過菜園、運輸、市場到消費者手中的「蔬果里程」模擬攻站,瞭解食物得之不易,學習珍惜盤中的食物與資源。

◎蔬果探源 認識食材原貌

花園城市新加坡的農地罕見,很多年輕人沒有見過田中的蔬果,更別說是親臨農場彎腰耕種。為此,籌備團隊首先精心準備了十五道英語縱橫字謎題(crossword puzzle),以蔬果的特性讓學員猜測其名稱,並拍下蔬果在田裏、樹上的原貌。

在二十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有的學員緊張兮兮地穿梭在園田裏,四處從蔬果看板中尋找答案,有的則拿出智能手機上網查詢。「木薯種在哪裏?」「啊!我找到檸檬草了!」拍下蔬果 的那一刻,學員也體驗與蔬果原貌的零距離。

剛畢業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江韋杰說:「很多植物和我平時所見的都不一樣。我見過辣椒,卻從來沒見過它的樹,剛才差點錯過了。還有,原來香蕉樹也有那麼多品種,今天真是大開 眼界!」

◎赤脚插秧 體驗農民辛勤

農場裏除了種植各種蔬果,也有幾片小型水稻田。「稻米和人一樣,需要陽光、水和土地才能生長。種植水稻前,土地和水的準備也很重要。從栽培稻苗、插秧到收割,至少需要三個 月。」農場講解員娓娓叙述大家平日吃的五穀雜糧,可說是農民用血汗換來的。

「啊,要踩進田裡種稻?」人群中傳出了幾聲驚嘆。光著腳踩在泥濘,對許多城市長大的青年而言往往是一種奢望,因此「下田插秧」環節讓學員又驚又喜。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學員 小心翼翼地握著稻秧根部,按相距十五公分的行列距離,依序把稻秧插進水田裡。水田不比平地踏實,試著踩在泥濘的學員,有點亂了陣脚,但掩蓋不了他們臉上的笑容。

插下第一棵稻秧的宋虹升說:「我們只是插了幾棵,很難想像農民日復一日播種收割的辛勞。」南洋理工大學的張嫣庭一開始對赤脚下田感覺髒兮兮,後來逐漸適應貼近大自然的感 覺,而且樂在其中地說:「平時只是從書本上得知農民的生活,當下踩進水田裏插秧的感覺很踏實。」畢業慈少陳文輝心想稻米收割後可以給更多的人,更積極地下田插秧三次。

◎模擬攻站 瞭解市場機制

每樣食材,從農耕地收割後,需歷經運輸和批發市場等層層關卡,才到消費者手中。一般人所知的食物浪費,往往侷限於廚房內的廚餘,或盤中的殘渣,卻忽略了層層關卡中難以避免 的浪費。有鑒於此,籌備團隊模擬市場機制中可能發生的浪費,啟發學員進一步省思「自己個人的力量可以做什麼?」

在菜園模擬站中,樹上挂著各種蔬果圖像。學員搭肩成行,在樹林中尋找兩個同類蔬果,然後售賣給批發商。在採摘蔬果的過程中,學員發現有些蔬果長得「就像超市裡陳列的標準 型」,卻也有部分是歪歪扭扭、顏色不够亮麗或外形大小不一。

起初學員並未察覺,只要是同類蔬果就採收,不料外形不美觀的蔬果都被批發商嫌棄和拒收,當場扔在地上。學員楊毅軒不忍辛苦採摘的蔬果被浪費,想盡辦法說服批發商:「這粒番 石榴外皮雖然不美,但是去皮後弄成果汁也很甜。」

「啊,為什麼只能賣兩角錢?」當聽到收購價格,學員驚呼起來。原來現實的市場機制中,農產品價格浮動,農民有時不得不賤價賣出,或乾脆不採收,任蔬果在農地裏腐壞。

◎減少浪費 探究蔬果里程

新加坡的天然資源有限,大部分食品都靠進口,運輸過程難免會耗費許多資源,增加碳足跡。運輸模擬站挑戰學員以「最低碳足跡」進口蔬果,學員先將要進口的蔬果和出口國家如馬 來西亞、印尼、泰國、臺灣、歐美等做配對,然後以「飛機跳」或「汽車跳」的方式運到新加坡。

「對不起,由於航班遇上颱風天,你運的這批蔬果已經變質腐爛了,必須重新再運新的一批。」學員們單腳跳得氣喘吁吁,沒想到抽中命運卡,還得重來。除了突如其來的天災,運輸 過程中還可能面對班機延誤、勞工罷工、不通過檢驗等問題,蔬果還沒有到商場就被浪費掉了。

蔬果成功運輸後,經過市場業者的一番揀選和包裝,整齊擺在架上任消費者選購。市場模擬站中,兩組學員扮演不同角色——富太太和貧民,各自依照自己的消費能力購物。富太太手 握三百五十元,一口氣買下壽司、冰淇淋、美國蘋果和櫻桃、巴西高級咖啡粉等精緻食材;貧民只能以五十元買麵包、豆類、白米等。

不料場地突然轉移到荒島上,學員剛購買的食品只能維持十天,救援船隻十四天后才抵達,學員需設法果腹。「啊!怎麼辦?咖啡粉怎能做成出一道食物?我們先前不該選咖啡粉!」 富太太嚷嚷著,後悔先前的選擇,原來昂貴的精緻食物不能填飽肚子啊!相反地貧民選擇不起眼的普通食材,卻足以供應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

大家只好盡情地發揮想像力,比如曬乾木瓜皮做成脆片等,一般人當作殘渣的材料卻能解一時之需,還有一些學員建議每天只吃七、八分飽。現場在一番學員討論中,氣氛活絡起來。

◎減少浪費 公德始于克己

此次「跑吧Vero之開心農場」活動,延續本年度慈青VERO推動的「八分飽兩分施」方向,強調「減兩分浪費,增兩分公德」,就從餐桌做起!

畢業自義安理工學院的江宗錦印象最深的環節是插秧,他也在詢問農夫中得知:「生產一公斤稻米需要一千公升水!氣候不調能讓收成毀于一旦。我們剛才插秧的那片田地,若由專業 農夫插秧,因為行列距離掌握得宜,能生產五公斤稻米,而沒經驗的我們只能種出一公斤的稻米。」

江宗錦體會耕作的不易,回家後想與家人分享心得,生活中只有多用心才能減少浪費。「從今後會多用心的選擇食物來源,比如多選擇本地出產的水果,若是沒有就儘量選擇距離較近 的出產地,減少碳足跡。」

圖左 : 學員必須從園區內的蔬果看板中,根據蔬果的特性猜測出十五道英語縱橫字謎題答案,並用手機拍下其生長地的原貌。[攝影者:陳柔潔]
圖右 : 「稻米和人一樣,需要陽光、水和土地才能生長。種植水稻前,土地和水的準備也很重要。從栽培稻苗、插秧到收割,至少需要三個月。」農場講解員娓娓敘述種植水稻的過程。[攝影者:黃思妮]

圖左 : 運輸模擬站挑戰學員以「最低碳足迹」進口蔬果,學員先將要進口的蔬果和出口國家做配對,然後以「飛機跳」或「汽車跳」的方式運到新加坡。[攝影者:黃思妮]
圖右 : 南洋理工大學的張嫣庭一開始對赤腳下田感覺髒兮兮,後來逐漸適應貼近大自然,而且樂在其中。[攝影者:連雅慧]
圖 : 素食英雄們為追溯蔬果源頭,聚集在克蘭芝郊外的寶萊塢農場參加「跑吧Vero之開心農場」活動。[攝影者:連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