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用塑像講古 恆持剎那

用塑像講古 恆持剎那

E-mail 列印
「以前都是亂槍打鳥,大部分的志工都不是專業,一頭栽進來,相機買了就拍……」泛黃的照片裡,留住了年輕的歲月;如今滿頭華髮,資深攝影志工蕭錦潭與夥伴們齊聚話當年。現 場更邀請拍攝者與被拍者相見歡,一起見證歷史。

◎有願有力 甘願歡喜

溫暖燈光下,照拂六十四幅圖像志工的攝影作品,引領著會眾一窺相片背後動人的故事。中區人文真善美十周年圖像、文字、影音首展,7月7日在臺中靜思堂舉辦溫馨茶會揭開序 幕。

每一幅的故事裡,都有搭配相呼應的《無量義經》偈誦,彰顯慈濟志工在付出時,以相顯法的內涵。蕭錦潭師兄在海報前細說從前,1999年中區成立攝影社之後,並開始記錄九二 一希望工程。相片是夥伴們回到希望工程之一的南投國小巡禮合影的。畫面中當時號召成立攝影社的童芳文師兄已經逝去,留下的夥伴至今仍默默貢獻己力。搭配「千年古松漸老去, 依然不畏風和雨」偈誦,更彰顯其清亮高節。

當時是北區慈誠隊認養該校的景觀,希望工程援建的校舍屋頂一律使用雲田瓦。包裝瓦片的土黃色木頭,經過志工的巧手,作成圍繞在南投國小百年大榕樹周圍的椅子椅背,成為學生 休憩的好所在。攝影社的夥伴相約回到校園,童心未泯一起坐在榕樹下,體驗小學生的樂趣。

皺紋的慈顏下,逢人就笑盈盈的蕭錦潭,談起災區慘不忍睹的往事仍有些激動。震後到災區關懷,「頭一天出門繞一圈,我一卷底片都拍不完,因為都在流眼淚!」有一戶透天三樓倒 塌成半樓,屋主述說著新買的房子剛繳完自備款,想不到搬進新家後就……

天氣也從初秋漸漸進入初冬時節,為了安頓災民的身心靈,志工開始蓋慈濟大愛屋。每天早上六點在臺中分會集合,為蓋大愛屋人人仍揮汗如雨。他印象深刻,地震那年的11月底, 南投縣草屯鎮的德興棒球場兩百多戶大愛屋即將落成,晚上常常在趕工。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等到大家都收工了,才收起相機回家。他說:「或許是一份悲心使然,我一點都不覺得 辛苦,反而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

當時要拍攝室內、室外,在底片的時代無法隨時做調整,是一大挑戰。室內都是用ISO(感光度)八百度或的四百度底片拍攝,畫面好不好往往都要等到照片沖洗之後才知道,雖然 費用也很高,但成功率也比較高。他笑說:「以前都像是亂槍打鳥。」這話一出,臺下也笑聲不斷。當時大部分的志工都不是專業,一頭栽進來,相機買了就拍……用心就是專業,大 家也都很認真投入。

上人對於臺中攝影社志工的讚許,他永生難忘,是讚美也是警惕自己要守住初發心。蕭錦潭笑開懷地說:「雖然花了很多錢,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大家付出無所求,很高興、很甘 願!」後來數位相機也慢慢在發展,和底片交互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也都改用數位相機。數位相機可以隨時調整ISO,可以多拍,畫面不好刪除就可以了。

九二一當時,中區只有四個攝影志工(童芳文、林昭雄、林炎煌、蕭錦潭),雖然童芳文已經不在了,從事照相業的蕭錦潭常常會想起這位麻吉的良師益友。童師兄的專業技術讓張張 照片都精彩,記得每次出班之後,他自己的照片都是先放一邊,一定是先挑夥伴的照片。挑不到照片時,才把自己的拿出來。他成就別人的精神,永遠留在蕭錦潭的心中,也不斷發 酵,繼續傳遞這份愛。

◎拍攝者與被拍者見證歷史

現場也邀請三組拍攝者與被拍者相見歡,一起見證歷史。

首先是太平社區每星期二晚上《法譬如水》讀書會的攝影者趙勝顏師兄與被拍攝的林淑貞、阮佩珊師姊也蒞臨現場,分享他們的感動。社區的讀書聲,聲聲入耳,讓平日靜謐的巷子, 充滿人文氣息。阮佩珊參加委員培訓,遭受到挫折,一度想退訓,因為參加社區讀書會,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氣,也打消退訓的念頭。

林淑貞想起2013年,剛開始在志工家中舉辦讀書會。宅小的巷弄中,鄰居用敲鑼、放音樂的聲音壓過讀書會的聲音,參加的會眾機車也沒得停。讀書會的素食教學,志工樂於和鄰 居分享素食的好處。好不容易,真誠的心終於和鄰居打成一片。現在只要到了共修的日子,五坪大的讀書會空間,總是門庭若市。鄰居也送來他們家的盆栽作為裝飾,更邀大家把車子 停放他們家門口。

對於剛加入攝影行列的趙勝顏,透過鏡頭也感動自己,他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看到每一個人從讀書會中得歡喜,接引更多人來參加,他也拍得很高興。

繼續分享的是林若玲師姊拍攝呂振安師兄回靜思精舍精進的畫面。呂振安在海報前比畫著當時的情景,這犁田機好重,連男眾都不容易操作,師父卻要操作這麼重的機器,令他感動。

呂師兄回想國中畢業後,二、三十年沒耕田了,他很小心使用耕耘機,就像人生路要小心,照顧好自己的心。德佺師父緊緊跟在旁邊,從整地、翻土到使用有機肥、液肥,處處都是學 問。師父對大地的疼愛,如同照顧志工的慧命。呂振安以前都很怕上臺,但上人說這是修道的資糧,要什麼都會,他克服困難,分享感動。

犁田就像是人生要走中道,方向偏了,失之毫里,差之千里。許碧燕師姊剛好經過這幅海報前,她驚訝地說:「這畫面讓她回想當時她也回精舍精進的情景。」回到社區之後,如果有 退轉心,總會想起師父克難、精勤付出的精神,而打消不好的念頭。

林若玲也感染這份歡喜,提醒自己要行在正道上。

最後分享的是陳益永拍攝人醫會前往南庄義診,慈青學長江佳紋驚訝地站在自己的海報前。她說自己的奶奶因意外往生,對奶奶的愛可以傳給別人,覺得很有意義。畫面中跟百歲人瑞 噓寒問暖的真摯笑容,阿嬤開心,大家都開心。那天天氣很冷,阿嬤細數著她穿五、六件衣服,要志工不要擔心。江佳紋握緊阿嬤冰冷的手,傳遞溫暖。

陳益永從鏡頭下體會「行孝行善不能等」,懺悔自己好久沒好好握著家中長輩的手,回家要好好給予關懷。

◎攝影是生命工程 不是風花雪月

籌劃這次攝影覽的幕後推手簡宏正師兄,忙著為大家做簡介,談到今天開展的心情他不禁紅了眼眶,千言萬語心中只有感恩。放下、縮小自己,感恩拓荒者的篳路藍縷。童芳文鼓勵他 的話至今猶言在耳:「希望你用你的生命做慈濟,這句話一直是我前進的力量,也讓我把自己的視野拉高。」這些年來他更體會,「攝影是一個生命工程,不是風花雪月。」

他表示,謙卑才能成長,把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請回來陪伴,讓他們感受到尊重。領眾最怕落於著相,他警惕自己更發願:「我思也願,我的背脊是橋梁,成就師兄師姊在佛法中浸 潤,開闊視野,在慈濟路上看見心靈風光。」每人根器不一樣,如何傳遞攝影人文,只有不斷努力,只要社區有需要,他非常樂意前往分享。

攝影志工用鏡頭留住剎那,為人間美善鋪寫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故事。從底片的類比時代,到現在的數位時代,機器不斷汰舊換新,志工的心卻始終如一 ──「把這份愛不斷傳下 去。」

圖左 : 「以前都是亂槍打鳥,大部分的志工都不是專業,一頭栽進來,相機買了就拍……」茶會中,資深攝影志工蕭錦潭(右三)與夥伴們齊聚話當年。[攝影者:陳榮照]
圖右 : 籌劃這次攝影覽的幕後推手簡宏正(左),熱誠的為文發處同仁賴睿伶(中)及黃國洲(右)做簡介。[攝影者:陳榮照]

圖左 : 太平社區《法譬如水》讀書會門庭若市,林淑貞(中)見證鄰居從反對到認同;阮佩珊(右)改變不好的習氣;趙勝顏師兄(左)利用鏡頭看到感人故事。[攝影者:謝人傑 ]
圖右 : 林若玲師姊(右)拍攝呂振安師兄(左)回靜思精舍精進犁田的畫面。精舍師父對大地的疼愛,如同照顧弟子慧命。[攝影者:謝人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