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廚房香積不打烊 大良福田用心耕

廚房香積不打烊 大良福田用心耕

E-mail 列印
唏唰、唏刷、唏刷……來來來,添點飯、再加入配料……不消片刻,香噴噴的炒飯隨即上桌。「大家要吃飽哦!才有力氣做工。送上了最後一道菜,這鍋子就要轉移陣地,進入靜思 堂,為更多人服務啦!」吉隆坡靜思堂臨時食堂自2011年3月開始啟用後,掌廚溫國良、銀髮族黃雅鑽,媽媽級李麗金等多名志工,在過去兩年默默地服務,不管投入在廚房香積 或機動工作扛扛擡擡,他們甘願做歡喜受,把此當作第二個家。

2013年3月23日早上十時,吉隆坡靜思堂臨時搭建的食堂,飄蕩著「粒粒米飯陣陣香,真情濃意傳千里」之氣息。幾個熟悉的身影正在廚房一角,使勁地揮動著鍋鏟,費盡心思 地烹煮炒飯,另一個熟悉的身影,則巧手俐落地在切著水果。菜餚備好之際,他們還親自端上桌,不斷叮嚀大家「要吃飽,別餓壞肚子!」

這是掌廚溫國良和廚房幫手黃雅鑽,以及李麗金兩年來在該處鞠躬盡瘁的真實寫照。香積菩薩們的細心和用心,讓靜思堂服務和勞作的同仁、工友和志工們,可以飽嚐飯香,同時感受 著濃濃的人情味!

◎她的五百多個日子

2011年,吉隆坡靜思堂招募全職的香積志工,頭髮斑白、身材嬌小的黃雅鑽毛遂自薦,天天報到,每日服務超過九個小時,將此地視為「第二個家」。

另一志工黃雅鑽則於每日清晨六時,乘搭一位志工的便車,從斯里八打靈抵達靜思堂工地,並於早上七點半開始工作至下午四點,再由溫國良載送到「輕快鐵」,乘搭兩趟輕快鐵和一 趟巴士,回到家已是黃昏時分,還得為自己的家人張羅晚餐。

日復日、月復月,能有如此耐力者,若是對工作少了一分熱誠,恐怕是辦不到的。而黃雅鑽就在這樣的忙碌中,靠著承諾與意志力,迴旋了五百多個日子。年屆七十三歲的她,甘願自 掏腰包當車費,毫不言累,越做越起勁!

性格憨厚的她,舉凡食堂內所有事務,包括洗、切、煮、刷鍋子到收銀(食堂在每天中午售賣雜菜飯給工地工友),都「樣樣行!」一雙佈滿皺紋的手沒想過要停下。

眼見她早上忙完了切菜後,又投入另一工地,與大夥兒把已經從地上取出的連鎖磚,接力式地傳送到「羅里(Lorry──卡車)」上,即使曝曬在熾熱的陽光底下,她覺得這是自 己應該付出的事。講起話來心思清明的黃雅鑽說:「靜思語『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我覺得能夠付出,人生就有所用。我們應該為大眾付出,能夠做多少就做多少。我期 待未來可為更多人服務,讓生命發光發熱!」

如果,遇上了問題,黃雅鑽又如何面對?「要克己復禮,接受事物的好與不好,並開闊胸懷去面對它。」這一個臨時搭建的食堂,對她來說有著許多難忘的回憶,心中難免會有不捨。 此地曾經舉辦了多場愛灑和健康檢查活動,每每有活動必讓她忙得不可開交,卻也是她最快樂的時刻!

◎大家吃飽有力耕

人稱「阿良哥」的溫國良,在2010年吉隆坡靜思堂動土之後,經慈濟志工謝月清的牽引,而前來靜思堂臨時食堂挑起廚師職責。住在梳邦的他,每天早上六時就出門買菜,之後驅 車來到位於甲洞的吉隆坡靜思堂工地。早上七時半,他就開始展開廚房內一整天的運作,如掃地、整理、準備午餐和茶點食物等,直到下午四時。在此服務,溫國良不受薪,只領取車 資補貼,那一分敬業的付出精神令人敬仰。

溫國良回憶初期臨時食堂未建好的前一周,他必須每天利用增江環保站煮食,然後往返工地。過去兩年,悶熱的廚房工作和廚房幫手的不足,對他來說,難以應付也極為考驗,不斷想 盡辦法改善。

「我覺得靜思堂很有福報,往往有需要用到的東西,就會有人捐獻,這是非常難得的。」搬遷當天,溫國良忙得不可開交,皆因他要交代搬運廚具的大小事宜。此外,他也不時溫馨提 醒志工如何運用正確的姿勢搬運物品,才不會傷及腰椎,還有不斷叮嚀大家要吃飽。

對於食堂遷入靜思堂以後,偌大的空間將需要更多人加入香積行列,因此溫國良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多人,一齊來耕耘這一畝大良福田。

◎廚房好幫手立願

現年七十六歲的李麗金,是另一個廚房功臣。家住甲洞衛星市的她,早在幾年前做環保時,就聽聞一旦吉隆坡靜思堂開始建工,需要全職的香積志工,於是她在心中默默自許要承擔此 重任。

有願就有力,她終於在吉隆坡靜思堂動土後的三個月,如願以償前往報到。如今,李麗金每天在該地服務的時間是早上八時至下午一時,來回皆有人接送。李麗金為能夠付出而深感歡 喜。對於該臨時食堂的喬遷不會感到不捨,反而期待食堂轉移更廣闊的空間以後,可以容納更多人,屆時就能為更多人付出。

食堂廚房的另一位好幫手馬慧蓮,雖然才到該處服務一個月,每天卻與黃雅鑽同時間報到。單純與不計較的心,是個好搭檔。

◎世間萬物本無常

大約十時半,廚房外的飯廳氣氛鬧哄哄地,約三十位老、中、青的志工響應號召,把搭建在靜思堂外的臨時食堂遷入室內空間。志工們各司其職,有的搬運食堂用具和桌椅、有的則拆 卸面積較大的用品,如遮陽用的竹簾;而最挑戰的工作,莫過於拆卸鋪陳在臨時食堂周圍的連鎖轉,只要少一分巧思和耐心,皆無法把牢固的連鎖轉取出。

翁來發於兩年前靜思堂工地動工之際,在該食堂用地鋪上第一片磚塊,這次有幸再參與拆卸磚塊工作。想當日辛苦鋪上的連鎖鑽,如今得重新將之翻起,翁來發雖然不捨,但是對於食 堂遷入室內更為期待。

「世間萬物本來就無常,每樣東西都有慧命,更何況這是配合發展進度而做出的調整,就要接受。我們都知道這些連鎖轉在拆除以後,又會有其新功能,進而延續物命。另一方面,感 念於證嚴上人因愛護大地,以防破壞泥土質地而選用連鎖磚鋪蓋靜思堂地面的這番用心,我們身為上人的弟子願意順從。」

葉尚海是見證靜思堂建設從零至現階段的志工之一,這兩年來的建設工作,從泥巴地到鋪上磚塊、以至拉電線等進階的建設工作,他都不曾缺席。「捨得、捨得,不捨何來得?這些卸 下的資源,很快地就要執行其他任務了,屆時又會成就另一番豐功偉業啊!」

在臨時食堂遷入室內的這一天,葉尚海承擔機動組功能,又是擔、又是擡,乃至於駕駛「羅里(卡車)」,把貨品從靜思堂用地進口處,繞道運載到後門,在烈日下不斷汗流浹背。

艷陽高照在吉隆坡靜思堂工地上,熾熱的烈陽燙著大伙兒臉龐,然而點滴的汗水,卻跟隨著一步步足跡,滋潤了這一畝福田的每方寸土地。

圖左 : 黃雅鑽天天報到靜思堂臨時食堂當全職志工,將該地視為第二個家,每天服務超過九個小時。[攝影者:劉美賢]
圖右 : 李麗金為自己能夠付出而深感歡喜,期待食堂轉移更廣闊的空間後,她可以為更多人付出。[攝影者:劉美賢]

圖左 : 志工們趁臨時食堂拆卸前,集聚一起享用美味的午餐。[攝影者:劉美賢]
圖右 : 翁來發(右)回想兩年前鋪上的連鎖磚,如今得重新翻起,表示靜思堂建工進度邁入新旅程碑。[攝影者:劉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