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有家有門 有靜思才有宗門

有家有門 有靜思才有宗門

E-mail 列印
清晨四點不到,鐘鼓聲漸次響起,經過一天的充電,二百一十一位北區慈誠委員幹部列隊整齊,準備上早課,靜思精舍的蟬鳴鳥啼伴隨著朗朗誦經聲,展現精神抖擻的氣勢,迎接第二 天精彩課程的到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克勤克儉的修行生活,不是書面教材,不少仍是上班族的學員難得有因緣,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回家」親身實地來感受「精舍生活」。

「有家才有門,有靜思才有宗門。」負責精舍主堂設計的高銓德,開宗明義告訴大家,主堂的設計就是要把無形的靜思法脈精神,落實在有形的建築,使精舍內外在名符其實體現全球 慈濟人家的形象。

主堂設計以《無量義經》為主軸,充分發揮一生無量的精義,並且運用竹筒歲月概念舊法新說。從大門、窗、門龕、簷等等不論設計、用材等處處可見用心,一方面希望展現莊嚴道場 氛圍,一方面輔以平等、人性化,是可以讓眾生感覺溫馨可接近,而非遙不可及的殿堂,更不是熱鬧喧嘩的觀光道場。

同時主堂集合環保、智慧、美學設計於大成,將簡單即是大美,返璞歸真,天地人合而為一。高銓德師兄讚歎 上人實為自然天成的設計師,從參與主堂設計的過程中,重新定義「設 計是心靈構造,人的心境不同,欣賞角度各有殊異。修為智慧,實現人與空間智慧,應具時代背景而為人群接受,才稱得上創作。」

他提醒幹部學員既然來到精舍,這幾天就跟出家眾一樣,放下俗務,靜心修行。「一世慈濟人,十世人間路」,他勉勵大家要走菩薩道,一定要力行人間菩薩大招生,時間、空間、人 與人之間總有一天會成就人與人之間祥和社會。

實地參訪主堂,細細端詳每個細節處,麥克風音響設備是藏於木地板下,學員羅美錦說:「這不就是法音從地湧出,有如法音繞全球之感嗎?」這幾天來到精舍,美錦也看到師父洗被 單、曬棉被,這些事平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師父們卻能歡喜做。

精舍克勤、克儉、克苦、克難的生活,讓她覺得返回社區後沒有理由不承擔,「而且師父們歡喜做的精神,更是我們弟子應該學習的」,這趟精進之旅提醒她以後遇到這些人事問題不 該有抱怨,要學師父們不說負面的話,「師父們真的是不簡單!」

午間課程安排禮誦「無量義經德行品、說法品」,接著以「立體琉璃同心圓」方式繞佛繞法,上人期許所有靜思弟子在修行路上都能以「琉璃」為目標,修心修行清淨明澈。緊接其後 的是靜坐,靜坐是要讓自己沉澱安住身心,以最清明的心志聆聽 上人開示。

禮誦「無量義經十功德品」結束後,再以「靜寂清澄」佛號聲拜願,最後三皈依、迴向,圓滿今天早上的精進半日。

證嚴上人堅持不接受供養,精舍的一切生活需求完全自力更生。德杭師父為大家介紹精舍如何自力更生開啟製作穀粉因緣。西元1983年(民國72年)精舍常住眾在花蓮志工的協 助下開始學做榖粉,原來只是要供精舍內部食用,上人覺得好喝,深感如此美味又富營養的好東西,也能推廣給社會大眾,從此開始了精舍穀粉的製作。

早期精舍製作的穀粉,裡面含有十種穀物,稱為「豆元粉」。在製作前必須經歷:穀物徹底清洗、瀝乾、曬豆、收豆等過程;晴天時,曬豆的工作是從清晨持續到太陽下山,豆子曬過 或烘乾之後要經過機器「爆粉」。德慈師父曾說:「『硼』的機器在我腳邊很危險!」可知爆粉的工作具有高度危險!

一直到西元2003年為了多元營養訴求及迎合現代潮流,豆元粉有了全新配方,有了多種既營養又美味的穀粉推廣在靜思書軒及小築。精舍製作穀粉是以符合「衛生、安全、營養、 健康」的國家標準來製作,更是用「照顧家人的心」來製作,因為這些穀粉不僅是提供 上人、常住師父,還有許多慈濟的委員及會員大眾長時間食用。

很開心能跟著先生一起返回心靈故鄉的梁芳梅,最大的收穫就是親眼見證常住師父,介紹精舍出坡與大寮情況,她說:「不再只是聽到慈濟與其他道場不一樣的地方,而是看到精舍師 父們真的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這次有機會來精進,不是來玩的,每一分一秒都不能空過。」來自板橋的學員方美涵說到,她這次有機會來學習當隊輔,可以跟人家結好緣,但是覺得三天的時間來學習精舍師父們 的生活是不夠的,反觀自照,我們實在是輕鬆很多。

晚間餐後,又來到學員期盼汲取師父法水時刻。德渙師父分享看到這麼多慈誠委員來精舍短期精進,就說起當年受戒時,「大家何其有幸,能拋開世俗來精舍,體會出家人的生活。」 師父說到他小時的理想,他對研究哲理有興趣;高中時想做幫助人的事,卻害怕擔心被騙……

很多人小時的理想不一定能成就,德渙師父很感恩上人及慈濟讓他成就理想。而且也從實際付出當中有所得,這些年下來他終於體會,很多以前讀不通的佛經道理,藉由做中慢慢體會 再讀恍然大悟,原來這也就是 上人所常說的行經。

「課程緊湊、綿綿密密,沒讓你想太多,念念都是好念,都是想要吸收講師的精華。」行進間把學員帶好,不只是帶好學員的身行,還要顧好他們的心。素珠欣喜地說:「沒有雜念、 沒有煩惱,原來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常住師父要傳遞給我們的就是心寬念純。這樣的課程我都能銘記在心,相信所有的學員也能如此。」素珠更希望的是將 上人法髓烙印在八識田 中,直至千百億劫亙古不變。

「增進自己的智慧,來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才是真修行。」這是學員潘英哲對講師高銓德所講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他以為這句話正印證 上人常要我們人間菩薩大招生的說法。我 們以為修行是修改自己的習氣、端正行為,是屬於自我層面,卻未利益眾生。其實菩薩大招生就是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他說。

聽聞精舍師父分享以前的資深慈誠委員,總會逢人說慈濟,師父舉例說潘明水師兄連搭飛機都不忘介紹慈濟給旁座的人,潘英哲不好意思的說:「自己很懺悔沒做到。」這次回到社區 一定要將這些收穫所得分享組隊員,也要啟動見人說慈濟廣招人間菩薩。

圖左 : 聽聞精舍師父分享以前的資深慈誠委員,總會逢人說慈濟,師父舉例說潘明水師兄連搭飛機都不忘介紹慈濟給旁座的人,潘英哲(左四)不好意思的說:「自己很懺悔沒做到。」[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行住坐臥中展現威儀道氣,北區慈誠委員幹部三天在精舍體會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克勤克儉的修行生活。[攝影者:游錫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