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拜經開智慧 志業療癒喪夫慟

拜經開智慧 志業療癒喪夫慟

E-mail 列印
一直以來,中區慈濟人固定在星期三晚上在臺中分會禮拜《華法經》, 2013年元月臺中靜思堂啟用後,從七月份起正式將拜經場地移到靜思堂來。7月17日晚上,逢上人行 腳,拜經共修由花蓮靜思精舍兩位常住師父帶領中區慈濟人約七百人,首次於二樓講經堂禮拜<華法經序>共修。

晚間七點多,參與禮拜<華法經序>的會眾陸陸續續來到臺中靜思堂,培訓委員陳玨妃也是人群中的一員。素淨的一張臉上堆滿笑容,陳玨妃神采奕奕地參加拜經,幾年前她先生往 生,熟識她的人都知道,能放下喪夫之痛走出來是多麼不容易。

「臺中靜思堂離我住家走路只需要五分鐘路程,不來可惜。」陳玨妃高興地說: 「我很喜歡拜經,經文讓我的心安靜下來。」

海峽對岸成為世界工廠後,造成許多分隔兩岸的臺商家庭。陳玨妃的先生王金庭單身赴任上海,選擇留在臺灣陪伴孩子的陳玨妃,積極參與慈濟志工勤務。王金庭很早便開始學佛,但 是獨自在異鄉生活,仍有許多孤獨。陳玨妃積極的為先生尋找在上海做慈濟的機會。透過介紹,牽起因緣,王金庭開始在上海參與慈濟活動,夫妻相隔兩岸,慈濟是她們的共同語彙。

「他,甚麼話都沒有留給我」「他,不曾來到我的夢中」,99年5月14來自海峽對岸的一通電話,帶來王金庭過勞猝死他鄉的消息,這是任誰也無法接受的殘酷事實。法親再多陪 伴,陳玨妃終須獨自面對夜闌人靜時,不斷湧出巨大傷痛。

辦完告別式,唯有讓自己投入一次又一次的醫療志工,陳玨妃才能稍減對先生的思念。花蓮醫療志工住在慈濟靜思精舍,在晨鐘暮鼓的規律生活中,陳玨妃每天在常住師父的打板聲中 起床,隨常住眾一起做早課。「師兄(先生)以前愛誦金剛經,我都認為誦經是年老後才做的事,當時心裡會不高興。投入慈濟,參與拜經後,體會到那一種心靈自然的快樂。」從花 蓮醫院歸來後,陳玨妃仍然在相同的時間醒來,打開電視和精舍同步做早課。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在法水潤漬中,智慧開了、心也靜下來了。陳玨妃在經文的課誦中療癒傷痛,她說:「原來師兄喜愛的經典是這麼殊勝。」

回到社區,陳玨妃扛起錄影機,成為一位精進的人文真善美錄影志工,要將先生未完成的慈濟志業一起完成。

臺中靜思堂空間寬廣清靜,讓人感受到超越塵俗的清淨與攝心。「拜經靜心,是對諸佛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修行。」慈濟志工李秀止感嘆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不知不覺中一天倏 然而過。李秀止藉由拜經讓自己靜心和反省。

「志業擺第一,工作放第二。」郭春良在受證慈誠隊後這樣發願。他不只熱愛慈濟各項活動和工作,還特別喜愛拜經。郭春良說,以前參加過其他道場的共修,但是都不是自己要的那 一種感覺,直到進入慈濟禮拜《華法經》,才感受到自己想追求的是那一份「道氣」。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非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郭春良期待星期三晚上拜經共修,並且開者休旅車承載其他志工一起參與,他說: 「和大家一起做喜歡的事,自己也很高興,在車上還可以聽聽大家做慈濟的心得,心更寬闊。」

證嚴上人在菩提心要中曾經開示,慈濟人共修禮拜《華法經》,內容為<華法經序>,是慈濟人的心靈道場也是特色。今晚領眾拜經的德勱師父也期許大家,字字虔誠、字字為寶,虔 誠禮拜一念歸心。

大磬聲響起,「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著師父的引磬和木魚聲,志工們一念虔誠,沁入靈山法會境界;一心禮拜,皈依法華會上諸佛菩薩。

圖左 : 郭春良說:「進入慈濟禮拜《華法經》,才感受到自己想追求的是那一份『道氣』。」[攝影者:古亭河]
圖右 : 「拜經靜心,是對諸佛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修行。」李秀止(左)歡喜參與,也將拜經當作運動的方式。[攝影者:古亭河]

圖左 : 逢上人行腳,2013年7月17日晚上,臺中靜思堂首次拜經共修,由花蓮靜思精舍兩位常住師父帶領禮拜<華法經序>。[攝影者:古亭河]
圖右 : 志工們,字字虔誠、字字為寶,虔誠禮誦一念歸心。[攝影者:古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