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桑迪關懷不停歇 培訓本土專員入社區

桑迪關懷不停歇 培訓本土專員入社區

E-mail 列印
慈濟美國紐約分會為了繼續進行桑迪風災中長期個案關懷,決定召募更多本土社區訪視專員(COA),6月28日在法拉盛會所進行第二梯次的培訓,為申請擔任專員的社區人士深 入介紹慈濟、也藉由互動了解學員的潛能;將從六位學員中選出最適任的專員,投入災後關懷。

◎培訓在地訪視專員

三月份起,紐約分會的桑迪風災救助計畫進入中長期關懷,開始針對受災戶挨家挨戶進行居家訪視關懷;為了找出真正需要幫助的受災戶,也創先例的召募同時會講英語及災民母語、 並且在受災社區有深入人脈的社區訪視專員,由專員找出需要幫助的受災戶,之後在紐約慈濟志工陪同下,一趟又一趟前往受災區進行關懷。

目前,紐約分會共有二位社區訪視專員(Community Outreach Associate)正密集訪視受災戶,三個多月來,所進行的個案關懷共計一百多戶;關懷工 作還將繼續,需要更多人力投入。

第二梯次培訓課程十點正式開始。早上九點多鐘,受訓的學員便陸續抵達法拉盛會所,多數都曾在紐約分會舉辦大型發放時擔任志工、協助翻譯。第一個抵達的蘇珊納.多利斯 (Susana Torres),本身也是受災戶,住在布魯克林,為了參加培訓,搭一個多小時地鐵前來;之前,她在布魯克林前岸青年會的非法移民大型發放時擔任志工,這次 參加培訓,對慈濟有更全面的了解。

蘇珊納目前就讀大學,想趁著暑假參與慈濟的桑迪災戶訪視;她說:「因為我們沒有合法居留身份,受災後,到處求助都碰壁,就連向聯邦急難救助署FEMA請求食物和水,也都因 為沒有社安卡而被拒絕。只有慈濟,給了我們幫助。」如今家裡的狀況已恢復得差不多,父親罹患癌症也存活下來,蘇珊納心存感恩,希望以一己之力,幫助社區裡需要幫助的人。

同樣在布魯克林前岸青年會,協助慈濟發放的杜文雲是混血兒,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也精通英語和西班牙語;先前為了慈濟的災區大型發放,她與前岸青年會其他工作人員到受災戶 一家家探訪、進行評估造冊,慈濟需要的社區訪視專員工作內容,與她之前做過的志工工作性質很相似,她希望能參與、為社區人士做更多事。

杜文雲參與培訓時,注意到課堂精緻的花道和靜思語布置,深刻感受到慈濟人文的用心與專注;一整天培訓課程讓她對慈濟聞聲救苦救難的大愛精神與作法有更具體的了解,她說, 「接下來如果有機會投入個案關懷,培訓所學到的東西將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知道怎麼樣讓受災戶感受到真心的關懷。」

◎深入災區付出關愛

學員當中,有一位是才剛從巴基斯坦到紐約不到一個月的阿米爾(Amir Sajjad)是位醫師,早在五年前便因為巴基斯坦地震而接觸慈濟,當時災難過後,他以醫師的身份 協助災民,看到慈濟在災區搭設帳篷,印象很深刻,沒想到,五年後到美國旅居,才剛下飛機十天就有機會跟著慈濟人到布魯克林訪視桑迪受災戶,幫忙翻譯,之後又參加培訓。

阿米爾經由人民組織協會(Council of People Organization, COPO)介紹,隨同慈濟志工一起關懷由該協會轉介的受災個案。接下來,人民 組織協會將繼續轉介個案,阿米爾會在訪視之前進行初步評估,讓訪視更加順利。

桑迪風災關懷多半由社區訪視專員發掘提報,交給關懷小組評估後,安排時間前往探訪,視情況決定關懷深度與方式、以及現值卡發放金額,單一個案的關懷次數最高達四次。

三個月來,布魯克林是最主要的個案探訪地區;在整個紐約市,該區占地面積比華人集中的皇后區要小,人口卻居全紐約之冠,居住環境相對擁擠,所得偏低;桑迪災後,布魯克林並 不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但受災戶也不少,相對貧窮。

培訓課程從早上十點開始到下午四點結束,透過影片和簡報,介紹證嚴上人、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腳印、國際賑災、桑迪颶風賑災,並透過午齋及茶語飄香等單元呈現慈濟人文。

曾經是受災戶的約翰.萊斯,去年底到華埠聯絡處接受幫助後深受感動,並且已經在七月成為社區訪視專員、並穿上灰天志工服加入慈濟志工行列;三個多月來,大約每隔一、二天參 與居家關懷,深有感動,他覺得,「慈濟人總是付出真的關愛,我很高興自己也能參與;每天早上起床,都很感恩。參與居家關懷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紐約分會訪視工作持續不斷,透過培訓後,將評選適任的第二批社區訪視專員,正如新志工約翰所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圖左 : 多數學員曾協助慈濟進行大型發放。蘇珊納就是其中一人,她是非法移民受災戶,家裡嚴重淹水,仍打起精神助人。[攝影者:陳榮光]
圖右 : 學員們觀看許多介紹慈濟的影片,分享心得。[攝影者:吳秀月]
圖 : 培訓課程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結束,學員們都慈濟有更深的認識。[攝影者:周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