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人醫分享發願 希望上人放心

人醫分享發願 希望上人放心

E-mail 列印
「醫院彷彿是人間地獄,而我是來自地獄的修行者。」這是擔任台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陳慶元醫師分享的開場白。

為了健康,很多人喜歡吃健康食品,但市售的健康食品真的安全嗎?陳主任說:「健康食品如果真的有用,那醫院就不會越蓋越多了。真正得到健康,只有做健康檢查,才有機會提早 發現、提早治療。」

「健康無價,千金難買。小病拖,大病驚!那病危呢?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鴕鳥,我們平時就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所以從今天開始,就為自己與家人預約健康檢查,現在只有預防醫 學,才能保我們平安。雖然醫院也是個悲慘世界,希望我們都不是那世界的男女主角。」陳主任提醒大家。

◎ 腳心寫上「慈濟」 發願再行菩薩道

「我三十歲那年原本只想,每週省下一天打小白球的時間,回精舍幫上人核對帳務,沒想到現在搭車都已經可以買敬老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做慈濟。而這數十年來的動 力,是來自上人的德,與精舍師父們刻苦的精神,以及所有慈濟人的付出。因為即使是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瓦,都充滿著慈濟志工的血和淚。」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透過視 訊與學員們分享著做慈濟的感動與堅持。

她分享:「從民國六十七年(1978),即追隨上人的我,不為名也不為利。不管遇到任何困難,甚至犧牲自己的事業,都要護持上人蓋醫院。在當時沒土地、沒人才的情況下,只 要能讓上人安心,即使要我下跪祈求對方也願意。」畢生奉獻的碧玉師姊,無怨無悔的付出,她說往生前,一定要在腳心寫著「慈濟」,發願來生還要再行菩薩道。

◎志工是醫病之間的橋樑

醫院,是一般人最忌諱的地方。在全臺六家、大陸蘇州一家、共七家慈濟醫院中,除了醫師的口碑之外,另一項招牌,就是身穿迷你袈裟(志工背心)的醫療志工。他們每天穿梭在病 房、門診及各角落,扮演著醫院與病患間溝通與服務的橋樑;他們不但是慈濟醫院的軟實力、是醫護最堅強的後盾,更是病人溫暖的依靠。而顏惠美師姊,正是當時成立醫療志工的最 大推手。

來自花蓮慈濟醫院的志工老兵顏師姊說:「我們的志工都是來自全臺灣不同的地方,因為早期人力不足,經費有限,所以花蓮慈院瑣碎工作都要自己來。從洗廁所、鋪被單、綁棉球、 到陪伴病人與家屬等;但當時的志工是不被醫護認同的,因此也產生許多的挫折。」

為了安定志工夥伴們的心,也為了讓病患的痛苦能獲得舒緩,顏惠美除了學習不同樂器之外,也學習作詞與作曲,創作出一首首的慈濟歌選。她笑著說:「不會唱歌的我,還必須自得 其樂的用歌聲娛樂病患,同時也鼓舞志工們的士氣。」

「請安心,我一定會用醫治我父親的心情,來醫治您的父親。」一向喜歡與病患博感情的簡瑞騰醫師表示,愛的能力所及,不只是愛自己的家人,更要擴及病患與家屬。自稱是草地醫 生的他,曾經因這一句話,使原本有異議的家屬,答應讓病人進行開刀。而這份同理心,才是化危機為轉機的真正原因。」目前任職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被人戲稱「撿骨科」的簡醫 師分享著他行醫的慈悲理念。

◎發心立願 希望上人放心

精神科陳俊志醫師說:「二十七年前即與慈濟結緣,當時上人創立慈濟醫院的理念,讓還是學生的我非常感動。也曾經拜見上人很多次,因個人因素,學成之後,無法如願到花蓮慈濟 醫院任職。」

後來他任職的醫院,每天都必須路過彰化靜思堂,似乎有一股力量覺得是該進去看看,因此才有機會投入慈濟人醫會。他說:「慈濟真的為國家、社會及全球各地做了許多事,每次看 到或聽到,都讓我非常地動容。」更語帶哽咽的說:「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心裡也一直惦記著上人。」

陳醫師於今年(2013)自行開業,以「自殺防治」為主。他表示:「自殺防治這條路,其實是很孤獨的,我希望能將自殺防治整合得更專業一點,能提供給師兄師姊們做『行經』 的參考,讓他們在面對高危險患者或自殺個案時,能有專業支持,從此不再覺得孤單。我發心立願,將來能在自殺防治專業上,更有貢獻!這麼做,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讓上人放 心……」。

今日(7/21)是臺中、彰化區委員慈誠培訓課程,以醫療為主題,邀請了慈濟醫院各科醫師、及資深慈濟志工的分享,讓學員們瞭解大醫王的愛心與專業並進,見證上人搶救生命 的慈悲。

夏日夕陽餘暉,依然燦爛普照大地。六百七十五位培訓學員,和一百三十一位工作人員,都帶著滿滿的法喜和感動賦歸。

圖左 :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透過視訊與學員們分享,她說:「從民國六十七年(1978),即追隨上人的我,不為名也不為利。不管遇到任何困難,甚至犧牲自己的事業,都要護持上人蓋醫院。在當時沒土地、沒人才的情況下,只要能讓上人安心,即使要我下跪祈求對方也願意。」[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圖右 : 北彰市學員精神科陳俊志醫師說:「自殺防治這條路,其實是很孤獨的,我希望能將自殺防治整合得更專業一點,能提供給師兄師姊們做『行經』的參考,讓他們在面對高危險患者或自殺個案時,能有專業支持,從此不再覺得孤單。」[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圖左 : 身穿迷你袈裟(志工背心)的醫療志工,他們每天穿梭在病房、門診及各角落,扮演著醫院與病患間溝通與服務的橋樑;他們不但是慈濟醫院的軟實力、是醫護最堅強的後盾,更是病人溫暖的依靠。[攝影者:陳鎮嘉 (惟才)]
圖右 : 簡瑞騰醫師分享,他說,醫師的職責,除了醫治病人的身體之外,還要醫治病人的心;如果能將一個病人醫治好,等同也是救一個家庭。[攝影者:童正雄(濟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