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邁向五十周年 海外慈濟史結集啓動

邁向五十周年 海外慈濟史結集啓動

E-mail 列印
「證嚴上人不僅是慈濟的,也是臺灣的、世界的文化財產。」臺灣國家圖書館專員曾向前來拜訪的慈濟人提議,希望借助該館的專業設備,將慈濟文物妥善典藏。

為了將慈濟近五十年來的足跡匯整集結,在上人的殷切期待下,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簡稱結集中心)於2012年正式成立。

「上人的講經具有時代性,四十多年來因應當下時空提出人心要如何淨化;而慈濟人在各地推行志業、就地付出,見證和參與了歷史過程;更重要的是上人讓我們行經,回過頭當我們 去讀經時也可以讀得懂。」結集中心编纂處主任洪素貞(靜原)闡述文史出版總綱: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為慈濟立經藏。「透過結集出版,世人才有機會了解其演變成長, 法脈宗門在不同國家地域如何繼往開來。」

◎彙集歸納 修史第一步

結集中心規劃在2016年、慈濟五十周年之際,依序出版經藏、史藏、子藏和集藏,至今已匯整了十四部上人的經藏聲音檔,海外慈濟史的結集工作亦同時開展。

8月2日至3日,海外首場「慈濟史教育訓練工作坊」在新加坡舉辦,結集中心编纂處主任洪靜原、同仁顔婉婷、黃莉珺親臨新加坡分會,除了協助檢視各類史料,也希望傳承史料蒐 集、整理歸納與考證的實務經驗。

近代教育家、史學家梁啟超將史料喻為歷史的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黃莉珺講解,過往事件中留下的任何紀錄,由史學家從中建構過去人事的論述,即成 歷史。因此,無論文字或非文字(圖像、影音、實物),原始或間接,史料蒐集力求真實、正確、完整,越貼近第一手資料越佳。

當四散的史料歸於一處,顏婉婷傳授匯整要訣:「分門別類、改檔入夾、建立清單。」盤點清單再回頭追,形成補齊疏漏的循環。步驟看似簡單,學問卻不小。單就資料夾的開設,就 需依照法脈宗門、志業別、事件項目等層層遞進,更重要的是統一文件名稱,讓人人都能一目了然,便於掌握其綱要和迅速引用。

因此,歸納史料前不能不細讀其內容以確認性質,再標示重點,編列索引。顏婉婷與新加坡學員分享:「近年來慈濟志業並行,比如助學金計劃同時推動校園環保,非單一事件。如果 無法判別歸類,不妨和行政團隊溝通,了解當初舉辦活動的首要用意。」她也鼓勵大家以小組討論的模式,提升對史料屬性的掌握。

上人慈示:「想法與觀念就是『靜思法脈』的法,實踐於行動就是『慈濟宗門』的志業。」海外慈濟史架構經上人訂立,即以慈濟人都熟悉的「法脈」、「宗門」規劃,依各地志業特 色鋪展,以年繫事,以事繫人。

洪靜原說:「這將有異於以往我們所出版的周年慶紀念刊或成果薈萃,每一個事件都會追溯法源,慈濟人當初如何回去請示,上人如何指示,大家又如何共識和推動。」

◎始於足下 與時間賽跑

工作坊著重實作討論,學員們根據編纂處提供的新加坡史料,即席運用所學,聚精會神地進行整理、歸納和考證。「這是哪類原始史料?這樣命名正確嗎?」「這兩處的活動日期怎麼 有出入啊?」遇到無法共識的疑難之處,就會聽到此起彼落的求教聲:「老師!」

臺下聽得用心,臺上教得起勁。黃莉珺以實例示範多元史料的揀選、來源判別、交叉比對與考證。在去蕪存菁之餘,她也提醒大家避免因個人主觀而汰選史料。「即使是失敗經驗也無 須避諱,因為事相都有起、承、轉、合,凡有助於後續事件推展的都可入史,以求鑑往知來。」

顏婉婷則以「一攤血」事件補充說明,為真實而全面地了解當時狀況,他們特別前往國家圖書館翻查早年針對住院保證金的報章報導,小心翼翼地一張張掃瞄建檔起來。

「無論是肯定或批評都要收集,因為許多歷史事件反映當時的政治情勢、社會文化背景;即使因為種種考量而不曾公諸文刊的史料,亦須用心收存,除了保存歷史,也讓後世了解實 情。」顏婉婷同時與學員分享上人的叮嚀。

慈濟新加坡分會成立二十年來幾度搬遷,龐雜的史料散落四處,既有代代封箱相傳的紙本文件、書信、照片等,也有光碟、錄影帶以及各處資料庫的數位化資料。分會同仁請教應對之 策,洪靜原以「歷史越久越有價值」鼓勵大家「再不整理就來不及」,若這些珍貴史料始終躺在紙箱裡,難保日久風化湮滅。當中若有較敏感的內部資料,她建議同仁彙集後讓她帶回 本會向上請示後續處置。

洪靜原引述上人對文史結集的期許:「是為鞏固法脈宗門的精神理念,為後世靜思弟子、慈濟宗門,樹立可供依循的修行法則、教育規範。」結集中心的出版品將是正式的官方版叢 書、靜思佛學院教科書,也是外界研究慈濟學的依據。

把握這次修史的好因緣做一遍總校訂,正本清源,避免因網絡訊息流通而不斷複製錯誤;洪靜原更希望聚眾之力,邀請各地學術界、文化界人士共同參與慈濟史編纂工作,出版後能在 當地廣為流傳。

◎菩提新芽 相偕來承擔

從事環境工程的年輕志工吳佳翰,經常在活動中承擔筆耕勤務。了解文史結集「採、編、留、存、用」的流程後,他更體會到在第一線採集資料必須審慎求真。他以家鄉沙巴近期因土 地所有權糾紛為例,感嘆:「歷史若出現爭議,可能會引發戰亂。」

「看著一堆資料,真的很想把它消滅掉!」慈善組同仁謝佳君坦言自己當初接到文史結集任務時十分困擾,翌日做早課時,卻不可思議地聽到一句開示:「當下需要你的時候如果放 棄,分秒就成不了歷史。」如同當頭棒喝把他敲醒。謝佳君很感恩兩天課程讓他學習良多,自謙能力不足的他發心說道:「自己可以貢獻給這個團隊的就是願力!」

新加坡分會執行團隊在今年(2013年)6月的多國董事會中,了解本會文史結集的方向,返國後即請人文真善美部門主管楊淑元積極跟進。6月底,「新加坡文史結集小組」成 立,由楊淑元承擔召集人,組員涵括了分會行政事務室、各個部門推舉的行政同仁窗口、人文真善美部門同仁、合心人文真善美幹事,以及人文真善美志工共二十三人。

兩天的教育訓練工作坊除了小組組員,執行團隊及資深文宣展布志工等人也列席旁聽,把握因緣求法。執行長劉瑞士為大家打氣:「感受到結集工程浩大,同仁、志工們也都各有自己 的工作崗位,但不要怕,我們是一個團隊,除了五位資深人文真善美志工,還有執行團隊都是大家的靠山,再不夠,還有洪老師和同仁、王端正副總,還有上人!」他期勉大家虛心求 教,「用使命感來克服,全力以赴!」

活絡精進的學習氛圍,讓洪靜原感到鼓舞,侃侃而談自己當初受委為編纂處主任的幾番心情轉折。再苦再累,眼淚一擦就繼續上路,她深信上人的智慧引航,讓她更能發揮生命良能。

洪靜原分享:「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我們所有人都走在一個不斷來回的旅程,沒有誰可以長住於世間。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一條長河見證過無數生命,如果我們把這些都留 下來了,讓後人可以瀏覽,子孫可以從中學習。當我們自己再回來時,一樣可以找到一條身心都可以安頓的路。」

課程中,資深慈濟人無私傳承,話說當年;年輕一代認真備課,亦步亦趨地學習。四名馬六甲分會旁聽學員之一的方莉霞,感動於師資團的用心,哽咽地說:「來了之後感覺踏實很 多,知道這條路要怎麼走。老師給我們很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產生很大的共鳴,有老師帶著我們做,真的要很珍惜。」

海外慈濟史從新加坡開始啟動,得到了上人的祝福。因其多元語言文化背景,以及分會對文史的認知,洪靜原希望可以運用新加坡的先行經驗,充盈海外慈濟史的結集作業流程,期勉 大家完成彙集後逐步邁向史料編纂。「史就是事實,具體的生命血肉就在於那個實在的過程,我們的文字也許樸實,但稍加點綴就是一篇篇完整可讀、富有『慈濟魂』的歷史。」

圖左 : 早在七月初,新加坡團隊已進行工作坊前置作業,召集「新加坡文史結集小組」同仁與志工進行說明會,分配議題及進行史料搜集。 [攝影者:陳柔潔]
圖右 : 顏婉婷於「史料整理規範」課程中,傳授史料彙整的要訣:「分門別類、改檔入夾、建立清單及回頭再追」。 [攝影者:王素真]

圖左 : 工作坊著重實作討論,學員們根據編纂處提供的新加坡史料,即席運用所學,分組進行整理、歸納和考證。圖為黃莉珺(右二)給予指導。[攝影者:王素真]
圖右 : 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與同仁顔婉婷、黃莉珺親臨新加坡分會,展開海外首場「慈濟史教育訓練工作坊」。[攝影者:王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