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不是我會帶 是他們會跟

不是我會帶 是他們會跟

E-mail 列印
上人曾說過:「人生的功能應善加發揮,空有種子──『愛心』,若不撒播出來,那麼永遠只是一顆種子而已,不會開花,不會結果。」而72歲的葉淑美(法號慈靖)把慈濟的菩提 種子帶到馬來西亞,二十多年來,早已開花結果,並且菩提成林。

◎夢見上人 安住身心

當時四個孩子年紀小,先生又行動不方便,經濟不寬裕的慈靖,於是在1989年決定跟著公司移居馬來西亞。只有小學畢業,英文不靈光,偏偏要面對電子出口業務,加上文靜內向 的個性,慈靖根本沒有優勢,內心更是惶惶不安。

有天夜裡,上人來到夢中,牽起她的手說:「會平安順利的,不用害怕。」還摸了她的頭。隔天醒來,她的心情好極了,從來沒去過別的道場,佛教禮儀也了解不多,但她相信這就是 「加持」,是上人給予的;連日來的擔憂與害怕,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幾個月後回到臺灣,她去見上人,上人提醒:「人要適應環境,不是環境適應人。做工作,不可以『偷』公司的時間。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地,要尊重當地宗教領袖。」三天 後,慈靖就完全適應了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之後就從公司同事開始推展訪視濟貧工作。

◎上人所說 照單全收

她覺得自己有點笨,總是無法對人啟口說慈濟,為了突破障礙,便以上人說過的「不要有有所得的心,才不會有所失,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來提醒自己,還製作了慈濟文宣,連 搭計程車時,她也可以請司機幫忙轉送給乘客。

在馬來西亞,慈靖一直沒置產,早年有公司宿舍可用,65歲退休後,就住在堂哥家。因為她聽上人說過「慈濟人不要到花蓮置產」,她懂上人的心意,所以連帶也在馬來西亞落實。 知道的人都很驚訝,她都會這麼回答:「要順,聽上人的話,一定順。」口氣雖輕柔,卻是堅定而有力。

早年收到的善款,許多都是一毛、二毛或五毛錢,每次在數錢,慈靖都很開心、感恩,但這些銅板都不能拿回臺灣,「兌換」變成了煩惱的事,不是麻煩自助餐館,就是要拜託銀行。

有一天,就把這件事告訴慈濟會員,「葉師姊,你不早說,我們就換給你了。」她想想自己也夠厲害的,就想讓上人知道,上人的反應完全出乎意料,「歡喜也好,感恩也好,就是不 要講煩惱。」慈靖後來深自反省,因為大家的疼愛,就算有錯,也不會被指正。上人這句話,她也和馬來西亞的志工分享,當時每個人都哭了。

◎想師,如同師在

幾年前,上人知道她要退休了,問她有何打算?她說:「離開十九年了,想回來 臺灣。」上人又說:「這樣的話,濟緣會很辛苦。」一想到這位「二哥師兄」,慈靖馬上改口說:「那我就兩個月在臺灣,兩個月在馬來西亞好了。」

這些年,除了2007那一年,因為先生生病,她有七個月暫時放下志工身分外,其他時間都是全職志工。2008年緬甸發生納吉斯風災,慈濟也投入賑災,她知道那是一塊大福 田,縱然知道六十歲以上就不能參與國際賑災了,還是想試試看,但上人一口就回絕她的要求:「妳身體不好,不能去。」

郭濟緣也很惋惜,「緬甸的本土志工很有心,需要有人陪伴。」他馬上想到好點子,「不然去求上人?」上人在了解慈靖不是長期待在當地,應該不會對她的身體造成影響後,才答應 這件事。

回首三十三年來的慈濟路,慈靖滿心感恩。1993年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中醫師還是上人推薦的,她動了動手指頭說:「病情雖然沒有變好,但也沒變壞,還能彎曲就很滿 足了。」

馬來西亞很純樸,和上人的緣也結得深,「不是我會帶,是他們會跟。」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緊跟上人的腳步,「想師館」是他們想更貼近上人的具體行動,因為「想師,如同師 在」。
圖 : 葉慈靖說,馬來西亞很純樸,和上人的緣也結得深,「不是我會帶,是他們會跟。」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緊跟上人的腳步,「想師館」是他們想更貼近上人的具體行動,因為「想師,如同師在」。[攝影者:呂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