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海內外環保交流 志工傾囊相授

海內外環保交流 志工傾囊相授

E-mail 列印
由領隊陳州明(濟敬師兄,來自福建)帶領,十二名來自中國各省的環保幹事,於八月二十日蒞臨臺北市南港區,走訪環保教育站與昆陽環保點,觀摩該區的環保實務經驗,期望帶回 中國撒播耕耘,適逢潭美颱風來襲前夕,愈發顯現來訪貴賓在風雨中生信心,勇猛精進大無畏的精神。

◎科技提升效率

南港區慈濟志工洪天銘與許美雀,帶領當區的環保志工,於環保教育站殷勤接待,以盡地主之誼,並由環保幹事杜義勇、蘇有筝,分別解說各種資源的特性與分類,可謂傾囊相授,私 毫不藏私,但願能有助於訪客帶回國內複製,成就在更多國家更多人以環保護地球的宏願。

訪客對寶特瓶壓縮機最好奇,環保幹事杜義勇說明;此機器於去年(2012)底啟用,它的功能就是把每五百支寶特瓶,壓縮綑綁成十二公斤左右的長方體,以縮小體積,來提高場 地空間的使用效率,驗證證嚴上人叮嚀弟子的話;大愛拜科技之賜以利行,所以要感恩科技。

◎營造家的感覺

聽完司儀吳健成的整體簡報,訪客領隊陳州明提到;參訪環保站讓他感受到;合和互協精神的落實,他提問若有人做環保期間受傷,應如何處置?洪天銘回應:「若有人受傷,除了陪 伴送醫院治療之外,還要通報讓組隊知道。」

志工許美雀則進一步解說;除了身體的受傷,還要關懷心理是否受傷,她更具體說明,以「親自陪伴」來呵護新發意志工的心靈,許美雀語重心長地說:「陪伴志工,幹部要有證嚴上 人的法」。

來自福建泉州的幹事劉田川說:「環保最不能投機,有做就有(知識與經驗),沒做就沒有。」

許美雀笑著回應說:「在南港,環保是每個慈濟人都要參與的,沒做環保會被當成異類!」

◎從有緣的做起

南港團隊分別由蘇秋桂、陳秋蓉與蔡秀霞三位師姊,分享個別的環保團隊經營心得,吸引來訪的環保幹事各個專注聆聽,有人振筆疾書,有人利用科技產品智慧型手機紀 錄。

來自南京的王俊回饋說道;環保是目前全球許多國家,共同關注的議題,期待環保能在中國發芽,要如何運用善巧的方便法,讓政府支持?還有來自蘇州的黃佩瑜(慮智師姊)也提起 中國現在很重視環保,環保志工要如何做到讓政府感受到?進而支持推廣環保?

針對提問,陳秋蓉回應:「從與我們有緣的開始做起」,她還分享團隊在社區與店家互動良好,主動出借店門口角落,讓志工在週三夜間做環保,定期在定點做環保的實務宣導,就是 最具體方便的妙法了。

類此原則,在昆陽環保點體悟相通的道理;該環保點與社區鄰里結好人緣,才能在該地做環保,帶動、推動環保,這就南港區由各個點連成線,再推廣成面。

◎化無用為妙用

來訪志工張雅琳驚喜地發現答案;她表示在做完環保之後,地上會殘留髒污,今天從播放的紀錄影片「南港夜晚亮起來」中,發現志工在地上舖設一大片塑膠布,困擾的問題已經得到 解答了!妙的是塑膠布可以重複使用。

陳秋蓉以一朵一朵美美的花,贈送給訪客,原來是環保志工利用回收的各色塑膠料做成的,昆陽環保點的志工,也致贈精美的粽子吊飾,材料是回收的塑料打包帶,原本被廢棄的無用 之料,經過巧思創意,蛻變成精美的結緣禮物。 ◎對的事做就對

來自武漢的張忠有一直用心地做筆記,他提出:「環保和素食,要怎樣做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許美雀回應:「做對的事,要有堅定的信心,才不致於動搖。」她表示自己能先自渡 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蘇秋桂則介紹張劭宇小弟弟,他從四歲開始就跟著母親做環保,到今年十一歲,堪稱是資深的環保志工了,來有志工廖玉女更提起做環保不僅可以淨化人的心境,更淨化環境,廖玉女 透露;張劭宇小弟弟做環保的地方,本來是殺雞的屠宰場,現在已經淨化為環保場,不再有殺戮了!

說到淨化心境與環境,蔡秀霞分享每次做完環保,帶著志工一起迴向,開始時,沒有特別感受,也不覺悟,現在已經從中領悟許多,特別分享法喜,還致贈精美的迴向文書籤給訪客。 賓主熱絡交換心得,來自廣東東莞的葉郁蕙表示;將把這些寶貴經驗帶回住居地,進校園帶動環保。一路不得停歇的楊征,他來自廈門,總是忙著尋找鏡頭,按下快門化剎那為永恆, 楊征說:「這些都是多賺的!」原來他在廈門就是承擔人文真善美圖像的勤務,這一趟來台灣學習做環保,一路兼著拍照,如他所說的「是多賺到的!」

圖左 : 十二名來自中國各省的環保幹事,來到兩坪大的昆陽環保點,楊征(拿相機者)不只專心聽,還透過手上相機紀錄重要畫面。[攝影者:謝慶華]
圖右 : 遠從大陸而來的各地環保幹事們,對寶特瓶壓縮機(左方機器)最好奇。[攝影者:謝慶華]

圖左 : 南港區團隊(左方)與大陸環保幹事(右方)們,展開雙向經驗交流的溝通。[攝影者:謝慶華]
圖右 : 南港區志工利用回收的各色塑膠料做成的美麗花朵,與來訪的海外家人結緣。[攝影者:謝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