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求法無遠近 社區共修同精進

求法無遠近 社區共修同精進

E-mail 列印
「昨晚還很緊張,因爲不曉得會有多少人來。」新加坡南區和氣組長張正昌(濟昌)看到當區第一次社區共修會座無虛席,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

自2013年8月起,南區和氣每月第一個週三晚間,選擇在位於南區的慈濟健檢暨義診中心舉辦社區共修會。8月7日,首次共修會共有一百一十九名志工和民衆出席,幹部籌備了 三個月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方便法門 開在社區

爲落實「志工社區化」,慈濟新加坡分會自2005年底推動四合一架構,2010年成立合心組,並擴編爲三大「和氣」(社區)。其中「南區和氣」指的是新加坡河西畔,沿著西 海岸一直到裕廊西(Jurong West)和武吉巴督(Bukit Batok)的區域。

由於慈濟靜思堂坐落在島國東北部的巴西立(Pasir Ris),而大部分南區志工卻居住在最西端的裕廊西,若乘搭公共交通(地鐵或巴士)從西到東,往往要花上兩個小時才 能到達。有些志工和民衆因路途遙遠,而錯過了靜思堂的許多活動和共修會。

爲了就近接引民衆與凝聚社區志工,張正昌發心要將共修會落實於南區,因而成立了策劃團隊來推展社區共修會。

幹部參考了反應不俗的日間共修會形式,決定在社區共修會中加入了佛經導讀和大愛電視臺《大愛人物誌》節目,讓社區共修會可以更活潑,更貼近日常生活的節奏。避免內容重複之 外,幹部也希望藉由凝聚社區,從中鼓勵大家參與靜思堂的共修會。

◎佛典導讀 貼近生活

《三十七助道品》爲佛門基礎,是佛教名相與助道的精要,計有三十七項修道要目,是初級佛子不可或缺的知識。《三十七助道品講義》是證嚴上人以其入世法業的深切體悟,向弟子 開示大乘無上修行的法門要義。

慈濟志工楊冠雄這天的導讀主要是概論《三十七助道品》的三十七種修行方法。楊冠雄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如何運用佛法來面對考驗,例如曾經在地鐵裏遇到有人聽音樂很大聲而起厭 惡心,自己醒覺後就趕快用「四正勤」(已生惡令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來轉心念,並祝福對方。

影片《大愛人物誌》記錄了美國新澤西州南湯姆斯河市的約瑟夫香檳市長(Joseph Champagne)的故事。在桑迪颶風重創美國和該市時,他親身投入賑災,穿上慈濟 志工背心,從物資打包開始,全程參與每一次慈濟在當地的發放。楊冠雄在佛典導讀時,就稱他爲「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進如意足、慧如意足)的典範。

楊冠雄最後總結《三十七助道品》就是要精進、守好正念、穩固道心,在接下來的共修會中,他將一一剖析每項助道品的修行方法。

◎ 自身受益 再邀親友

慈濟健檢暨義診中心的配藥員黃俊卿,非常高興共修會終於可以在社區舉行。雖然黃俊卿最近積極參與靜思堂的共修會,但路途遙遠,想要邀請朋友也不容易。住在附近的她,如今可 以省下許多交通往返的時間,帶朋友來參加也不起煩惱。黃俊卿從《三十七助道品》導讀中分享所學:「時時要提起正念,境界來時,就不會起煩惱。」

另一名志工林振富表示,在南區舉辦共修會非常方便,可以省下前往靜思堂的時間。林振富表示,這次的共修會穿插了《三十七助道品》導讀,對曾經有上佛經班的他來說是一個複 習,加強了解。況且,社區共修會是一個很好的管道,讓他了解平時所唱誦的經文涵義,因此更期待下一次的導讀環節。

也是分會副執行長的張正昌感恩南區志工,特別是幹部廣爲邀約,並感恩策劃團隊,讓大家在百忙中能靜下來內觀和反省。他希望大家以佛法共修,面對境界能智慧地轉換心念,不起 煩惱。

這天也是農曆七月初一,七月吉祥月,南區近百人藉由社區共修會相聚精進,共聚善念。

圖左 : 因地緣關係,南區和氣自2013年8月起,選擇在位於南區的慈濟健檢暨義診中心舉辦首次社區共修會,共一百一十九位志工及民眾出席。[攝影者:潘寶通]
圖右 : 南區和氣組長張正昌是將共修會落實社區的主要人物。社區共修會就近接引民衆與凝聚志工外,也讓大家省下時間來內觀和反省自己。[攝影者:潘寶通]

圖左 : 慈濟健檢暨義診中心配藥員黃俊卿(右)高興於社區舉辦共修會,可省下不少交通往返時間外,也想邀約親友一起來出席。[攝影者:潘寶通]
圖右 : 導讀者楊冠雄在概論《三十七助道品》時段,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運用佛法來面對考驗。[攝影者:潘寶通]
圖 : 曾上過佛經班的林振富先生(左)覺得共修會的《三十七助道品》導讀,除了是個複習外,也加強對經文的了解。[攝影者:潘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