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來靜思堂修假 培養孩子內在美

來靜思堂修假 培養孩子內在美

E-mail 列印
「在這裡度假,有好吃的、好玩的,也讓我學會很多禮儀。很感謝您們!」好動的陳郁恆這回認真起來,比起大拇指,直向叔叔、阿姨志工們道謝。這是他第一次參與「萬華暑期快樂 兒童健康營」,原本在活動中靜不下來,經過一整天豐富的課程洗禮,從遊戲、體驗、省思到實踐,他將滿載的喜悅寫在心得分享卡,三張卡片正反面都寫滿大字,還不足以表達出他 的收穫。

2013年8月17日七時三十分,志工們列隊在萬華靜思堂門口,鼓掌接迎陸續前來參加營隊的九十四位小朋友與八十位家長。萬華兒童營隊是第一次舉辦兩天一夜的宿營,出動一 百七十一位萬華志工陪伴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習慣與禮儀,訓練獨立自主的能力,以提升人文素養。

開營典禮在資深志工張尊華授旗下,正式揭開序幕,小隊輔熊禹瑄代表受旗並帶領宣讀誓言,遵守佛堂禮儀。接著各功能組團隊逐一上臺,讓孩子們了解活動的幕後,是許多人默默付 出來成就。大愛媽媽團隊帶動學習營歌「點頭低頭」,讓學員們學點頭、學低頭,不要學拳頭,歌聲迴繞現場,孩子們有了初步認識。

◎學規矩 習禮儀

多數孩子少有苦難的體驗,課程開始先分享故事,在「靜思智慧愛」單元,溫惠如老師以「楊善治的OK人生」影片敘述腦性麻痺患者楊善治,在慈濟志工長達四年持續關懷,不能言 語的他,終於露出微笑,比著OK手勢表達內心感恩。「是否願意幫助楊哥哥?要如何做?」「有人比楊哥哥不幸福嗎?」惠如的提問像石頭丟進孩子們的心湖裡,孩子陷入沉靜,細 細體會「見苦知福」的含意。

第一天課程有兩大主題,上午安排「生活禪」學習,分為三個單元:「龍鳳來朝」、「禮儀之美」及「寮房儀軌」。下午課程讓學員享受「人文之旅」,其中四個單元是「歡喜學茶 道」、「生活理的科學」、「環環相扣」及「我是省長~水啦」。

「吃飯穿衣也要管?」第一次參加營隊的學員不免心生疑惑。隊輔爸爸媽媽引導孩子們進入第一站學習「龍鳳來朝—食的禮儀」,了解飲食習慣也需要合乎禮節。透過影片讓學員指出 哪些動作是不合宜的,配合實際演練後,孩子學會「龍口含珠,鳳頭飲水」持碗拿筷的正確動作。第八組劉晨岡對於老師所教內容並不陌生,他說平常在家裡,媽媽就會這樣要求,都 有照著做。

「禮儀之美」單元由講師楊惠容教孩子穿的威儀、三問訊、四威儀。「團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說明穿團隊制服,不但展現團體整齊的默契,也令人有神清氣爽的感覺。隊輔志工 陪伴孩子練習三問訊、打手印的標準動作,培養有禮貌、有氣質的內涵。

第三站進入「寮房儀軌」,寮房內有一排排摺疊整齊的棉被,由志工沈慧美解說寮房使用規則,教導孩子摺棉被,裝拆被套,並以兩人一組實際操作練習。第十一組鄭丞巽與陳漢,兩 人各拉被角,抖抖被子整平,這時志工馬上提醒孩子不要抖被,以免揚起微塵刺激有些孩子引發過敏。從細微處教育孩子同理心關懷,同時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一個上午的緊湊課程,依照營隊的規矩,各組學員整齊列隊念佛入齋堂。孩子們都餓了,每一道菜都可口對味,隊輔媽媽為學員添飯,學員歡喜期待,猶如在家裡用餐般溫馨,志工引 導孩子們將課堂所學「食的禮儀」即學即用。

◎從體驗培養人文

經過半天的課程互動,孩子們從陌生變熟悉,馬上多了許多好朋友。餐後休息時間,許多孩子還是精力旺盛,聊天話題不斷。大愛媽媽團隊引導孩子又唱又跳,配合手語複習營歌,在 歡笑歌聲後準備接續下午的課程。

「人文之旅」第一站學習茶道體驗,進入茶道教室之前,孩子們先洗手、淨心,透過有形的洗手來提醒自己時時觀照內心。志工說明恭敬奉茶,是表達對父母的孝心,對師長的尊敬, 以及對同儕的互愛。每天對父母與長輩奉茶,是給孩子回家的功課,也是一門終生的功課。第四組吳妍蓁為隊輔爸爸媽媽奉茶時,身形端正,端茶很穩,原來平日在家裡就有喝茶的習 慣,媽媽有教奉茶的禮儀。

第二站「生活裡的科學」單元,梁富珍老師以大愛臺「呼叫妙博士」節目裡的實驗,印證生活中常遇到的科學現象。造勢晚會常用的螢光棒,是由兩種不同化學溶液混合後產生的,由 於無法回收會造成污染。富珍引導孩子瞭解追求流行,經常更換物品,會造成垃圾問題,就是「消福」。現場帶領孩子自製環保紙蜻蜓,體驗許多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也更環保。

「環環相扣」單元,考驗大家團隊默契與智慧,志工鍾月秋先請各組孩子討論並用積木排列成骨牌的形狀。排列過程中,不斷聽到有驚叫聲、求救聲、怨嘆聲,就知道哪一組又全倒 了,要重新排過。月秋透露解決全倒的小祕訣,就是每排列十個就橫放一個當停損點,稱作「暗樁」。第五組學員林志家分享,積木橫著一個個擺放較不容易倒,因此這組很快就完成 排列,但是要推骨牌時,卻因距離不對,以致無法全倒。這也讓孩子學習要思考週到,人人同心協力,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水龍頭打開就一定有水嗎?」張麗卿老師在「我是省長」的課程單元先考問孩子。「不一定!」果然臺下孩子回答明快,麗卿再問:「為什麼會停水?」孩子連番舉手搶答:「沒有 繳水費!」「水管壞了!」「用太多水了,大樓管理員把水關掉!」妙問妙答,現場笑聲連連。最後有位孩子說出了課程重點:「水庫缺水了!」

麗卿先用簡報讓孩子了解各地水資源現況,討論找出省水方法。透過遊戲讓孩子肩挑兩桶水,體驗挑水的感受。有的孩子健步如飛,有的氣喘吁吁,當麗卿問道:「還想再玩嗎?」孩 子齊喊:「要!好好玩喔!」麗卿壓低嗓音說:「但是缺水就不好玩了!」隨即播放影片《翻山越嶺尋滴水》,在乾旱地區需翻山越嶺才能挑回兩桶水,水質混黃不已,卻是非常珍貴 的生活用水。

第九組藍士斌,第一次挑水經驗就挑了七瓶水,瘦弱的身形顯得有些吃力,挑完後才覺得肩頸痠痛,想到有些人每天都要挑水,自己更要惜福。也思考自己可以做到省水的方法,就是 減少洗澡的時間,從原來洗澡二十分鐘改為五分鐘。就如課堂中所學省水妙招,減少一分鐘洗澡時間,就可以省下15公升的一桶水量。

「如果今晚只用一桶水沐浴,你該怎麼使用?」這個問題又讓大家集思廣益,乾洗、濕洗、不用洗,各出奇招,當麗卿說:「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晚上就試試看!」孩子霎時錯愕, 「不要吧!」孩子準備晚上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身心靈饗宴 分享內在美

整天的課程又唱跳、又遊戲、又動腦,孩子們聞到飯菜飄香,早已是飢腸轆轆。大家期待的「喜福宴」自助式晚餐,由親子手牽手跳華爾滋舞步進場揭幕,就座後一連串的表演節目精 彩登場。先由弦樂團大小提琴演奏歌曲,最後加演一曲《天鵝湖》,大家陶醉在氣質優美的饗宴中。

香積志工一清早就開始準備上百人的餐食,以整齊踏步、肩上手托餐盤登場「上菜秀」,端出十六道中西式美味佳餚,孩子們站起來看,家長猛拍照,驚嘆素食竟有如此色香味俱全的 豐富變化。接著親子共同完成桌上的壽司,孩子再把完成的壽司夾給爸媽吃,場面相當溫馨。

第十組的陳郁恆平常會和家人吃素,這次晚餐他吃了兩大碗,直呼:「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素食!」餐會中安排當月的慶生活動,大家齊唱生日快樂歌,由當月壽星的孩子餵父母吃蛋 糕,再擁抱獻花感恩,父母當下感動落淚。餐後,家長留在六樓參加星光夜語分享,孩子整隊準備盥洗,一聽到打掃寮房會加十分,紛紛相約要提早起床準備。

靜思堂外頭星光燦爛,家長們圍桌而坐,談及一天的課程感動,教聯會志工郭妍孜分享養育孩子的經驗。家長提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要如何與孩子相處?」妍孜回應:「多站在 孩子的立場著想,多些信任與支持。」孩子馬逢禧原本得知要過夜就不願參加,家長林姿秀鼓勵並陪伴孩子參與,雖然逢禧下午哭了一陣,媽媽還是放手讓他學習獨立。會後家長賦 歸,等待明天中午再來營隊參與活動。

孩子經過一天的活動,由隊輔分批帶回寮房輪流盥洗,一部分等待盥洗的孩子先將當天的心得一句句寫在分享卡裡。林芷伃分享:「在甘肅有人為了兩桶水,要搬運三個小時,才知道 自己很幸福!」李家瑜寫著:「今天學會三好茶,回家後會學習對父母奉茶。」陳芬緹分享骨牌效應的團隊合作,三位女生經過一天的相處,已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還相約要一起去 盥洗。

陳郁恆寫滿三張卡片,似乎還想再寫,「今天所學到了省水的知識,要分工合作,更要保護環境……」。林志家洗完澡後,分享「不可能的任務」的體驗結果,他說:「本來想用毛巾 擦洗,最後還是用了一桶半的水才洗乾淨,如果真的沒有水會很辛苦!」

這次兒童營隊共有十四組學員,每組都有隊輔爸爸媽媽與哥哥姊姊們陪伴,在隊輔團隊中有一位是來自大陸地區的志工,第四組隊輔媽媽田暐甄,七年前因為先生赴大陸經商,而舉家 帶小遷居東莞,一年前接觸慈濟後,便積極參與大愛媽媽推廣靜思語教學。這次得知萬華區兒童營訊息,主動爭取要參與隊輔團隊,特別安排假期,一定要趕回來取經。

田暐甄參與一連串豐富精彩的課程,深感在臺灣的孩子很幸福。在大陸地區實施一胎化政策,許多父母愈來愈重視孩子的素質,但在當地卻缺乏人文教育,起初對慈濟付出無所求的行 為,認為是傻子的行徑,經過互動、瞭解、感動進而認同,也因此接引許多人投入志工。她期望吸取臺灣志工的經驗,把內心感動的種子帶回去,讓更多的孩子體驗慈濟人文的「內在 美」。

圖左 : 環環相扣考驗團隊默契與智慧,每組將積木排列整齊後,所有人屏息直盯骨牌一張張推倒,直到最後成功全倒。[攝影者: 陳昭賓]
圖右 : 「我是省長」課程單元,透過遊戲讓孩子體驗挑水的感受,養成珍惜資源、知足惜福的習慣。[攝影者: 邱淑珍 ]

圖左 : 當月壽星的孩子餵父母吃蛋糕,擁抱再獻上感恩花,感恩父母生養之恩,,父母當下感動落淚。[攝影者: 黃麗容]
圖右 : 大陸志工田暐甄爭取擔任隊輔媽媽,期望吸取臺灣志工的經驗,帶回學習的感動,讓更多的孩子體驗慈濟人文的「內在美」。[攝影者:李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