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孝悌典範 為善清流碧連天

孝悌典範 為善清流碧連天

E-mail 列印
康芮颱風輕掃而過,但卻帶來連日豪大雨。8月31日下午,將近一百三十位的會眾和慈濟志工不畏豪雨當道,來到彰化永靖環保教育站合心講堂參加靜思書軒的舉辦的「心靈講 座」,一起來聆聽大愛臺大愛劇場「芳草碧連天」,故事人物本尊魏杏娟和魏良旭姊弟兩人分享,以「孝為人本」為主題的生命故事。

◎清淨聞法 病中亦修行

魏杏娟談到,「媽媽五十幾歲就患有失智症,躺在病塌二十幾年,雖然無法互動,我們都給她聽上人的法,放CD給媽媽聽,家人也會分享慈濟事給媽媽聽,所以媽媽只有聽兩種聲 音,就是上人和我們家人的聲音。」

姊弟倆照顧媽媽很用心,也照顧得很好,媽媽不用抽痰受苦,皮膚也如嬰兒般的膚色,但是仍遇到有人說媽媽很可憐,魏杏娟總是會回答:「不會啦!我媽媽她是在修行!」她覺得媽 媽能有如此的清淨之身,是因為媽媽只聽上人清淨的法音,也不會造口業!

對於媽媽往生告別儀式,一家人尊重父親的想法,依教奉行,依循上人俗家母親莊嚴而簡單的儀式來辦理,將節省的喪葬費用來利益苦難眾生,將這些功德迴向給母親,以正信正念來 處理往生大事。

◎正知見耕福田 依佛法報親恩

聽眾中,來自北斗的慈濟志工彭淑娟聽到是以孝順為主題的講座,和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和姪女一起來參與。聽了魏杏娟分享之後,她頗有同感,回想起去年公公往生前,公公也依著正 信正念,交待「不燒紙錢,以素食來祭拜。」

而自己也身為慈濟人依上人教示:「正知見耕福田,依佛法報親恩。」同時尊重婆婆的想法,最後決定以清淨的佛教儀式來辦理。淑娟感恩公公讓子孫及傳統的鄉下地方能了解,原來 後事也可以如此清淨無污染!

◎祭拜祖先 正信追思祖德

講座後半場由魏良旭談到大愛劇場「芳草碧連天」是其家族真實故事,劇場用意是要喚醒大眾要有正確的觀念,不要受小愛所困,為傳宗接代而禁錮自己的心靈。深刻感受媽媽以前所 受的苦,魏良旭表示「因為了解劇情,不敢再去面對這些傷心往事,以至於不敢將全部影集看完。」

媽媽飽受傳宗接代的壓力,被傳統觀念所束縛,為了傳高家的香火而痛苦一生,看到母親無法放下心靈上的苦痛,自己也答應要生兩個兒子來傳高家和魏家的香火。但是當自己生下兩 個女兒後,想到無法實現對母親的承諾,也開始有煩惱來困擾,在一次機緣中,於是請教上人如何來處理這問題,上人回答說:「生男生女不重要,生有菩薩比較重要。」

又為了將高家和魏家的祖先神祉牌位設在同一屋裡,因為自己的無知,聽到不少人說「這樣會吵架啦!」或是「這樣家裡不會平安,會敗家啦!」,正當自己拿不定主意,魏良旭再一 次請教上人,「家裡可不可以拜兩個神祉牌?」

當時上人慈示說:「我們中國人拜祖先的神祉牌,只是一個對祖先的追思而已,人往生後,靈魂在四十九天後就會隨著他的業報去輪迴,靈魂不可能在神祉牌上面等你來拜;再說祖先 疼惜子孫都來不及了,哪會讓家裡不平安呢!你要拜幾個神祉牌就隨你的意啦!」

上人的開示,讓魏良旭安心了,也不再為了傳宗接代傳香火的無知迷信來困擾自己;在家裡安奉了高家祖先牌位後,也抱著母親來到高家祖先牌位前,告訴母親現在已經為高家傳香火 了!

「十三年過去了,我也未曾夢見高家和魏家祖先來託夢說他們在吵架!十三年來,也許是兩家祖先的庇佑,反而是越來越順!」幽默分享,引來現場一陣笑聲;魏良旭精彩的分享告訴 大家不要迷信,要有正信正念,讓許多無法傳宗接代的人解開心中的無明煩惱。

◎孝為人本 行善行孝要及時

最後,家中有七位姊妹的司儀張惠琪,語帶哽咽表示,「我媽媽也生了七個女兒,生到第三個就沒做月子了,我是老么…,自己以前沒有很乖,讓父母很費心。」

張惠琪進到慈濟後,知道要行善行孝,也改變對父母親的態度,姊妹們都很孝順,讓八八高齡的父親贏得社區鄰居們的讚歎;如今,媽媽已經往生,惠琪語重心長的說:「真的,行善 行孝不能等!」

屋外的雨雖下個不停,魏家姊弟精彩的分享,令與會者專注聆聽,無人中途離席,人人法喜滿滿,講堂裡充滿著溫馨,在最後的簽書會中,大家也踴躍請購,讓這場「孝為人本」的心 靈講座,溫馨圓滿。

圖左 : 來自北斗的慈濟志工彭淑娟(左),聽到是以孝順為主題的講座,和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和姪女一起來參與。[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 講座後半場由魏良旭談到大愛劇場「芳草碧連天」,戲劇用意是要喚醒大眾要有正確的觀念,不要受小愛所困,為傳宗接代而禁錮自己的心靈。[攝影者:詹大為]

圖左 : 家中有七位姊妹的司儀張惠琪結語表示:「真的,行善行孝不能等!」[攝影者:詹大為]
圖右 : 雨雖下個不停,魏家姊弟精彩的分享,令與會者都很專注聆聽,無人中途離席,人人是法喜滿滿,讓講堂裡充滿著溫馨。[攝影者:詹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