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拜佛求法 恭敬心起

拜佛求法 恭敬心起

E-mail 列印
「有的人是一見到像就拜,分不清是拜佛還是拜神,拜佛若只是一味向佛求平安、求富貴、求長壽是否是恭敬的禮拜呢?」時逢農曆七月,民間四處都可見普度祈福的景象,臺南北區 和緯讀書會導讀人莊淑妙,用這個應景的問題,帶會眾行入「無量義」。

「……稽首歸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見聚,稽首歸依妙幢相,稽首歸依難思議,梵音雷震響八種,微妙清淨甚深遠。」8月27日《無量義經.德行品》讀書會進度走到第十三周, 65位志工及會眾在和緯環保教育站佛堂內大聲地誦讀經文。

◎恭敬禮拜 身口意合一

讀書會中,難得看見兩位瘦高挺拔的大男生青澀的面孔,亦加入誦讀行列,他們是志工黃秀真的兒子,哥哥吳建緯即將升上大四,弟弟吳冠緯則剛要升上大一。秀真說:「趁著暑假即 將進入尾聲,帶孩子來和緯讀書會聞法,希望能經由佛法的薰陶,讓身心得到清淨。」

此刻,大夥針對淑妙剛提出的問題,左顧右盼地露出疑惑的眼神,有人竊竊地說:「從小長輩就告誡,見到佛像就要雙手合十膜拜。」停一會,淑妙引用上人的開示。

「恭敬禮拜,我們將身心口三而合一虔誠在佛殿中,虔誠供養禮拜,才是真正我們修行的功德。功德,『內能自謙,外能禮讓。』學佛,心虔誠、身恭敬、口也是要虔誦。所以身口意 三而合一,這種恭敬就是至高無上的供養。」

眾人恭敬地聆聽,淑妙並透過簡報說明:「佛像雖然不會說話,但是能提醒我們敬重,信仰三寶,所以見佛像要如親臨佛世那般恭敬。心中有佛如佛在,心中受法正法在,行中有法自 然心開意解。」大家頻頻點頭,原來過去一直都在錯誤中求與問。

接下來,淑妙師姊邀請環保志工分享,如何把恭敬的心落實在自已的生活上,身口意合一,見聞歡喜。

◎單純心念 做中得歡喜

「佛法恭敬中求,福氣恭敬中得。」志工王秀蘭分享,六年來如何用一顆單純及恭敬的心來做環保。她說:「因為早上有家業,就選擇具有彈性時間的環保工作,任何時刻只要肯付 出,即時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都不受限制。所以我承擔環保幹事,每天下午幾乎都會來做環保。」六年如一日,秀蘭用心謹守在環保志工的崗位上,始終如一。

志工施淑雯則承擔四年的環保幹事,期間和王秀蘭是最佳拍檔。淑雯亦因考量家業忙碌,總是早上就先來環保站報到,她說:「每天不來看一下,就無心再做任何事,儘管有時忙到雙 腳走不動,還是要來,因為環保站的事永遠做不完。」

淑雯常在環保站走動,也曾引起家人的好奇,質疑:「環保站像妳的『後頭厝』(臺語)!再累、時間再緊迫,妳就是一定要去才會安心?」臺下,會眾等著聽答案,淑雯卻淡然地, 靦腆微笑,直說:「我只是傻傻的做,什麼都不想!」

之後,淑妙走到臺前,讚歎兩位環保幹事將內心的那份恭敬心,展現在身、口、意中。並說:「她們天天把握時間,滴水成河、積沙成塔,天天笑咪咪、歡喜做。」

◎修正自己 懺悔得清淨

法繹時間告一段落,淑妙又丟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於小組時間中討論。「父母是堂上活佛,我們是否常常忘記了『恭敬心』? 要如何修正自己的說話及態度?」

小組討論的正熱絡,黃秀真談到對婆婆態度的改變,她很慚愧地說:「身體一直很虛弱,走入婚姻的大家庭後常愁眉苦臉,婆婆就曾在別人面前說我像個啞巴。」秀真提到當時不懂得 什麼是「和顏悅色」、「恭敬心」,婆媳的誤會隨著時日愈積愈深。

一個關鍵的轉捩點,落在2011年水懺經藏演繹時,她邀請茹素的婆婆參與,婆婆感受到秀真在慈濟的法海中獲得快樂,兩人的關係漸有改善。後來,婆婆開始在家跟著她做資源回 收分類、投竹筒。2012年公公一場重病,數次進出加護病房,婆婆隨侍在側,讓秀真體悟到婆婆常年為家庭付出的勞苦,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公公在生死交關中恢復生機,得以回家休養,秀真珍惜緣分每天陪伴公婆話家常。一次因緣下,她蹲在公婆身旁誠心地說:「爸爸,媽媽,過去我不懂事,讓您們不高興,在這裡向您 們懺悔。」婆婆當場淚眼婆娑地對她說:「是我不好!」

無論誰是誰非,秀真牢記著上人的法:「懺悔得清淨!」也因為懂得發露懺悔,起一分恭敬心對待長輩,如今得到公婆的疼惜。談到進慈濟前後的改變,弟弟冠緯就說:「媽媽以前都 沒有笑容,我們很害怕。」哥哥建緯則回饋:「媽媽進慈濟之後,就能與我們像朋友般說真心話。」

◎師徒之間 恭敬中求法

讀書會壓軸,活動組鄭純琦請大家鼓掌歡迎謝雪霞,分享她十八年慈濟路與上人「師徒之間」的點點滴滴。透過一張張與上人的合照,每一個鏡頭都潛藏著彌足珍貴的歷史,讓雪霞刻 骨銘心。

雪霞自心底讚歎:「每張照片上,上人恭敬莊嚴的身形,自十八年前到現在,始終如一。」全心全意做志工及隨師的因緣,也讓她領悟到:「佛法在恭敬中求,要法入心,轉變成自己 的資糧。然後,藉著自己有形的載道器,力行佛法,改變內在的思維,度化自己,再顯露於外,這就是內修外行,是同等的重要。」

《無量義經講記》第168頁記載,「佛教徒見佛必須禮佛,事實上,禮佛是在消除自己的貢高我慢心。」恭敬拜佛非向佛求平安、求富貴、求長壽,而在身口意三合一,誠於中,形 於外;內心精進,以身作則。

圖左 : 「拜佛若只是一味向佛求平安、求富貴、求長壽是否是恭敬的禮拜呢?」臺南和緯讀書會導讀人莊淑妙提出問題。[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 讀書會中,難得看見兩位瘦高挺拔的大男生青澀的面孔,加入誦讀經文行列,他們是志工黃秀真(後左)的兒子,哥哥吳建緯(左)、弟弟吳冠緯(右)。[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 施淑雯(左三)承擔四年的環保幹事,期間和王秀蘭(右三)是最佳拍檔。莊淑妙讚歎兩位環保幹事將內心的那份恭敬心,展現在身口意當中。[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 小組正熱烈討論著問題:「父母是堂上活佛,我們是否常常忘記了『恭敬心』? 要如何修正自己的說話及態度?」[攝影者: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