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改變習慣 晨起薰法香

改變習慣 晨起薰法香

E-mail 列印
晨光微曦中,街燈與迎面而來的車燈,特別醒目;平常車水馬龍的街道,也顯得異常寧靜。藍天白雲的身影陸續出現在燈火通明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裡。

「早安!」慈濟志工依照慣例向大樓值班管理員問候後,搭上電梯直奔位於十六樓的臺北市松山聯絡處,參與晨間薰法香。

「供養至誠,平等觀;行善造福,報重恩;敬天愛地,聚福緣;是真供養,佛大恩。」柔和的聲音藉由科技無遠弗屆的力量,自花蓮「靜思精舍」傳來,證嚴上人每天定時宣講經藏、 傳揚教義,為成長弟子慧命,也為弘揚佛教宗法。

松山聯絡處視聽室裡,百餘人端坐聆聽上人宣說《法華經》,以佛經內涵應對當今社會現況與時事,從法中體悟道理,進而身體力行,精進修養,行入菩薩道。上人叮嚀弟子們長懷慈 悲平等、福慧兩足,要自愛報恩,切記法入心,轉法輪。

◎幸福水窖潤旱原 慈濟新村造生機

在薰法香之後,在大陸貴州、甘肅等貧瘠內地,長期扶困、關懷的慈濟志工高明善蒞臨現場分享。

「我不是很會說話的人,但是我說我所做,做我所說。」高明善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分享他在甘肅當地多年的救助經驗和遷村規劃,及如何建設幸福村。

首先,他以四聖諦「苦、集、滅、道」對照甘肅的狀況。當地民眾砍伐森林為柴,加上沒有水源,造成生活困頓,是「苦集」、是因;而氣候變化,沒有雨水,是「滅道」、是果。 「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增收難、看病難,是當地老百姓的五難。」

「幸福水窖潤旱原,慈濟新村造生機。」斗大的文字,充分說明慈濟在甘肅一步一腳印,順應天地萬理,符合居民所需,為他們打造適於安身立命的最佳環境與需求。 年雨量三百到五百毫升的乾旱環境,慈濟為鄉親們建了二萬多口水窖,幫助他們收集雨水,減輕無水可用之苦。但氣候變遷,環境加劇惡化,連續七年無雨現象,最後只有遷村一途, 才能夠改善生活困境。

看到螢幕上現代化的衛浴設備,和現代化的家電,汽車、機車,充分說明遷村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儼然看不到一年只能洗兩次澡和五口之家一天只用兩桶水的窘境。「我們也 沒想到進步會這麼快,上人說應該是要對他們『教富濟貧』了。」高明善說。

◎養成生活好習慣 晨起聞法保安康

以前,都是利用清晨時間前往國父紀念館運動、拉筋,目前任職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志工黃嬌鑾分享:「現在每天到聯絡處薰法香,可以聞法、可以運動,也有早餐享用。」把原有生 活習慣,在晨間要完成的事項,在松山聯絡處就能完成,並能聽聞上人說法,增長慧命,黃嬌鑾很歡喜這一段日子以來收穫良多。

「去做訪視的時候,也可以跟他們分享上人的法,感覺有多一點東西可以分享給他們,讓他們吸取上人一些法。」目前承擔和氣訪視幹事的她,在定期的訪視中更能以法與受關懷對象 互動,讓他們身心都有所得。

邀約先生張清平一起前來薰法香的培訓志工鄭桂英說:「早起很好,我跟兒子說要調整我的生活作息。」自嘲動作如龜行的她,每每讓家事和一些瑣碎的事務纏身,「我很會摸,做完 那些家事都已經超過十二點了。」現在以晨起薰法香來提醒自己,改變以往「晚」起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

第一次參加薰法香的張清平也認同早起好處多,利用早晨聞法感到歡喜。他說:「上人要我們都要有平等心,最好的供養就是去做善事。」

除了聞法外,曾到甘肅出差的他,對於高明善師兄的分享更有心得。「與沿海的百姓比較起來,他們真的很純樸、很單純。」張清平也感佩慈濟人的用心耕耘,解除了偏遠的困苦,讓 他們的生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一日之計在於晨,松山區志工把握晨間薰習法香,每一天都從浸潤於法水中開始,保持清明無染的一念心,天天都充滿法喜。

圖左 : 晨鐘起薰法香,大家勤做筆記,將法入心。[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 「幸福水窖潤旱原,慈濟新村造生機。」斗大的文字,充分說明慈濟在甘肅一步一腳印。[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 志工高明善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分享他在甘肅當地多年的扶困經驗。[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 志工高明善分享甘肅若笠中學學生感恩慈濟的援助。[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