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病苦當下 把握植福因緣

病苦當下 把握植福因緣

E-mail 列印
風雨過後的埔豐公路,兩側的山林鬱鬱蒼蒼,撲鼻而來的是,掛在高瘦的檳榔樹上細碎的檳榔花散出的香氣。

九月三日上午六點多,慈濟志工一行八人,由臺中市東勢區駕兩部車出發,走在蜿蜒崎嶇的山路,目的是要把愛與關懷送到照顧戶的家中。同行的人員中蔡文芳是慈濟人醫會的醫生, 蔡醫師常說:「病患走不過來,那就我們走到他家。」所以這趟行程也可說是「訪視結合人醫」之旅。

越過一山又一嶺,車子終於來到位於山巔的張先生家門口,聽到車聲,張先生的家人已等在門口。

「這三包米是善心人士捐的,與你們結好緣。」

「二十二味的五穀粉和餅乾是中秋節的禮物,讓你們吃到健康,吃到快樂,吃到祝福。」

「這張收據是每次我們來時,張先生您讓我們帶香蕉回去,我們感受到親切,商量後,每個人拿出一百元,用您的名義捐出來,讓慈濟的功德海中也有您的一份愛心。」

志工接著對張先生解說禮物所涵藏的祝福。「您看!禮物我們很慎重的用紅包裝著,來!讀讀紅袋上的字『一家和樂年年福,二字平安日日春。』平安是福,這是我們誠心的的祝 福。」

接著賴淑敏手拿著竹筒說起慈濟的「竹筒歲月」,「四十多年前三十個家庭主婦,日存五毛錢,聚沙成塔成就慈濟世界,這竹筒放在家裡,每天存進一塊錢也好,五塊也好,記得錢要 投進去時,要發個好願,這就是說好話,立好願,等到年底來參加歲末祝福時,讓竹筒回娘家成就好事。」

「一善破千災,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權利,是有心人的機會」姚淑娥在旁邊鼓勵著說。

志工劉守源拿出五張照片給張先生,「去年參加歲末祝福時,我請人幫您們全家福拍照留念,大的這張可以掛在家裡,其他四張給她們兄弟姊妹每人一張留做紀念。」

滿滿得關心與喜悅,讓張家熱絡了起來,張先生按照往例到屋後割香蕉要讓我們帶走,「這是自己種的,我只有這些可以和你們結緣,你們常常來關心我,讓我很感動。」 他有些靦 腆的說。 趁著整理香蕉的當下,蔡文芳醫師和張太太聊了起來,張太太脊椎因骨刺開過三次刀,十多年來把家裡的積蓄都用完了,「來!妳彎個腰看看。」蔡醫師用他的專業幫她做「神經張力 測試」。「坐下來抬抬腳讓我看看,這是抬腿測試」。

「妳保養得很好,平時還是要稍微動一動,但是不要做粗重的工作。」

張先生的兒子就讀南開科技大學,電腦電機資訊系二年級,志工陳美惠協助他申請慈濟的「新芽獎學金」,他說:「慈濟人來到他家給家裡帶來熱鬧、溫馨。領了獎學金,可以支付每 天來回學校的交通費。」

告別的時刻,站在屋前往遠處眺望,層層疊疊黛綠的山巒,一重又一重,這遠離紅塵的清靜,豈是城市人所享受得到。

「溪邊小歇」是我們的下一站,主人湯先生患僵直性脊隨炎,行動有些不便,但他在祖先留下的路邊一塊地,簡單的搭個小屋涼棚,賣咖啡,茶水,也會接受預約做簡單的山居小酌供 應。

以往國道六號公路未通車時,這山路可是埔里通往豐原的道路,來往的車輛多,如今除了種植山林的人外,少有車輛往來。

來此小歇的客人感受他的誠意與努力,給他簡樸的地方增添色彩,門口處用草體書寫的杜甫「寒夜」,「寒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就是 主客間互動的寫照。

致上中秋節的結緣品後,湯先生準備茶水杯具,讓我們把這裡當自己的家,自己煮水自己泡,詹德詮說:「好久不泡茶了,我來泡。」啜著金黃色的茶湯,心裡不禁想著「誠意滿杯」 四個字。

午餐大伙就在此享用,簡單的茶油拌飯,鄉下的番薯葉,圍坐著吃山居小餐,溪水淙淙、涼風習習、鳥聲啾啾,我們就像回鄉的旅人,享受大自然的清純美食。

「長期來慈濟給我的濟助對我幫助很大,以往我也曾意氣風發過,幾年來病的磨練,讓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生意不是很好,如果能讓過客小歇,也是好事。」

當志工送上竹筒,告訴他「一塊錢投下去,就開始一天的祝福」時,湯先生有感而發的說。

回程,心中充滿感動,雖然路途顛坡,能啟發照顧戶的善心、善念,讓他們由手心向上,轉為手心向下,為自己植福行善,就如蔡文芳醫生說:「富中之富是本分事,貧中之富才是真 本事。」慈濟志工自度度人,走入人群,為苦難眾生翻轉人生的視野,人間無處不是勤耕福田的道場。

圖左 : 慈濟志工劉守源(左)將物資送予案主。[攝影者:詹德詮]
圖右 : 慈濟志工賴淑敏(右)將竹筒送交案主,並告訴他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當下張太太慨然把錢投入。[攝影者:詹德詮]

圖左 : 蔡文芳醫師(中)教導張太太自我張力測試及保養要領。[攝影者:詹德詮]
圖右 : 劉守源師兄(左)將物資送予埔豐公路上的案主湯先生。[攝影者:詹德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