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茶香情濃 有機護大地

茶香情濃 有機護大地

E-mail 列印
炎炎夏日的假日(8/25)午後,有一群「茶」的愛好者,齊聚在桃園統領百貨的文化教室,由靜思書軒的志工奉上一杯採自慈濟三義茶園栽種的「小葉紅茶」,再吃上一口手工茶 凍,由《茶域經緯:人、土地與茶》作者潘美玲講師引領聽眾搭時光機,以「台灣為經、世界為緯」穿梭神遊中外古今,細細品味與一探究竟「台灣過唐山,台茶歷史的回眸」。

「喜歡喝茶嗎?」、「台灣哪兩季的茶最好喝?」美玲講師為今日講座開場問著,並說明長期以來慈濟致力於人文推廣,對於我們居住這片土地的「人、事、物」付出「愛與關懷」, 透過經典雜誌深入探訪「愛喝茶的人、種茶的人,以及土地」,在環保與健康意識逐漸抬頭下,民眾期望喝到既好喝又健康的茶,而茶農也開始著重土地永續經營概念,方能讓我們的 後代子孫長居久安。

◎ 有機茶 顧佛祖抑是顧腹肚

「有機茶的具體定義是什麼?」聽眾劉伏生先生,首先提問著眾人最有興趣的問題。

美玲講師分享歷經兩年多「明察秋毫」之心得,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濕熱且病蟲害多,一開始也懷疑「茶」能真正做到「有機」嗎?經調查發現,自西元1988年開始,陸續有茶 農投入有機茶生產,這幾年成長的速度很快,也基於養生與健康概念崛起,促使民眾度對於「有機茶」趨之若鶩。

台灣目前種植有機茶的面積為151公傾,約佔全國茶園總面積的2%,由於消費者的認同,有逐年快速成長之趨勢。過去,茶農採「慣行農法」種植茶樹,改重「有機茶」卻需要耗 費三年以上的時間轉型與養土,採用野放、人工除草、有機肥料及不灑農藥等方式,相較之下,產量也只有「慣行農法」的三分之一,於是產生「要先顧佛祖?還是顧好自己肚子?」 的問題。

近幾年來,環保及健康意識抬頭,對於有機茶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茶農的收入也開始有正成長,透過影片介紹,坪林產銷班第七班班長余三和先生長期致力於有機茶的栽種與推廣,且 因該茶區位於翡翠水庫附近,基於保護水源不受污染,為這片土地默默耕耘,逐漸影響其他班也想轉作。

聽眾黃承麗小姐分享自身經驗,她很認同講師對於有機茶「認證不如認人(茶農)」的觀念,如同她也曾經向影片中的余班長買過茶,印證講師建議愛喝的人有空就做個「茶山小旅 行」,親自聽聽茶農對茶與土地業的想法,是否與自己相契合。

◎ 台茶歷史 北消南長

尋找台茶的歷史軌跡,不難發現,沿著二高由北往南行駛,從台北到苗栗等地,原本種植茶樹的茶園逐漸被開發成為遊樂園、科學園區、高爾夫球場而消失不見了,在1959年全台 茶園面積高達四萬八千多公頃;自1980年後,生產面積逐年下降,並有「北消南長」的趨勢,北部低海拔的茶園被中南部(嘉義)高海拔的茶區所取代。

1855年林鳳池引進青心烏龍種,並栽種於南投鹿谷凍頂山,成為台灣凍頂烏龍茶之源;1867年及1869年由英商杜德出口茶葉至澳門與美國紐約,開啟茶葉外銷之門及打響 台灣「福爾摩沙烏龍茶」之名,1970年代高山茶開始流行;1982年開放民間製茶,也促使特色茶興起,又特別以「高山烏龍茶」最受消費者青睞;1989年罐裝飲料上市, 改變傳統飲茶方式。

◎ 賦予台茶新生命 媒體功不可沒

「為何大陸人喜歡喝鐵觀音與普洱茶?」及「南投鹿谷炒作茶價的原因?」丁祖芸女士提問說。

美玲師姊也一一回覆,其實大陸人比較喜歡喝綠茶(約佔70%),不見得喜歡喝鐵觀音,至於普洱茶則是被炒作具瘦身、保健效果,因為發酵程度夠,也較不刮胃。

「茶就像女生的裙子一樣,有長短的流行循環,茶也是一樣的。」講師談及有關茶價炒作的部分,主要是因為被大陸觀光客高價包下,導致茶價不斷往上攀升,台灣茶每隔一段時間就 會被商人炒作,如烏龍茶、包種茶、紅茶到現在的綠茶。

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曾經看過「開喜婆婆」、「波爾茶」、「一心二葉」的廣告,也開啟台灣年輕一代對於「茶」不再只有「那是老人家才喝的」刻板印象,從以前的功夫茶到現在 唾手可得的罐裝茶或手搖茶(泡沫紅茶),延續著台灣人愛喝茶的習慣。

◎ 茶香情濃 有機護大地

慈濟在苗栗三義種植有機茶園,以不噴灑農藥及化學肥料,常可見到小綠葉蟬在茶園裡飛舞,茶葉上有牠們的啃食痕跡,保有原生自然生態、環境零污染,施作有一種敬天愛地的心 意,因此又有人將有機茶稱作「敬天茶」或「良心茶」。

「茶」的說文解字之意就是「人在艸、木間」,因此最需要的就是能夠與自然、土地共生存及順應天理,我們對土地友善,也是等於對自己及未來子孫友善。期待持續推廣種植有機 茶,讓茶農也能從土地的利用者,變身成為土地的守護者,在維護自身及消費者健康的同時,也具備水土保持及土地的永續經營概念。

圖左 : 一群「茶」的愛好者,齊聚在桃園統領百貨的文化教室,與講師一同探究台茶歷史的回眸。[攝影者:林芮竹]
圖右 : 《茶域經緯:人、土地與茶》作者潘美玲講師引領聽眾搭時光機,以「台灣為經、世界為緯」穿梭神遊中外古今。[攝影者:林芮竹]

圖左 : 經營茶行的黃承麗小姐(右二)很認同講師對有機茶認證的觀念特地帶家人前來聆聽[攝影者:林芮竹]
圖右 : 透過講師的解說,讓更多人懂茶愛茶的同時,也更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攝影者:林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