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旅遊變義診 人生更有意義

旅遊變義診 人生更有意義

E-mail 列印
牙科醫生廖敬興,旅居美國紐約長島。從小看著當中醫師的爺爺幫人看病,好奇一把草藥就可解除人的病痛,因此對當醫師有濃厚的興趣。後來就讀陽明醫學院,1983年畢業後前 往美國行醫。1987年,太太宋麗芬帶著長子到長島南邊的中文小學就讀,看到慈濟美善的人文受到了感動,兩人開始參與慈濟活動。

◎用心發展醫療志業

1998年宏都拉斯遭受颱風災害,「你是醫生,就來參加國際賑災吧!」黃思賢師兄在當時這樣鼓勵他。這是他第一次參加人醫會義診及國際賑災,看到慈濟人遠從美國來到宏都拉 斯幫助受災的人,他們用心的付出,深深感動了他。生活一向優渥的他,經由災難中感受到世間的苦,在義診活動中慈濟志工的關愛讓他心存感恩。

當時,義診團隊約有一百多人,都是由各地而來的慈濟志工,大家聚在一起做慈濟賑災的工作。他也看到了當地居民的貼心,他們雖然是極其窮困,然而,一分感恩的情誼濃濃地表露 在行動中,居民將整個星期賺到的錢,買麵包來給義診團隊享用,因為吃的問題在災區是很難張羅的。

在參加宏都拉斯的義診後,感受慈濟大愛無所求的付出,讓廖敬興體會很多。2001年薩爾瓦多發生五點六級的大地震,廖敬興準備了更充分的配備前往,也接引一位西班牙裔的醫 生一起到災區去救人,互動當中促成他必需要學習西班牙文,藉由活動更了解慈濟所做所為,也可以期勉自己成長,這讓他感到無限的喜樂。

在一次旅途的飛機上黃思賢對他說:「你是牙科醫生,回去以後,要用心發展慈濟在美東的醫療志業!」他回到紐約長島之後,就廣邀醫師及白衣大士認識慈濟,也慢慢接引他們投入 慈濟的活動。

「因病而貧,因貧而病」上人慈示弟子要好好照顧窮困的居民,廖敬興感受世界上還有這麼多苦難的人,需要別人伸出雙手扶他一把。他們以電費收據為依據,了解每個窮困家庭需要 幫助的狀況。如果真的沒有收入的就提報個案處理,給予他們支援,幫助他們的家庭離苦得樂。

在紐約長島有兩家牙科診所的廖敬興,星期六他還有門診。配合人醫會義診活動,只要有需要,他利用星期假日,參加義診活動。除了宏都拉斯、薩而瓦多等,印象中最長一次的停診 期間長達三個星期,那是為了參加南亞海嘯賑災。因為國際賑災都有先遣人員前往,時間的安排都能預估,也能事前調動病患的時間,放心前往賑災。

◎將慈濟烙印在每人心中

廖敬興表示,中南美洲國家大都是母系國家,有許多年輕的媽媽,沒有衛教的知識。印象深刻的是在薩爾瓦多,他看到有位媽媽帶著約八歲的孩子,牙齒蛀了個小洞,透過翻譯知道這 位媽媽堅持要把牙齒拔掉。廖敬興認為可以不用拔,因此透過翻譯說服這位媽媽,替小孩補了牙,但是媽媽還是埋怨地說:「明天,我要帶孩子到鄉下,以我兩星期的收入(美金五 元)的價錢,把蛀牙拔掉……」

這件事,讓他體悟到,去國際賑災要從預防醫學開始,教導他們一些正確的觀念。他感受人間苦難偏多,拔、補牙去除病痛是分內的工作,總思考如何減輕病人的苦痛,用專業的領域 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會引導大家做個手心向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也讓大家知道慈濟在做什麼事情。

推廣預防醫療是他的理念,他把上人的「靜思語」推廣到美國的主流社會。利用講課的時間,播放國際賑災和義診的影片,並以上人的「靜思語」做為講課的開場白,這樣的做法引起 學生及同仁認識慈濟是在做什麼,他說:「我要把慈濟這兩個字烙在他們的心中。不管他們是哪種宗教,都要引發他們的慈悲心。」

對於自己入慈濟之前的一些習性,廖敬興表示懺悔,當時他自認為醫師的身分是高高在上,病患來看病,理所當然是要聽他。平時對人處事以主觀的態度,認為自己所說所做都是對 的。現在,他說:「凡事要感恩、尊重、愛。」與人相處要做到「人圓、事圓、理圓。」

「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是他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表示個性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廖敬興說:「這是我的功課,我還在繼續學習當中!」他希望自己每天都要有進步。因為他的 改變,影響了兩個孩子,也讓他和太太的互動更為和諧。

以前,出國旅遊是他喜愛的休閒活動,現在廖敬興說:「把握每分每秒的時間精進,旅遊變為義診,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
圖 : 廖敬興(右)有多年學員長經驗,傳授經驗給今年學員長邱國樑(左)[攝影者:黃沈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