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中庭變身 空中花園

中庭變身 空中花園

E-mail 列印
南屯區文心南路慈濟臺中分會六樓中庭,8月中旬開始施工,植栽不同的花種、樹木約一千多棵,變身空中花園。負責規劃製作「隔熱綠屋頂」的吳東源老闆說:「我們用的是非常特 殊的工法,颱風來了也沒關係。」

◎特殊工法 颱風也不怕

「綠屋頂」意指在屋頂上進行薄層綠化,強調以質量輕、成本低、維護少之「人工地盤技術」,達到建築隔熱降溫、淨化空氣汙染,同時可增加美感。

8月22日「潭美」颱風剛走,29日另一個「康芮」颱風同樣又帶來豪大雨。經過一周兩颱風的影響,空中花園的工程延誤了,吳老闆說:「這種工程都在頂樓,反而不怕酷熱的大 太陽,只是每遇下雨就會影響施工進度。」

穿著襯衫、西裝褲和皮鞋,在大太陽底下親身參與花樹種植,而且現場隨時將專業教授給工程的師傅們,讓環境工程系畢業的師傅林允立讚歎地說:「吳總隨和、平易近人,跟著他已 經一年多來,他不藏私,待人處事和態度,讓人佩服。」

從事「綠屋頂」工程已經有十三年經驗的吳老闆說:這種工程比較特殊,技術在臺灣算是最好的,在國外也排名在前;已經研究到可以種草一公分的存活技術。從植物研究了解,有如 黑松樹土也是五公分,經過包的功法,五公分的土種七米高的植物,遇到颱風也不會有問題。

◎高樓層 植物也能生長

曾在六樓中庭測試溫度,吳老闆說:「大太陽底下高達五十三度、廊道屋頂下大概三十幾度,草皮以下約二十六度,等草皮全部種完,溫度又會不一樣。只要經過特殊技術工法,再高 的樓層種植,植物一樣可以生長得很好。」

「底層放有儲水板,將雨水收集在板子裏面,放在植物的底下讓它做水份,可以節省用水量大概百分之八十。現場的草皮,可以兩個禮拜不用澆水;一般五公分的土種植一樣兩個禮拜 不用澆水。另特殊工法就是草坪可以踩、用五公分的草皮種植,加上没有重金屬『碎陶粒(特殊的土)』種植也不需要割草。用『碎陶粒』非常的環保,這種土五十年還能用,而且不 會硬。」

「用這種工法,五公分一百公斤的土而已,差了六倍的重量,『樓層板減輕』很多。傳統的工法,一平方米,一百公分的土大概要也要七百公斤的土量跟重量。『用水量比一般還少』 植物會長得更漂亮。」

吳老闆聊起自己轉行做「隔熱綠屋頂」工程,他說:「這也是故事啦!」四十九年次的吳老版原來從事進出口窗簾布,與太太結婚後,發現太太為什麼七月大熱天,要蓋大棉被,而且 手腳末梢都是冰冷的。住三樓透天厝,房間在頂樓,夏天不能開冷氣、也不能開電風扇,夫妻倆人就一起餵蚊子、一起流大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才去研究如何讓屋頂不會熱,剛開始他將大盆植物搬上樓層,一搬就是十幾年,還是没有見效。整個夏天都在研究,十三年前才研究出這樣的工法出來,也拿到美 國申請專利,當年也是全世界還没有的技術。從自己的屋頂開始開模去做,慢慢就不覺得熱了,到現在還是只有吹電風扇而已。

◎素食 改變體溫

中醫說,身體寒的體質是「冷身」,吳太太一心篤信「西醫」,而輕忽中醫的把脈診斷,後來學佛改變了觀念,進而吃素,讓體質也改變了。吳老闆說:「現在太太的手腳血液流通、 末稍神經正常了、冷氣也可以吹了,醫生還說:『太太血液比以前清。』不然到冬天她手腳都是冰的,現在到冬天,她手比我的還暖呢!」

現在的建築都是混凝土、都是聚熱的岩石建構,頂樓到晚上十二點都還很熱,吳老闆也說,他住頂樓,以前晚上十二點都還不太想回家,因為太熱,要到十二點半到一點屋頂才開始 涼。

期待吳老闆在臺中分會空中花園的作品,不只能帶給來參訪的貴賓和會眾們,有一份喜出望外的驚喜,還能為更多的大樓創作出更環保、更節能減碳的好環境。

五百多坪的中庭,將有一千多棵不同的植物定居於六樓空中花園中(含笑、茶花、樹蘭、藍天竹、黃金柏、銀針柏、馬櫻丹、還有小野薑花,以及十二棵黑松樹等等),經過吳老闆及 師傅們二十幾天來,運用「隔離層、排水層、過濾層、介質層、收邊材、植栽層」這六種特殊工法種植以後,它們將是這裡的主人了,此後也要和志工們一樣富有使命,廣招更多人間 菩薩,勤耕分會的大福田。

圖左 : 吳東源老闆說:「大太陽底下高達五十三度、廊道屋頂下大概三十幾度,草皮以下約二十六度。只要經過特殊技術工法,再高的樓層種植,植物一樣可以生長得很好。」[攝影者:陳鎮嘉]
圖右 : 環境工程系畢業的林允立說,整個花園中,這個地方的土壤最高二十八公分,鋪上去的草皮可以踩,而土質也不因此變硬。[攝影者:林淑懷]

圖左 : 沈昱瑾是空中設計系畢業,他正在種植「馬櫻丹」,他說:「没有重金屬『碎陶粒』土壤種植,以後也不需要割草。[攝影者:林淑懷]
圖右 : 工程師傅將没有重金屬的「碎陶粒」土壤一鏟一鏟覆蓋黑松樹。種植二十八公分高的黑松樹,還須靠鐵網及繩索才能支撐它的穩定度。[攝影者:林淑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