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2013世界青年大會 改變一生的旅程

2013世界青年大會 改變一生的旅程

E-mail 列印
於聯合國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青年大會(Youth Assembly at the United Nations)與往年一樣,會期都是三天,但今年主辦單位拋出一個變 化球,大會第二天臨時宣布關閉會場、改而搭乘渡輪參訪救世軍,慈青隨機應變,不論行程如何安排,都把握機會和與會的國際人士交流。

今年大會主題為「邁向行動之路:如期於2015年落實千年發展目標」(On the Road to Actions: Moving Beyond the MDGs, post 2015);聯合國於二千年召開千禧高峰會,通過千禧年宣言,決定推動「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MDG ),並決定2015年之前實現這些目標;今年大會主要是討論落實的具體措施。

「千年發展目標」主要包括消滅極端貧窮和飢餓、實現普及初等教育、促進兩性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等八個項目,與慈濟志業目標有許多共通之處。

◎慈青公開發問 回響大

大會安排了多位主講人,以「協助年輕人就業」為題發表演講;主要是希望提升年輕人競爭力、進而振興經濟、讓國家擺脫貧困。演講者不乏女性,呼應大會推動的兩性平等。

微軟全球社區事務部門負責人巴夏(Akhtar Badshah)就是女性演講者,她經手過許多年輕人事業成功的案例,演講時一件件列舉;成功案例讓人聽了為之振奮,但來 自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的慈青曾國豪逆向思考,很想知道失敗時該如何處理, 於是他走向臺前,在偌大的大會堂裡、對著麥克風發問:「萬一年輕人失敗了,你們怎麼樣幫助他們 呢?」

針對曾國豪的提問,巴夏回答:「我們這裡是沒有『失敗』的,我們總是引導年輕人從錯誤、一次次的實際經驗中學習,跌倒了再站起來,一再加強實力,讓自己不斷進步。」對於這 樣的問題,巴夏很重視,當場邀請曾國豪私下談話。

演講結束後,曾國豪與微軟公司演講者巴夏互動交流,他表達感恩,也在談話中介紹慈濟。

◎吸取他人經驗 推廣慈濟理念

在各場演講之間,慈青把握因緣散播愛的種子,向身邊各國青年代表介紹慈濟。來自北加州的慈青謝閎宇向特邀出席的來賓音樂家塔米.泰里( Tami Tyree)介紹慈濟四 大志業和八大法印,而來自底特律的慈青蘇欣怡也分秒不空過,逢人便介紹慈濟,提到慈濟「五元的力量」(The power of five)、以及結集各國捐款救苦救難的 實例。

到了第二天,聯合國因為適逢穆斯林「開齋節」(Eidaflfiter Day)關閉一天,改而安排與會代表搭乘渡輪遊東河、了解紐約市歷史文化,另外還參訪「救世軍」 (Salvation Army)紐約總部。

主辦單位友好大使基金會(friendship ambassadors foundation, FAF)前三天才通知與會單位要關閉會場,慈青接到變化球之後隨順因 緣,在搭渡輪和參觀行程中,透過交流、實地參訪,增廣見聞、切磋學習。

參訪救世軍紐約總部時,大家談到年輕人如何助人。其中一例是友好大使基金會支持的「治癒計劃」,主要是幫助厭食症的朋友;推動者克利斯汀.薩法蘭(Kristina Saffran)因為曾親身經歷過厭食症之苦,治癒後反過頭來幫助受困之人。

克利斯汀.薩法蘭15歲時罹患厭食症被送去治療。之後,與治療中認識的朋友成立了這個治癒計劃,她們用募款幫助人們確診厭食症並協助治療。友好大使基金會是千年發展目標的 推動者之一,開放年輕人提出助人計畫,經審核通過,便撥款贊助支持;「治癒計畫」是其中一項贊助計畫。

◎邀新朋友 赴華埠用素齋

結束參訪行程後,紐約街頭飄雨,慈青雨中漫步,從地鐵站一路走向中國城的曼哈頓聯絡處;慈青邀請與會期間結識的新朋友到曼哈頓聯絡處用齋,是慈青參與聯合國青年大會期間溫 馨愉快的時刻。

慈青抵達曼哈頓會所時,香積志工已在廚房準備晚餐,菜香撲鼻,洋溢著「家」的感覺。慈青忙著招呼新朋友,希望賓客感受到慈濟人的溫暖。

晚餐過後,大家聚在一起談慈濟,新朋友坦亞(Tanya)是非裔人士,她在聽完慈濟介紹後,發現慈濟四大志業和核心原則和她的很多觀念不謀而合,所以考慮在自己的網站上, 用一頁專門推廣慈濟。

最後一天的行程主要是聆聽演講以及各非營利慈善機構的介紹。慈青先參加西班牙駐美國辦公中心舉辦的會議,該中心代表說,為貧窮地區提供乾淨水源是西班牙近來關注的重點,這 就好像慈濟在甘肅所做的努力一樣,都是將最需要的基本資源送給貧困地區的人,讓他們不必挑水奔波、也不再為水井乾涸而擔心。

慈青並且聆聽非營利組織「小腳印大踏步」(Little Footprints, Big Steps)21歲創辦人摩根.溫伯格(Morgan Wienberg)的心 路歷程;她在海地大地震後,為了幫助當地孩子教育而建立了這個非營利機構。她雖然很年輕,對海地孩子卻有著一顆慈悲的心,她自己也領養了孩子。

溫伯格演講後,她接受慈青訪問時說,慈濟和她所創辦的組織出發點諸多相似處,也提到兩者都擁有相同的目標,在貧困地區建築學校便是其中之一。慈濟的精神影響越來越多人,慈 青要讓更多人感受到慈濟的這份鼓舞。

◎經歷 改變一生的旅程

結束三天大會行程後,慈青回到位於法拉盛的紐約分會進行圓緣。晚餐過後,慈青圍坐一起,小隊輔和學員長為全體慈青送上他們製作的視頻短片,隨著一張張活動照片以及小隊輔和 學員長的視頻寄語的播放,慈青開始分享

回首這一周,慈青穿梭於擁擠的紐約地下鐵,為了製作活動報告而在深夜奮鬥,也曾因為發人深思的演講而激動不已。有些慈青形容,參加這次營隊就像是經歷了改變一生的旅程。每 晚,慈青回到紐約法拉盛會所又累又餓,可是臉上洋溢著收獲的笑容;慈青勇於挑戰自己,勇氣增加了、也得到成就感,這是在其他營隊沒有的收獲。

圖左 : 聯合國世界青年大會期間,慈青把握因緣與國際青年交流,介紹慈濟。[攝影者:美國慈青三合一工作小組]
圖右 : 慈青曾國豪在聯合國大會堂裡,向主講者發問:「萬一年輕人創業失敗了,你們如何幫忙?」引起矚目。[攝影者:美國慈青三合一工作小組]

圖左 : 近三十位慈青在聯合國前列隊行進。[攝影者:美國慈青三合一工作小組]
圖右 : 在曼哈頓聯絡處,慈青招呼賓客享用素食料理;圖左三的新朋友坦亞認同慈濟理念,考慮在她自己的網站上推廣慈濟。[攝影者:美國慈青三合一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