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做竹筒練心 會跟啟慧根

做竹筒練心 會跟啟慧根

E-mail 列印
「師兄,這裡有幾個有問題!」一位志工抱了幾個有瑕疵的竹筒謙虛地說。「好,我看一下!」軍人退休的社區志工牟顯平,臉上散發一股自信,口齒清晰又中氣十足地回答。

10月19日,秋意漸濃,一早出門來到桃園靜思堂製做竹筒的志工,應能感到些許涼意。提供竹筒的志工江春霞說,每年在浴佛節和歲末祝福前,都會邀志工與民眾來參與竹筒製 作;這次預計要完成一萬兩千個,從14日到今日是最後一天,下午將舉行圓緣。

四十多年前,三十個家庭主婦,每天存五毛錢,每天都發一個善念,三十支竹筒就在三十個角落裏隱隱作響。為了恆持竹筒歲月精神,江春霞表示:「這次製作的規格除了有社區歲末 祝福結緣的十五公分外,還有常住師父要送到國外結緣的螞蟻杯十公分、大愛臺節目用的五公分。」

竹筒製作,從回收來的紡紗紙管鋸成所要的規格後,志工開始從塗白膠、黏貼紙條、置入底蓋....等到包裝共有六個步驟才會完成。與太太李麗貞坐在一起黏貼紙條的牟顯平,除 了固定這步驟外,他也要負責維修竹筒。「每個步驟都會有錯誤要做修正,有的是紙條不是黏得很密合、有的是膠塗的不足,造成底蓋剝落,或是師兄置入底蓋太大力變形,那我就要 把它斯開弄乾淨,再重新黏貼,回復到原來的標準。」牟顯平一邊歡喜製作一邊分享。

做竹筒難免有瑕疵,做人亦是如此,去年開始參與到今年連續六天都來的牟顯平體會很多。「這跟人一樣有缺點,改到正道去就好了。每一個步驟都有要領在裡面,透過別人的分享學 到了,那就再跟別人分享。那上人也說給人家的東西就是要最好的,那是一份恭敬,春霞師姊也是這樣要求,我會盡量去修。

講話中氣十足,臉部表情始終保持微笑,看得出牟顯平做得很歡喜。「在家做自己的事,生活凌散,沒辦法全心投入。在這邊沒有雜念,就一直做一直做,步調緊湊充實,我做得很高 興。尤其看到每個人很投入,他們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從一開始不懂,經過師姊一一教導,虛心受教的牟顯平慢慢體會改進,現不僅成為一個竹筒的維修高手,還與 太太同修,智慧增長。

「我們一起去靜思堂做竹筒!」竹筒製作不分對象,現場除了牟顯平夫妻檔外,還有一對母女檔。有空就過來的媽媽毛秀卿,早上對著放假在家的女兒說。之前也跟媽媽來做過香積, 就讀高中的女兒陳諮筠說:「只要在不影響課業下都會來幫忙,我感覺來做比較有意義,出去玩我不是很喜歡。」女兒懂事又乖巧,毛秀卿很高興,當場就讚嘆起女兒很棒,而她也分 享來這裡很快樂,能認識更多的師姊,時間也過得很快。

今天休假的藍美珍,早上去薰法香,接著靜思堂出坡除草,意外知道有竹筒製作,便與姊姊一起留下來。她說第一次做竹筒很歡喜,很感恩姊姊帶她入慈濟,因之前都說沒空,現在因 緣到了,她要利用休假多做志業。

竹筒製作結好緣,期望人人響應慈濟的竹筒歲月,知福、惜福、再造福外,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圖左 : 志工江春霞〈右二〉表示,這次竹筒製作,預計要完成一萬兩千個,今天是最後一天,下午將舉行圓緣。[攝影者:施仲銘]
圖右 : 今天休假的藍美珍,早上去薰法香,接著靜思堂出坡除草,意外知道有竹筒製作,便高興留下來參與。[攝影者:施仲銘]

圖左 : 社區志工毛秀卿,邀就讀高中的女兒陳諮筠一起歡喜做竹筒。[攝影者:施仲銘]
圖右 : 竹筒製作結好緣,大家利用時間把握因緣參與製作。[攝影者:施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