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朝山慶二十周年 恆持永續初發心

朝山慶二十周年 恆持永續初發心

E-mail 列印
「感恩大家,一念虔誠,龍天護法也來給我們護持。」清晨五點,驟雨初歇。四百二十位新加坡慈濟志工井然列隊在靜思堂旁的車道,領眾的陳子榮高呼:「現在雨已經停了,接下來 要進行朝山 。」

三步,一跪拜。五體碰觸著濕漉漉的大地,人人虔誠頂禮,連跪拜不便的年長志工也緊隨在後,站著朝山。隊伍浩蕩長,無人掉隊,一如二十年來新加坡志工走過的慈濟人間路。

慈濟新加坡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於2013年10月6日舉辦半日精進共修,並以朝山拉開序幕。在組屋林立的東北部社區裏,雖有場地侷限,事前又有狂風驟雨的考驗,但慈濟首次 的大型朝山,匯聚眾願,一陣夜雨反而如甘霖灑凈,洗滌勞塵煩擾,在聲聲佛號中,呈現了和敬虔誠的氛圍。

十年一瞬,加入慈濟十年的志工陳昭雲,踏出的每一步都讓他回想起這些年的點點滴滴,「當隊伍轉向靜思堂時,看見後面的隊伍那麽長,讓我覺得前人必須要快步跨前,後人才有機 會跟上來。」

◎ 雙向連線 上人座前誠發願

當枝椏上掛著的晶瑩雨滴,折射出第一道朝陽,六百二十六人分別回到三樓佛堂、一樓文化廳與臺灣靜思精舍進行雙向連線,雀躍地期待著志工早會,向證嚴上人請法。

上人特別提及新加坡分會成立緣起,第一顆種子劉靜蓮從臺灣遠嫁新加坡,自1987年開始號召親友做濟貧工作;幾經考驗,新加坡志工才在1993年9月20日正式註冊成立分 會。

其後,分會緊隨上人與本會腳步,一一開展四大志業,並落實社區志工,就近訪貧、施醫、辦讀書會、勸素、做資源回收等,志工與會員人數超過兩萬七千人,並將在今年 (2013年)12月舉辦大型《法譬如水》經藏演繹。

「人生是長是短,只要分秒有心地累積,每秒鐘實用它,雖然時間短也可以延長千百年。」上人除了感恩人人踏實付出,入法傳法的用心,也感恩二十年來獅城志工的努力,已讓社會 人士肯定慈濟在新加坡的付出,讓愛的能量不斷凝聚。

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瑞士語氣鏗鏘,領眾向上人至誠發願:「入經藏,大懺悔;誠齋戒,護身心;滌心垢,去習氣;弘正法,大招生。」 全體願以合和互協、依教奉行的行動來 供養上人。

◎ 回顧過去 感念前人初發心

回首來時路,慈濟緣起於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之願,新加坡分會的慈善、醫療、教育、環保志業,則有賴早期三、五名發心志工的踏實耕耘。螢幕上,老照片、舊畫面一一重現; 舞臺上,資深志工將初發心和種種磨礪娓娓道來。

在城市榮景中,尋找被社會遺忘的暗角,慈濟志工主動找個案,從血癌病友補助、獨居長者關懷到慈善濟貧,已嘉惠超過一萬八千戶家庭。

最早一批訪視志工張普多分享:「起初做慈善,我們也不懂從何做起,就去中央醫院關懷佛友。」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血癌女孩急需一萬元(約新臺幣二十三萬七千元)做治療,當 時會員少、善款也不多,但他們毫不猶豫地先把醫療費承擔下來,「這個女孩如今已經長大了,還回來找我們,真的很法喜,這就是當初那一念悲心。」

獅城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醫療重地,讓多次參與國際義診的志工蔡麗琳思索,要如何號召本地這群醫術高明、充滿愛心的醫師。「當時我寫了一篇介紹慈濟國際義診的短文,還印製了一 百張精美的邀請卡,一一投寄給大醫院的醫師們。」其中一名回應和前來參與茶會的,就是著名外科醫師馮寶興。

「上千個病人擠滿義診現場,黑壓壓的一片,你知道不可能做得完,因為只有兩天。這時無法不想到佛法所說的『苦諦』。」回憶第一次到菲律賓做義診的悸動,馮寶興醫師語帶哽咽 地停頓,臺下馬上報以鼓勵的掌聲。

1999年新加坡人醫會正式成立,而馮寶興醫師到花蓮拜會上人後,多年來一直承擔人醫會召集人,「我們的團隊逐漸壯大,一方面可以服務本地社會,一方面可以邀請專科醫師進 入醫療教育的工作,從中傳遞慈濟人文關懷。」

◎ 展望未來 接棒耕耘續願力

慈濟新加坡分會先後在島國西南部和中部成立了兩所義診中心,2014年也將在北區規劃一所幼教中心。

繼臺灣本會以外,新加坡分會於1993年12月開始舉辦兒童精進班。委員林淑婷微笑著分享:「當時沒有固定的場地,從以前的菩提小學、寶光佛堂到光明山,能夠借場地的地方 就可以舉辦。」她也打趣說,當時頑皮的孩子把寶光佛堂鬧得熱哄哄的,幸好慈悲的師父們都給予包容。

慈濟志工每月一次就近帶動居民做資源回收,推廣「清凈在源頭」的理念。第二個設立的順福路環保點(2000年)至今仍在運作。早年沿戶兜售酸奶飲料的陳雅婷,趁著與居民寒 暄也講解環保,得到了不俗的響應,許多居民都會留下舊報紙等物,促成了社區環保點的成立。

資深環保志工沈龍發認為,環保是最容易在社區落實、人間菩薩招生的志業。未有社區環保點前,他變賣家具,保留家中空間來儲放居民送來的回收物。就因為志工們「愛上人、愛地 球」的發心和用心,至今才能在全島設立了三十個社區環保點。

一步一腳印,甘苦話當年。臺下後進見證,喚起不少人的初發心。「以前的志工真是很有限,看到現在那麽多人真的是很感動。」互愛組長王麗芳在2003年經過牛車水時,被當時 慈濟舊會所舉辦的十周年成果展吸引,隔年加入慈濟。

從做中學,王麗芳說每個過程都是讓自己成長的機會。另外,委員邱旻蕙也自我期許不要掉隊,「心裏怠惰的時候,要想想前人,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看到上人,自己要多努 力!」

當螢幕上播放出分會前負責人德勷師父、前執行長劉濟雨的鼓勵賀詞時,長年耕耘教育志業的陳貞如不由得感觸落淚。

陳貞如想起劉濟雨接任分會執行長後,分會四大志業皆有長足的進展,還大力推動大愛媽媽進校園,用心安排教育團隊到馬六甲分會取經,每週聯誼時還到場殷殷叮嚀,也讓她終於了 解到,不要為辦活動而辦活動,活動背後,才是藉事練心的學習。「濟雨師兄如家長般的帶領大家,讓我非常感恩。」

◎ 佛心師誌 守護道心共傳承

以歌寓意,二十一位委員呈現手語〈人間菩薩行〉,四十位慈誠呈現〈慈誠隊歌〉,剛柔並濟,正是人人熟悉的慈濟家風。慈青呈現活潑的〈慈青會歌〉,在座的歷屆學長們也站起來 合唱和帶動。

最後,歷屆加入這個大家庭的慈濟人,接續點亮手中的蓮花燈,佛堂裏燈海一片,象徵著靜思弟子們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代代相傳。

十七歲的卓昑潁從參與兒童精進班、慈少到慈青,把握做慈濟的機會,希望將來能受證委員。第一次起早朝山,她被志工們的虔誠而感動。「地面因為下雨而潮濕,師姑、師伯們還是 跪下去,褲子弄髒了,雙手都是水,看起來就像是災難中,人間菩薩的身影。」

志工黃福順一家四口,包括兩個就讀小學的孩子,夜半四點就起床,趕來靜思堂朝山。太太鐘翠萍說:「十年才有一次,不能錯過見證當下的殊勝因緣。」

黃福順在大學時代曾參與慈青活動,後來忙於工作和家庭,前年才又帶著妻兒歸隊,參加慈濟活動。精舍的常住師父一句開示:「孩子是回來(娑婆世界)的菩薩,不要斷了他們的慧 命。」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於是他讓孩子報名參加快樂親子成長班,希望全家都能在良善的環境中成長。

今年6月,兩個孩子從花蓮精舍返家後,聽從常住師父的鼓勵,主動不再吃肉。認定方向,就不再猶豫,黃福順說:「把握當下付出,將慈濟精神傳承下去。」

◎ 法水源流 預約獅城菩提林

上人在連線開示中,期勉靜思弟子,要以合和互協的精神做慈濟事,從《靜思晨語》中聞法精進。

委員戴鈺郿很珍惜上人的《靜思晨語》,每天五點半準時恭聽開示,八點再聽一次重播,還把影片下載在智慧手機裏,利用零碎時間溫習,從今年(2013年)2月至今「熏法香」 不間斷。

有一句靜思語:「掃地掃地掃心地。」她說:「以前無法體會,現在明白心地猶如地上有灰塵汙垢,若不日日清掃、時時清掃,就會越積越厚重。熏法香可讓自己每天反省,清除內心 垢穢。」

看到周年慶這天,菩提林立同根生,戴鈺郿歡喜說道:「真正體會到慈濟是個大家庭,做慈濟不是自己孤單一個人。有那麽多法親互相提醒,互相成就,大家是那麽真誠的『和』。這 條路,是生生世世不悔的路。」

這天因緣殊勝,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關懷汶萊會務後,特別來訪新加坡,共同見證分會二十周年的志業成果。

在一個多小時的法脈傳承講座中,黃思賢表示,上人甘為天下眾生挑米籮,不求責任減輕,但求力量增加。身為靜思弟子,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慈濟 因緣要珍惜,「入我門,不用我法,必生障礙、煩惱。」

在幽默又深刻的言辭中,黃思賢以「不欲廣植人才為己用,但願舉薦良才為天下」,期勉人人修身養德,量大能容天下人事,並以和、敬、行與天下利來供養上人。

立足獅城,深耕大愛,跟隨前人的腳步,眺望下一個十年。兩位副執行長和社區幹部恭敬為大家奉上一碗暖心甜湯圓,既有喜慶團圓的兆頭,更傳達了深一層的祝福:四色湯圓象徵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祈願人人有志一同,志業根深葉長,讓菩薩網絡遍布獅城。

圖左 : 四百二十位慈濟志工,以五人一字排開,沿著靜思堂的道路,齊誦佛號三步一跪,虔誠進行朝山,大地一片寧靜祥和。[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 新加坡分會首次與花蓮靜思精舍進行志工早會雙向連線,恭聽證嚴上人娓娓道來新加坡分會走過的篳路藍縷。[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 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瑞士(左五)帶領全體志工,通過志工早會連線向證嚴上人立心發願。[攝影者:陳清華]
圖右 : 志業回顧環節,資深志工張秀蘭(中)分享二十年前,慈濟志工開啟濟貧工作的克難過程。[攝影者:陳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