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照顧戶家中打掃 慈少學感恩 尊重 愛

照顧戶家中打掃 慈少學感恩 尊重 愛

E-mail 列印
三重區青少年成長班十四年來,均會在課程中安排學員至照顧戶家居家關懷。10月13日在第二次課程,有別以往首次安排學員至五戶照顧戶家打掃。除了身心靈的關懷,透過親身 體驗「見苦知福」。計有學員七十八人,隊輔志工三十人,訪視志工七人,共一百一十五人共同參與此次打掃。

出隊前,訪視志工李麗香在三重志業園區,先向學員介紹為照顧戶清掃的緣由及家庭概況。其中四小隊的學員及隊輔志工共四十三位,為比鄰而居的照顧戶做環境清潔打掃。李麗香叮 囑兩人人生觀不一樣,可以去學習他們的人生過程。」來到兩人家中,學員們克服怕髒的心理障礙,紛紛找事做,用心擦拭。

一早九點多,因重陽節採買的人潮,將新北市三重區大同南路傳統市場擠得水洩不通。而遠離喧鬧的鄰近蜿蜒小巷中,一群身穿淺藍衣白長褲的三重區青少年成長班學員,正賣力地在 路旁清掃牆上灰塵、刷洗電風扇。「小心!小心!」提醒聲忽起,大家紛紛走避迎風飛揚的塵埃。學員拿著抺布提著水桶,借用好心鄰居提供的水,而進進出出的菩薩身影,讓附近的 鄰居頻頻側目。

◎付出愛的同時 還要感恩

一會兒彎腰擦大門,一會踮著腳、伸長手臂擦櫃子,讓平常在家極少打掃的學員林湘莉滿頭大汗,她忍不住的說:「之前在家裡有幾次,媽媽叫我打掃的時候,我會一直賴皮,不想打 掃;今天在這邊體驗,幫別人打掃的感覺,知道很辛苦,回家以後會自動自發,幫爸爸、媽媽做家事。」在助人的當下,湘莉見苦知福,學到了感恩。

「因為能施的人才富,有健康身體才能去幫助別人,你們很有福報!」清掃完成後,坐在床上的照顧戶陳先生讚歎著圍繞他身旁的學員們。學員靜靜聆聽陳先生的人生歷程。

六十幾歲的陳先生,三十幾年前,雙腳因細菌感染開刀四十幾次而截肢,也曾自殺過三次,某次聽了電臺廣播認識慈濟而向慈濟求助。當時1981年,慈濟資助他五萬元租店面賣起 愛國獎券,而養活父母及弟弟一家四口。現已不再接受資助的他,以他的條件,可以至安養機構安養,但他仍坐著輪椅,到三重區中山郵局前賣彩券,因為他深信:「我殘障的人都想 要工作,正常人不工作的,看了我會不會慚愧?」希望將社會對他的愛,以自身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來影響他人,來付出他的一份愛心。

聽了陳先生生命故事的學員陳鴻宇,心有所感的說:「他可以樂觀換個角度來看,不要有負面的想法,再找到自己的專長,勇敢活下去,我覺得很偉大、很佩服!」

◎丟不丟 問一聲就是尊重

「阿嬤,這個還要嗎?」

「要!」

「那這個呢?」

「要,這個要!」

同一時間,位於三重區的蔡阿嬤家閣樓,只見學員張晉維半坐樓梯口,接遞另一位學員清出的雜物,詢問坐在閣樓上的八十三歲蔡阿嬤,待阿嬤確認後,再對著下面的學員指示分類。 當阿嬤不知該如何取捨時,晉維也會貼心的檢查並提出他的建議。

「哈啾!哈啾!」連連的噴嚏讓晉維不得不先暫停動作,走至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過敏讓他的鼻子紅咚咚,稍作休息後,再度回到閣樓繼續清掃。晉維說:「幫助阿嬤,讓她的家變得 更乾淨,我覺得一切值得,因為我覺得幫助別人很快樂。」

懂得感恩去照顧別人,是此次課程另一項學習。課務志工薛慧玲表示:「關懷、打掃不只讓學員見苦知福,另一方面也希望學員明白,打掃,也有一些打掃的禮儀,不是說隨便掃一掃 就好,掃地、掃地、掃心地,是要從內心去打掃的。」

將近二個多小時的居家打掃,每戶照顧戶的家都煥然一新。最後,學員們獻上祝福語、唱首溫暖的歌,更有學員獻上自己的擁抱,就像擁抱自己的親人般,居家打掃就在眾人愛的祝福 聲中圓滿結束。

證嚴上人曾示,慈濟人稱貧戶為「感恩戶」」,並非要對方感恩慈濟的幫助,而是慈濟人感恩對方示現貧、病、殘,使人警惕世間無常,從而知足惜福。付出的同時要「感恩」,才能 真誠地去疼惜苦難人。今天學員透過助人的同時,更學習如何對待別人的困境,從而學會感恩、尊重、愛。

圖左 : 帶著打掃用具坐公車,三重慈少學員準備至照顧戶家居家打掃,透過親身體驗,見苦知福。[攝影者:陳佳鈺]
圖右 : 在助人的當下,林湘莉(左)說:「以後要自動自發,幫爸爸媽媽做家事,學會了見苦知福。」[攝影者:林文棟]

圖左 : 照顧戶陳先生(左)不因身障放棄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讓慈少深感敬佩。[攝影者:林文棟]
圖右 : 慈少獻上愛的擁抱,照顧戶不只家中煥然一新,心也暖暖的。[攝影者:陳錦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