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看見臺灣 觀後省思

看見臺灣 觀後省思

E-mail 列印
「看見臺灣」紀錄片,讓從小在臺灣出生長大的黃嘉淑感到震撼。也讓大陸廣州、澳洲墨爾本、臺灣三地跑的姜金琦,更深一層的去省思,影片背後隱含的意義。也讓她們重新思考規 劃未來生涯,以及如何帶動企業,給地球喘息的空間。

◎地球受傷 該覺醒了

高中時跟著父母移民美國加州:「離開台灣二十年,雖常回台灣探親,確不曾發現臺灣是這麼的美麗。」嘉淑表示,現在的人想要的太多了,不知不覺中把美好的土地破壞了。課程播 放這部影片真好,可以讓海外實業家對台灣進一步認識,也藉此提醒每個地球人應負的責任。

長年在美國讀書、工作,早已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家。同組他國的學員,在香港的同事都說臺灣很漂亮,臺灣人非常純樸。「看見臺灣」展現臺灣非常美麗的地方,看了非常感動。另一 方面看到生態破壞得這麼嚴重,心裡很難過。嘉淑覺得現在的人包括自己在內,都想要讓生活更方便。

嘉淑從事商業律師,服務的對象都屬於金融業,講求的是投資回報率,任何事都以效率利潤來衡量。有些東西是不能用利潤來衡量的,環境破壞了,即使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香港環 境汙染很嚴重、北京的空氣也很差,有很多人想要移民,其實應該從生活去改變。她語重心長的說:「很多人都想移民,應該不是想往哪個國家的問題,而是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改變根 本的問題。」

雖然這部片子所說的是臺灣,其實是全世界的問題。世界各地災難頻傳,人為災難、天然災難增加的速度非常快,破壞的程度越來越強。嘉淑不諱言:「我們都是禍首罪魁之一,每個 人應該靜下心來思考,到底對這塊土地做了什麼?」

◎集合眾人力量 改變世界

該如何做才能減緩地球的敗壞,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為什麼不從自己做起?她企盼:「來自各國的實業家,能夠將這份的體認帶回自己的國家,自己居住的地方,帶動每一個人出一 點心力,就可以改變很多。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動作,每個人一點小小的力量,也可以改變世界。」

「在美國生活了很久,看到了太多的浪費,不要認為辛苦賺錢就要好好享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

兩年半前嘉淑回到靜思精舍,有一位師父告訴她:「其實吃喝玩樂也是在造業。」當時她不是很理解這句話:「我努力賺錢也是正當的職業,我用我辛苦賺來的錢去吃喝玩樂,這怎麼 能算是造業呢?」以前的觀念是因果報應,做壞事才會有不好的果報,嘉淑只知道:「壞事當然不能做,一些不以為然的生活習氣,我不覺得是不好的。」

兩個月前,有位慈濟志工送了一套水懺DVD給她。她很快的看完了,才知道為什麼吃喝玩樂是造業。上人把一部很深奧的經文,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詮釋讓大家了解,原來生活的點滴 如不去注意的話都會造業。

看了這部水懺,嘉淑檢視這二十多來發生的事情,才有深刻的體會。嘉淑明白,以前的觀念不見得是正確,尤其是說話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口業是很嚴重的。美國的教育都是以個人 為主,有言論自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常以批評的口氣去評論別人。水懺教我們,一樣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說,用婉轉的方式去傳達同一件事,讓聽的人不覺得是在批評他、 攻擊他。

◎人生規劃 慈善捐贈

嘉淑以律師專業來說,不僅針對問題來檢討還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應該有很多方式去詮釋,站在對方立場去想的時候,才不容易造成敵對的問題,不見得要爭個你贏我輸,為什麼不去 創造雙贏局面 ?「常常提醒自己在和對方談判時,要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應該可以退一步,用分享的方式讓大家的利益都雙贏的方向去解決。水懺的詮釋讓嘉淑的思維模式改變了 很多。

嘉淑深深反省:「時時刻刻去注意言行舉止,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造業,這個果報是自己要承受的。」她回想以前發生的事,當時都覺得是別人的錯,現在想想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在 商場都說不可以隨便相信別人,因為別人都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接觸慈濟的理念之後,嘉淑換一個角度去想:「當你為別人去想的時候,別人也會為你想。反而讓我的人際關係有了互 信的基礎。」

「畢業後考取律師,名啊、利啊追求過,也都擁有了,不能說不是為自己,但是更覺得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一直以來,非常的不快樂,幾乎得憂鬱症呢!」

兩年多前在日本工作時,家裡發生一些事導致嘉淑心情非常低落:「有一天,突然間心跳急促,才醒悟到一口氣上來不有可能就……當下的意念是後悔,後悔為什麼沒有把自己照顧 好,後悔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讓家庭發生問題。」整整三個月她沒辦法好好睡,她趕回美國檢查身體,醫生說她一點毛病都沒有,她不明白身體沒有病,為什麼身體會這麼不舒服, 晚上也睡不著覺。

也是因為這個機緣,回到美國遇到一位熱心的慈濟志工,帶著她參加一些活動。正好慈濟在美國推展永續愛心基金,志工希望她以律師的專業來協助製作宣導文宣、舉辦講座。

美國是高遺產稅國家 ,如果生前沒有把財產規畫好,往後會有很麻煩的法律程序。慈濟人不迷信,因此可以推廣慈善捐贈方式,就是把身後的遺產事先做規畫,把遺產慈善捐贈,可 以做慈善還可以省下很多法律和稅務的麻煩,這是雙贏的企劃案。

◎以律師專業 做慈善

十六年前在美國讀書時,常參加慈濟讀書會,也聽過黃思賢師兄的演講。嘉淑笑言:「後來當逃兵了。」她為荒廢了這麼多年時間而感歎,為什麼沒有好好把握,造成往後做的事、說 的話、脾氣也不好,現在需要花時間趕快來補修學分。

律師和慈善好像沒有太大的關連,嘉淑很開心能以律師的專業來做慈善,因為這個企劃案,跟很多的慈濟志工有了很好的互動。「 慈濟真的是個大家庭,我到世界各地都可以遇到慈 濟人,他們都很真心的熱情關懷我。」

這幾年陸續派駐日本、香港、中國大陸,去年調至香港,工作非常忙碌,要不要參加生活營讓嘉淑蠻掙扎的;但是美國慈濟志工邀約了三、四次,不忍拒絕外,覺得應該是個好機會。 靜思生活營的課程豐富、緊湊,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張溪福、陳瓊如夫婦及李素珠、簡燦池夫妻和簡志強的故事。「一路辛苦走到今天的圓滿,真的好感動,我們都哭了。」

聽了很多感動的故事,看了很多人為利益眾生在付出,讓大家省思能夠做些什麼?會來參加慈濟活動的人,基本上是很有善心的人。只是往往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快把感動給忘記了。 是啊!每個人都很忙碌,嘉淑仔細想一想:「忙碌也是藉口。」

來臺前,公司接了大案子,老闆也暗示她取消休假,但嘉淑心意已定。她找人代理且交代清楚,並告訴老闆,這四天不接任何公事電話,讓我好好的去慈濟度假。答應了一定要來,也 幸好有來,才有機會對慈濟更了解。

「我把這次的因緣和同組學員分享,是非常棒的感覺。」這些年來的痛苦經驗,再回頭看慈濟的書,其實書裡都有答案,只是當時她都以自己太忙沒有時間看為由。因此她希望大家: 「不要忘記這幾天的感動。」十六前也曾被感動,很快的忘掉了,這次回來重拾當年的感動,要以身作則去影響親友。還要大家感動之也餘,也能發好願每天不忘初心,把感動化為行 動。

◎到底多少才夠

「大陸廣州、澳洲墨爾本、臺灣三地跑,孩子、事業、家庭忙得團團轉。」二十年前,姜金琦就已經是慈濟的會員,但是參加慈濟活動是這幾年的事,在墨爾本跟著慈濟志工到老人院 關懷、浴佛,也曾到舊金山參加發放、讀書會。

2010年應邀回臺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雖然不清楚是什麼樣的活動,來了之後,金琦深受感動,並把環保概念帶回工廠,開始使用懷保筷並教導員工做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今年則是主動要回來的,還把先生和在墨爾本工作的兒子一起帶回來。這段日子是大陸的進出口交易會,很重要的展覽也非常忙碌,但金琦認為:「靜思生活營的機會錯過的話,不知 未來的因緣如何?」因此排除萬難也要趕回來。

「現在的年輕人太享福了,讓他學習懂得付出回饋的精神。」帶著剛就業的兒子回來學習慈濟的人文精神,就是希望像上人說的:「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透過這樣 的活動學習,來增長他生命的深度、廣度。」

所有的課程中都讓金琦感動不已,但印象最深刻的是黃思賢師兄的一句話:「到底多少才夠?」金琦停頓了一會:「這個問題對每個人都很難回答。」這幾年,她也曾跟先生商量退休 來做志工,但朋友卻跟他們說:「你們有社會責任,要照好員工的生計。」金琦退休的念頭被說服了。

11月3日聽了魏應充分享:「有利眾生的事,才是真正的社會責任。」這句話金琦非常受用:「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回去後,重新思考規劃未來生涯。」

「感動的事多的說不完,還有的是太多的感恩!」金琦眼眶泛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稍稍整理了情緒:「每喝一口水、每吃一口飯都有滿滿的感恩……」言談過程,金琦數度落淚: 「回來慈濟什麼都沒做,卻被這麼多慈濟人,服務,非常感恩,也非常惶恐。」

「如果你從來沒有看到過,表示你站的高度不夠。」「看見台灣」紀錄片裡的第一句旁白。金琦非常感慨,臺灣這塊土地真的很多都沒看過,每一個畫面都很美、很震撼,透過吳念真 言簡意賅的旁白,心裡很澎湃。

除了呈現出來的畫面、聲音,是不是應該更深一層的去思考,影片背後的隱含的意義,還有很多在影片上看不到或想表達更深的一面。不只是在臺灣,全世界應該也是這樣的現象, 地球被破壞、人類的貪念,應該要深刻體認的事實真相。

「思考如何減緩地球的崩毀?如何做環保愛地球?」金琦雖然曾把環保觀念帶回公司,但是成效並不彰顯,員工的環保觀年確實需要提升。這一次,金琦準備帶一些環保相關的影片回 去宣導、推廣、帶動,並要求員工確實做到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圖 : 姜金琦準備帶環保相關影片回去宣導,並要求員工確實做到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攝影者:黃秝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