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挑起志業 無疆界承擔

挑起志業 無疆界承擔

E-mail 列印
1991年華中、華東水災,慈濟人第一次走上街頭,為大陸的受災鄉親募款,呼籲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二十幾年來,愛的種子遍滿地。武漢區承擔隊輔的周勇去年受證時發下三 願:「受證委員、募五百位會員、敬老院關懷。」如今,他已經做到了。

2013海外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二天在板橋園區進行,主題為「煩惱無盡誓願斷」,透過課程細說慈濟十戒、募款募心,以及海外會務推動的分享;希望海外家人謹記身為靜思 弟子要緊緊跟隨,莫讓歲月空過。從戒律中,約束身體的行為,進而禪定,斷除心中煩惱。募心募款,讓愛灑向人間。

◎以戒為師 滅息貪瞋癡

慈濟大陸賑災一大事因緣,過程步步艱難,慈濟人第一次走上街頭,為了大陸的苦難人募款,呼籲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上人曾說,他一個人命一條,只能用生命來做慈濟。從 1991年華中、華東的水災,慈濟人為受創嚴重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

在「細說慈濟十戒」中,靜思精舍德懷師父談及慈濟志工六度萬行,以右肩擔起如來家業,左肩挑起慈濟志業,個人形象要放中間。在大陸無疆界的承擔,做苦難者的生命貴人,提升 自我生命的精華,這就是慈濟菩薩道的人文精神。

慈濟人實踐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知道容易,要做到卻不簡單。上人以竹筒歲月來教富濟貧,從付出中體悟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貧困的人,以布施治貪, 以慈悲治瞋,以智慧治癡。所以學佛要學戒定慧,滅息貪瞋癡,在語默動靜間,舉手動足,無不是菩薩的形象。

德懷師父詢問在場的學員:「碰到一點困難,就不要做慈濟嗎?」學員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會!」戒就是守規矩,佛門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德懷師 父請問學員:「現在已經茹素的人請舉手。」全場有很多人都舉高手。

要做一個智慧的慈濟人,就要勸多一點人來茹素。因為吃素能救地球,看到現今環境大小三災不斷,上人極力要求弟子絕對要素食。做慈濟要用柔和態度,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 還有不能飲酒,不要以為只是喝一點點酒沒關係,一點點累積久了就變多了。喝酒容易失禮儀,所以一定要有定力、道德勇氣,維護道場清淨。慈濟形象不容毀壞,慈濟人要正信不要 迷信,深明因緣果報,孝順父母調和聲色培養柔軟心。遵守交通規則,培養正直心。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培養清朗心。以戒為師,以戒為制度,希望大家共聚善業。

「剛開始要守慈濟十戒,每一戒都很難,我想說,逢年過節和家人飲酒助興,喝一點小酒,應該沒關係吧?」來自上海的于冶,以前總是這麼認為。後來,聽了一位師兄分享,哪怕丟 掉工作都不願意破戒,看到師兄心意堅定守戒律,獲得老闆的認同,讓他很感動,從此,于冶再也滴酒不沾。三年前加入慈濟,于冶受到啟發,改變了生活習慣。他說:「因為我們要 受證,就要守好戒律。」

◎聞法入心長慧命

分組座談以「募心募款愛灑人間」、「聞法入心長慧命」為主題,透過數十多位資深志工的分享,讓學員從中互動交流,無論是募心募款或是與會員互動,以及透過「晨鐘起 薰法 香」共同精進求法。

在講經堂溫素蕊從慈善開始,經年累月捐善款,獲得家人的認同。早期,做慈濟人力很少,會員都是跟著委員參與訪視工作;1988年回花蓮打佛七有如找到明師,從此發心,到處 與人分享做慈濟的歡喜。

王惠玲分享,她如何用愛陪伴會員,走過生命的苦難。有一次,她要收功德款時,會員告訴她,可不可以下個月再來,一問之下才了解會員住院,無人照顧。於是她利用時間關懷陪 伴,並且朗讀上人的書給會員聽。還有一位會員的父親生病,她特地南下到屏東去關懷,只要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她就會親身去關懷。還有一位會員,為了賺更多錢,在酒店當接待 生,生活日夜顛倒。受到王惠玲的影響改變了觀念,回家鄉務農,今年還發心願意投入志工。

「晨鐘起薰法香」由中山區的團隊分享,如何帶動社區讀書會。在雙向交流時,有人提問該如何規劃整年度讀書會?其實,宗教處已經幫大家做好年度計畫,可以透過網路下載訊息。 尤其可以邀請會眾在讀書會分享心得,導讀者是由受證的委員慈誠來承擔。有經驗的人可以幫忙協助做重點整理,導讀者需要掌握時間,把握有用的內容,以淺顯易懂方式,讓社區會 眾都能聽得懂。

◎人品典範見證分享

海外志業人品典範見證,透過連線與三重區共享,板橋區由四川團隊分享。2013年雅安發生地震的時候,當晚慈濟人的足跡已經進入災區關懷,大家秉持著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 精神,撫慰受災鄉親的心,發放一萬份的物資。不管颳風下雨堅守崗位,看小孩子臉上露出笑容,擠在狹小的帳篷空間,但大家可以同心協力完成使命。

浙江餘姚的韓瑛分享,杭州距離餘姚半小時,寧波當地志工去年九月份才加入慈濟,就承擔起勘災責任。餘姚的沿江村許多麥田,因為水患變成了湖泊。剛開始,要進去災區發放遇到 困難,經過多次的溝通,慈濟人以真誠的心,打開慈善大門。韓瑛第一次加入打包工作感受很深,她覺得種種考驗都是一份禮物,從打包、搬運、發放、膚慰,都很圓滿歡喜,並且還 邀請很多當地人一起付出加入志工,以團隊精神完成使命。

在閩南地區有廈門、泉州、漳州等地,廖濟朝談及今年醫療人文培訓有十三家公營醫院,參與慈濟人文帶動。當廈門發生了公車縱火案,一個多月間,慈濟志工用愛的接力,陪伴家屬 度過難關,還帶動受難者家屬每日祈禱,讓人心安定。看見受傷患者漸漸恢復健康,家屬放下心中的擔憂,就是志工最大的收穫。

還有另一個陪伴個案楊曉東,原本身體彎曲兩百多度,鎖在自家門。長期綣曲的身體造成心情惡劣,曉東經常對媽媽發脾氣,透過廈門志工的接引,曉東回到臺灣治療,改變了人生。 北京地區也是以團隊方式分享,志工為了訪視,從物資採購到發放都非常用心規劃。個案中,有一位爺爺雖然有五個孩子,卻沒有人願意照顧他,慈濟人關懷以後,女兒改變態度願意 來照顧父親。從發放中,慈濟人為爺爺奶奶在冰冷的天氣煮上一碗熱粥,啟發了許多人的愛心。

黃禮春分享印尼志業二十年,愛的足跡是從雅加達水患開始。上人呼籲以五管齊下方式整治紅溪河,建立金卡蓮大愛村,改善居民生活。如今大愛村已十年,當地人安居樂業。

印尼分會正在積極推動一人一善的愛灑活動,向下扎根。目標在明年六月份希望能達到二十萬人來加入慈濟。為了推動竹筒歲月,在印尼各地舉辦二百多的活動,受到很多企業界支 持。一位企業主鼓勵員工呼籲大家少抽一根煙,就可以幫助人;全寶集團響應,公司員工與客戶,在兩個月內邀約了八千多人來領竹筒。從員工到社區民眾的帶動,啟發人人的愛心, 許多人也因此加入志工。

◎生命有不同考驗

臺灣的莊秀裡,福建地區的施美雙與武漢的周勇三位志工共同分享。看到這麼多人加入慈濟即將受證,莊秀裡內心很感動,十八年前她和大家一樣的心情,然而生命總是有不同的考 驗。

工作、家庭上都非常順利的莊秀裡,感覺自己是最有福的人。沒想到,兒子就讀高中三年級時,發生一場車禍。接到電話她還以為只是小傷,到了醫院看到在加護病房的兒子林育帆頭 殼破裂、脊椎錯位。面對如此無常,她雖然著急,還好有上人的法,讓她度過最難過的一關。兒子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卻要終生坐著輪椅,導尿、包尿片。面對身體病痛,育帆並沒有 因此放棄學業,求學期間都領到全勤獎,受到母親的影響,他也參加培訓受證。雖然人生不順利,育帆勇敢面對。

福建地區的施美雙,因為媽媽在2006年得了肝癌重病,三個月後離開人間,她從此齋戒。隔年,透過志工邀約參加慈濟,又遇上了無常,姊姊身體經過檢查有腫瘤。她們姊妹倆發 願要認真做慈濟。過去美雙的人生一直很平坦,遇到這麼多無常,讓她深深感受體悟,要認真做慈濟。那年回來受證,看到上人的身體微恙,卻依然堅持照顧弟子的慧命成長,她體悟 到上人的辛勞「不為自己求安樂,只為眾生得離苦」上人期許她要多承擔,她記住了。

目前有五十一個環保站在泉州,施美雙說:「許多人都半夜起來做環保。」也有五個協力組隊都在推動「晨鐘起薰法香」,希望透過共修可以同精進。她發願,未來每一村都要有環保 站設立,接引泉州人都成為慈濟人。

武漢區的周勇去年受證時發下三願:「受證委員、募五百位會員、敬老院的關懷。」如今,他已經做到了。全家人都是佛教徒的他,四年前苦苦追尋人生方向,後來生命中的貴人出現 了,接引他來到慈濟的會所,當他聽到「靜寂清澄」的音樂彷彿找到心靈的家。為了求法精進,他不畏路途遙遠,他希望發揮團隊的力量,將證嚴上人的法深耕在社區,帶動環保。

聽完了分享,主持人邀請莊秀裡的兒子上臺,當林育帆坐著輪椅出來見證時,所有學員都報以熱烈掌聲,臺下許多人不禁感動落淚。育帆與大家分享,十四年前的車禍讓他完全失憶, 後來記憶慢慢恢復,腦中只記得媽媽殷殷叮嚀,醒來要做慈濟。於是,他自我勉勵把身體調養好,做更有意義的事。

林育帆為大家獻唱「我的名字叫勇敢」歌曲,其中,有一段歌詞寫道「黑暗中只要一盞燈,就能把四周照亮,手心向下你會發現,心境更寬廣。我的心不平凡,挫折讓我更堅強,因為 我的名字叫勇敢。」在慈濟道路上,就像這首歌詞一樣,無論遇到任何挫折,大家都要勇敢面對。

經過一天的課程分享後,最後一堂,是由慈濟資訊處同仁楊季蓉,說明電子書的使用。慈濟人如何透過科技3C產品,讓舊法新知,法髓盡知,內湖區年長菩薩見證電子書的妙用。她 也希望大家,身處在寶山,要懂得珍惜這份寶!

圖左 : 德懷師父談及慈濟志工六度萬行,以右肩擔起如來家業,左肩挑起慈濟志業,個人形象要放中間。[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林育帆(右二)遭遇嚴重車禍,勇敢面對病痛,受媽媽莊秀裡(右一)影響,他也參加培訓受證。雖然人生不順利,育帆勇敢面對。[攝影者:梁榮為]

圖左 : 海內外家人的志業推動分享,學員們像海綿般竭力吸收,給予分享者熱烈回饋。[攝影者:梁榮為]
圖右 : 慈濟人透過電子書吸取舊法新知,法髓盡知,內湖區年長菩薩見證電子書的妙用。[攝影者:江昆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