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慧命工程 滋養心靈

慧命工程 滋養心靈

E-mail 列印
板橋第二梯次,海外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1月16日的課程主題為「法門無量誓願學」。課程讓學員浸潤在靈山法會中,也安排扎根慈善深耕社區,妙手妙法妙人醫,慧命工程育 人才等不同主題分享。除了課程精心安排,富涵慈濟人文的結緣品,也讓海外家人愛不釋手。

◎大愛清流 環繞全球

在板橋園區講經堂,點燃燭燈,大陸地區學員共聚一堂,跟隨著靜思精舍八位師父,透過一字一句唱誦《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經文,大家以真誠心供養,向佛陀學習做人處事的方 法,在人我是非中磨練,滋長智慧。

經過早課,接著在上午時段,學員共修〈法華經序〉時,徐斌跪地禮拜的時候,身軀顯得僵硬,經由幾次跪拜,想到自己的不精進,不禁懺悔流淚。看到上人不斷地呼籲弟子們要晨鐘 起薰法香,她總是有理由沒參與。前不久,先生比她認真,早起聞法,她感到自己的怠惰,積極加入薰法香的共修。

大愛臺團隊由總監湯健明帶著節目部、新聞部、廣播部等,單位同仁來與眾分享。每天分分秒秒都珍貴,透過衛星,大愛臺將真善美的訊息繞全球,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一股力 量。

大陸地區透過網路也可以收看大愛臺,中央電視臺播放大愛劇場,「天下本無事,除非看電視,但看大愛,天下就沒事。」湯健明說。他學佛以後,自己變得莊嚴,深表感恩歡喜,這 都是因為上人輕輕說,他重重聽進去。

大愛戲劇每一齣戲,都是一部慈濟大藏經,是傳法工具;而劇本的一字一句,都是在說法,傳遞人生的真理。大愛臺戲劇二部經理臧蕙年表示,對於人物故事的採訪,每次都有不同的 挑戰。劇本的時空背景,製作單位都非常考證,人物故事也由臺灣延伸到海外。大愛劇場的故事,感動無數人,其中包含了寫劇本的人、演員,以及電視觀眾。

副總監何建明問學員:「大陸這麼大,想不想度更多人?」學員們齊聲回答:「想!」他要學員拿起筆,記下兩個關鍵字語,利用3C產品在網路上收尋「大愛電視或是大愛人文書 城」,只要願意,手指輕輕一按,就可在線上收看,將這訊息當作傳法工具,一人傳十人,十人傳百人,讓大愛無處不在,無人不度。

◎禮拜儀軌 虔敬修行

禮拜儀軌的演練,由德根師父解說禮拜〈法華經序〉的行儀。德根師父提到,禮拜經文時,要具有虔誠敬仰心,禮出心中的道場。在一舉一動間都要很用心,不僅是對佛法敬重,也是 自我尊重。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聽著引罄聲禮佛三拜,師父希望學員要練習到,起落都沒有發出聲音,能在有限的空間,縮小自我。

每天清晨四點半就起身參與共修,來自昆山的衛志堅形容自己有如笨鳥新飛。三年前加入慈濟,他是一家之主,以前稍不稱意就亂發脾氣,現在脾氣都改了,進來慈濟,才開始學會做 人。「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算是好人。」這句靜思語他牢牢記住,時時警惕自己。

透過連線,上人身影在三重園區為新發意的委員慈誠皈依、授證。在板橋園區,隨著「想師豆」音樂,跟著唱,許多人淚眼婆娑,看著螢幕裡的上人,師徒之間心又拉近了。上人看到 大家歸來,頻頻問道「歡喜嗎、幸福嗎?這麼多天累不累啊!」聽到弟子的回答:「歡喜、幸福!」上人感到非常安心。每一年這個時候是慈濟大家庭再添丁,慈濟人用愛匯聚在一 起,讓愛的能量更廣更大。

今年將近兩千人回來,來自三十二個國家,三重這一場二十五個國家聚集一堂,共同一佛心,共同一師志,方向篤定行菩薩道。菩薩道叫做覺有情,覺悟的有情人。這次精進研習第一 天學習生活行儀,從日常生活中的吃飯、走路,都是在說法,因為國度、文化、語言、種族的不同,所表達出來的也就不一樣了,透過團體一致行儀規矩訓練,展現慈濟人文。

◎願大志堅 菩提湧現

跟著第一梯次受證學員回臺的簡慈露,這陣子常聽到大家讚歎馬來西亞志工很棒,發下如此的大願力。身為馬來西亞雪龍分會執行長的她談起「百萬好菩薩」的因緣。這是緣自今年六 月慈濟全球多國董事會議,聽到許多國家地區董事們對未來的展望。雪龍分會擬定人間菩薩大招生的方向。去年,接引了會員數四萬五千人,今年又該如何成長?

想得多,又怕做不到,經過團隊會議規劃,大家原以去年的兩倍數成長為規劃方向。想要許下接引度十萬菩薩的願力。當聽聞南非本地志工用心,團隊很感動。她又鼓勵大家,既然感 動就要發大願,邀約會員數字增添到二十萬。經過上人的鼓勵,二十萬人還不夠,他們又從三十萬增添到百萬,因為數字只是表象,只要大家齊心誓願可成。眾人在上人面前承諾,一 定要做到這樣的願力,讓全馬愛撲滿地,邀約百萬好菩薩,使命必達。

願大信力堅定,有了目標該如何突破?社區志工勇敢跨出一步,向陌生人說慈濟。第一個晚上有人就募到九十八位;接著,藉由發放活動,又募集到五百多位會員;有一位志工向公司 員工勸募,一個人找五至十人。聽到每個好消息都是鼓勵。

雪龍分會一協力一個環保站因緣,社區志工鼓足勇氣走進市場邀約,果然有心就能達到,邀約到二百多位會員。在教育功能組也有老師、大愛媽媽,到校園宣傳,也募集好多位會員, 整個全馬人人動起來。

既然是上人的祝福所以更要感恩,有這樣的好因緣。放空自己,為天下苦難眾生消弭災難,做就對了。

◎救度苦難 深入人間

慈善是慈濟的根,慈濟八法印如何落實?1969年在臺灣苦難人多,發心人少,但上人一念悲心不忍,寧可自己挨餓,也要救拔苦難眾生。

北區合心訪視組許美雀分享,上人心心念念就是為佛教、為眾生。參與訪視,讓志工從善門入,見苦知福修福慧。深入人間,探究佛陀所言的苦、集、滅、道的真理,為貧窮的人,種 下植福的因。

透過一段影片,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在志工早會分享,一位病患經年累月不斷就醫,無法解除病痛,加上態度不佳,令醫護人員感到苦惱。一段時間過去,病患聲色變柔和,原來 受到慈濟志工的關懷,感動後投入環保,因而轉變人生。

許美雀提到,在生活、環境、醫療、心靈等,是訪視志工的關懷方向。建構社區的慈悲道場,主動關懷社區鄰里,用心經營社區慈善。從個人、家庭延伸到社區,環環相扣,把愛找回 來。愛灑人間,落實社區走入大街小巷,張貼靜思語,帶動人人心靈的淨化。

慈發處陳志明表示,慈善工作是慈濟人的本分事。提報個案的三部曲「關懷、回應、提報」將心比心,想到求助人的心理狀態,一定是很難為情,才會放下身段來求助。所以接到個案 時,要用心來傾聽,因為慈濟人就是要給予安慰支持,做對方心靈依靠。

◎人文清流 充滿希望

「全人照護膚慰蒼生」的課程,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第一天來到慈院工作,他看到醫院鳥語花香的景色,有志工陪伴、鋼琴演奏,人心安定。然而想起自己的責任,誓願將慈院 成為「醫界的清流典範」,他的心情就難以輕鬆;搭電梯時,看見一句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頓時豁然開朗。

臺北慈院醫護同仁將於二十二日啟程前往菲律賓,為海燕風災的鄉親承擔起醫療救護工作。慈院能如此肩負重責大任,都是因為平日的準備。

臺北慈濟醫院結合慈善與醫療,建構了綿密愛的網路。醫護同仁平日共修分享,趙院長分享了幾位醫護同仁的故事。一位高齡產婦,先生在夜市擺攤,無力照顧太太。護理人員發現 後,協助幫產婦清潔身體,清理穢物,醫護團隊用愛呵護,讓醫病間留下美麗篇章。還有一位護理長徐慧玲,參與人醫會到臺北市郊偏遠地區做醫療關懷,護理人員往診治療,送上關 懷。

用愛膚慰陪伴,個案分享令人動容。慈濟醫療讓許多求助無門的病患獲得幫助,解除身體病痛,改善生活。趙院長兢兢業業奉獻醫療,期望學員們回到大陸都能用心來付出。

宗教處曾裕真分享「慧命工程育人才」,上人辦教育希望淨化人心,教育辦得好是社會的希望,更是一股安定的力量。教育的美,美在充滿希望,是為社會培養人才。

教育宗旨是以校訓「慈悲喜捨」的精神,以身作則,以自身影響孩子,化為行動,帶動孩子才是教育的方法。而教育的特色是落實生活教育,深耕人格品德教育,實踐服務教育,宏觀 生命教育。

教育理念是以「教之以禮 育之以德」的內修外行為主軸,向下扎根,向上茂盛,從小在心中種下善種子,培養正確的道德勇氣,不離美善環境,為人群付出大愛,就是教育最終的目 地。

◎靜思書籤 開啟善緣

知心相契時刻,學員們與隊輔交流熱烈,彼此分享今日的收穫。來自福州的汪泳,慈濟因緣是一張靜思語書籤的啟發,讓他找到回家的路。從事醫療工作多年,內心一直在尋找一個團 體,就是慈濟。透過鳳凰衛視的電視節目介紹,他看到身穿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在大陸苦難地方付出的身影,深受感動。尋尋覓覓,他依然不知道慈濟人究竟在哪裡?

有一回,他到佛教寺院參拜時,無意間看見一張靜思語書籤,如獲至寶。他打電話到福州慈濟聯絡處,下班後,他迫不及待飛奔前往。

加入志工,並參加人醫會;去年(2012年)第一次來臺尋根之旅,卻被颱風打斷機會;參加人醫年會時又遇上颱風,還好飛機平安降落,讓他如願以償。經過社區志工、培訓慈誠 課程,他體悟到人間佛教的真義。

汪泳個性內性喜歡獨處,透過與人分享做慈濟的心得,個性變得開朗健談;從小到大一切都很平順,經常思索人生究竟何來?找到慈濟,汪泳找到人生方向的依歸。他發願受證後,要 接引更多人加入人醫,願菩提種子遍灑神州。時間攔不住、無常擋不住,人人要把握分秒造福人間。

圖左 : 禮拜儀軌的演練,由德根師父解說禮拜〈法華經序〉的行儀。德根師父期勉,要具有虔誠敬仰心,一舉一動間都要很用心,不僅是對佛法敬重,也是自我尊重。[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 徐斌(左)想到自己的不精進,不禁懺悔流淚,看到上人不斷地呼籲弟子們要晨鐘起薰法香,先生比她認真,早起聞法,她要積極加入薰法香共修。[攝影者:王賢煌]

圖左 : 課程四大志業的分享,是靜思法脈的傳遞,海外家人浸潤在法海中。[攝影者:蔡麗瑜]
圖右 : 一張靜思語書籤的啟發,讓汪泳(左)找到慈濟回家的路,找到人生方向的依歸,他發願受證後,要接引更多人加入人醫會。[攝影者:梁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