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川震緣 牽起慈濟情

川震緣 牽起慈濟情

E-mail 列印
四川汶川地震,慈濟志工踏上災區發放熱食;災後援建多所建築,以及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此設廠。多重因緣讓四川鄉親,相繼加入志工行列,今年回臺參加研習,接受上人授證。

◎助學孩子回饋

第一次跨出四川成都的黃兆華,是一個內向靦腆的年輕人。懷著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初次踏上臺灣土地,就有好因緣到慈濟關渡園區,拜見上人。他一時緊張到忘記怎麼頂禮,上人對 他說甚麼也都不記得,印象中只記得「堅定」兩個字。他說:「上人比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更瘦弱,卻做出這麼龐大的志業,」

從小家境就不富裕,十六歲時父母離異,弟弟就出外工作,留在家裡的兆華多虧奶奶呵護照顧。2007年參加高考結束,兆華打工籌學費。八月二日,騎著車上班時,出了重大車 禍。讓搭汽車會暈車的父親不知所措,幸虧有大伯母出面照顧,送兆華到縣城的醫院救治,同時辦理休學。

昏迷了三天的兆華,被醫師告知要保命就得截肢。親戚連夜將他轉到四川最好的醫院,長達十二小時的手術,總算保住了右手。在醫院住了七個月,歷經四次手術。隔年復學後, 2009年8月再動最後一次手術,讓原本困頓的家境雪上加霜。幸有當地「殘疾人聯合會」將他提報給慈濟。慈濟助學金,猶如一劑良方,讓黃兆華變得豁然開朗。

兆華遺傳自父親的個性,加上是單親兒。奶奶罹癌往生,個性更加抑鬱寡歡,即使偶而參加慈濟的活動,仍無法走出自己的心牢。大三時,學校要學生找公司實習,因為他是慈濟助學 金的孩子,志工就帶他進公司學習。能有這樣的好際遇,兆華學會了感恩心。

也因有此機緣,大學剛畢業一年,兆華到什邡市的大愛感恩科技工廠上班。「都是慈濟的師姑、師伯把我當自己的孩子般照顧、關心我,才有現在的我,很感恩!」

進入大愛感恩科技以後,離慈濟洛水服務中心很近,慈濟志工殷勤邀約,兆華勇敢的承擔起音控,跟著出去訪貧,漸漸打開自己的心房,也有了回臺灣受證的想法。

看到許多年長志工無私的付出,又給兆華滿溢的愛,雖然要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寫作業,也要用心的把書讀好。他不敢想像,如果沒有慈濟協助,有可能完成學業嗎?兆華表示,一 定要謹記上人教示的「堅定」兩個字,要很堅定的走在菩薩道上,學習付出無所求的精神。

◎專心做快樂志工

2008年,在水泥公司上班的鄒漢明遇到汶川大地震,兩天後,慈濟志工在永興公園發放熱食供應災民,他和太太去領過一次熱食。鄒漢明每天上班經過公園,只知道是臺灣人來發 放,並不知道這就是慈濟人。

之後,慈濟在洛水修建活動中心,鄒漢明每次經過活動中心,慈濟志工總會親切的邀約:「不上班的話來當志工吧!」他總是笑笑的走過去。

2009年退休,公司再延聘。直到2010年,大陸因產業政策的調整,水泥屬於污染行業而被迫停工,鄒漢明閒來無事,就到慈濟洛水活動中心,登記參加志工。

慈濟在四川援建十三所小學,交屋儀式時,鄒漢明被推舉,為三所學校插上佛教旗與慈濟旗,因此和慈濟結下更深的緣。2010年的一大早,大霧封鎖整個城市,鄒漢明參加冬令發 放,德悅師父提及「上人看到地球的災難這麼多,有來不及的感覺!」坐在一旁的潘延清鼓勵他多參與、投入,鄒漢明一直以要帶孫子來推辭。

2011年春節,鄒漢明開始投入環保,又被推薦與上人連線拜年,當時,他發願「堅定走慈濟這條路,讓慈濟的法船向前開。」年底,臺灣關懷組志工藍甫琦鼓勵他穿灰衣參加精進 研習。鄒漢明說:「我都答應上人了,就必須要走這條路,我就答應了。」

2013年參加精進培訓課,他從不缺席。為了能回臺灣授證,他申請到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上班,存夠一萬元的旅費,就申請離職。「給更需要這筆錢的人去做,我要專心做快樂志 工。」

四川以打麻將為普遍的娛樂,有一句諺語「如果坐飛機,有聽見麻將聲,就知道是四川到了。」他太太開設一家麻將館,供大家娛樂,鄒漢明也染上賭博、抽煙,參加慈濟志工後,把 這些壞習慣完全改掉了。

鄒漢明在洛水活動中心承擔總務工作,精進研習課中,德悅師父分享的「右肩挑如來家業,左肩擔慈濟志業,個人氣質擺中間。」讓他印象深刻,發願回去以後:「不僅要做好分內 事,多用心、少操心,帶動鄉親接引更多菩薩來做慈濟。」

◎職志合一 他鄉培訓

「用慈濟的建築人文,讓人感動。」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同仁鄧乃仁,參與多所援建建築,深耕四川的慈濟援建工程,感到愈做愈感動,愈做愈有意義,今年終於在四川洛水完成慈誠培 訓。

鄧乃仁臺灣花蓮人,任職慈濟營建處十六年,從花蓮玉里慈院到臺中慈院的建案,因不斷的隨建案轉移,一直無法完成慈誠培訓。此次因為什邡大愛園區的建設,需要一段時間,他即 投入培訓的行列,他說:「上人的法都是一樣的,因緣在此,我就在這裡培訓。」

因為建築與四川結下好因緣,鄧乃仁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所援建的四川前進小學。他說:「那是一所山上的學校,每個孩子每天都要走三、四小時才能到學校讀書。」

鄧乃仁最歡喜,能夠用最好的建築工法,協助四川的建築商,一起提升建築技能與建築人文。鄧乃仁舉例,過去四川的建築,常常有許多磁磚掉落。慈濟營建處和他們分享,因應熱脹 冷縮的原理,在磁磚間留縫隙的工法時,初期他們都不接受。「我們一次次示範,帶著他們做,完成後,他們才確定這樣的工法,不會讓磁磚因震動而隨處掉落的。」慢慢地,當地建 商接受我們的工法,到現在還很感恩我們的指導呢!

「能夠職志合一,才真正完成了慈濟的人文學習。」雖然在營建處十六年了,鄧乃仁仍堅持要完成慈誠志工的培訓,成為上人的弟子,不僅將慈濟的建築人文,還要把上人的法傳遞到 世界的角落。

圖左 : 黃兆華謹記上人教示要「堅定」。要很堅定走在菩薩道上。[攝影者:江昆璘]
圖右 : 為了回臺灣,鄒漢明到大愛感恩科技上班存旅費。[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 鄒漢明受證後,要做快樂的志工。[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鄧乃仁(右前)臺灣花蓮人,任職慈濟營建處十六年。因緣在四川,就在他鄉培訓。[攝影者:戴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