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研究慈濟論文 做中找題材

研究慈濟論文 做中找題材

E-mail 列印
現任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的仲鑫,2009年為了寫博士論文,研究「中國大陸佛教慈善的組織」接觸到慈濟活動。與指導教授討論後,論文題目決定以「慈濟在南 京的運行模式」作為研究專題,透過慈濟志工李萬財和林淑女協助,蒐集相關資料,順利在2011年通過第一篇研究慈濟的博士論文考核。

◎實際做 更有體悟

參加慈濟活動令仲鑫很歡喜,她認為:「聽再多的經文,不如實際去做更能有所體悟。」從事教職工作已逾十年,養成嚴謹的應對態度,臉上很少有笑容,參加讀書會後非常懺悔過去 的行為舉止,開始改變與人互動的方式。

2007年帶著孩子觀賞「親恩浩連天」手語劇,從頭哭到尾非常震撼。在慈濟不僅從文字上面學習,更是從做方面來學慈濟。2009年參加慈濟新春茶會時,就報名南京志工培 訓,成為南京第一批志工之一,積極投入關懷敬老院、讀書會、環保等活動。

2012年南京慈濟志工在社區陸續推動「法譬如水」及「無量義經」讀書會,仲鑫把握因緣承擔課務工作,除了用心安排課程外,利用在慈濟活動中找答案,完成博士研究論文素材 的準備。

藉由《水懺》演繹,讓大家學會用上人的法,清淨自己的心地。仲鑫發現團隊的力量非常重要,包括邀請講師、司儀,現場布置等。經由參與課務準備的工作,發現不是只有自己在做 慈濟。

以前不太用到懺悔這個概念的仲鑫,總覺得自己已經很好,很優秀、很孝順了,可是在一次又一次懺悔之後發現,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透過讀書會,不僅能幫助 大家洗滌煩惱,也改變自己的習氣。她說:「承擔課務事務繁多,成長最多的卻是自己。」

父母是非常草根的人,從小看著媽媽在街頭背著冰棒箱賣冰棒。寫論文時沒有甚麼經費,父母幫助仲鑫做家事、帶孩子。感恩父母從小給她善念及一顆積極的心,諄諄教誨她不論身處 甚麼環境,一定要做個善良的人,無論在求學或工作,一直都在尋找這種善的力量,最終讓仲鑫找到了慈濟,走進了慈濟。

孩子的一句話:「媽媽你看看鏡子,怎麼這麼嚴肅?」影響她新的思考模式,以前沒有外顯於行,而神采奕奕的法號(慮弈),體悟心裡的想法要表現出來,外行能攝受人 心。

去年陪伴法親回來,今年自己回來受證,有著不同心情的。仲鑫說:「論文通過後,曾接受中國宗教社會學年會邀請分享。」靦腆的她得到來自不同國家,對慈濟宗門有深厚興趣研究 者的迴響,更確定未來繼續走慈濟菩薩道的毅力。

圖左 : 仲鑫現任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講師。[攝影者:李彥賢]
圖右 : 仲鑫(左二)外表嚴肅,內心熱忱。[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 : 仲鑫對慈濟宗門有深厚興趣研究,更確定繼續走慈濟菩薩道的毅力。[攝影者:許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