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訪視精進共修 巧方妙法齊分享

訪視精進共修 巧方妙法齊分享

E-mail 列印
慈濟創立之初即以慈善訪視為第一項推動的志業,由第一個關懷的個案林增老太太至今已走過47個年頭。慈善訪視也由花蓮擴展到社區,今天北區三百位訪視團隊在東區會所共修, 交換訪視的心得。讓慈善志業在社區深植。

◎讚美與鼓勵

「您了解現代的年輕人心裡想甚麼?」一句話點出了E世代與成人世界的代溝。教聯會陳惠苓老師今天接受訪視團隊的邀約分享「如何與青少年真誠互動」陳惠苓透過PPT簡介青少 年的特徵,讓訪視團隊在走入案家時除了與案主的互動,也能多多了解案家的子女心中的想法。

陳惠苓老師言簡意賅的指出時下青少年的特殊屬性,惠苓老師說:「年輕人缺乏耐心、又人小心大並且思想是屬於跳動式的思考,同儕之間也會互相模仿與學習。」所有與舊世代不同 的思考及行為模式,讓許多訪視團隊面對特殊家庭的互動在青少年身上經常遇到考驗,每個人頻頻點頭,頗有同感。

究竟要如何與時下的青少年溝通無礙呢?陳惠苓老師說:「要放下身段,善用鼓勵與讚美,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並且要耐心耕耘,用堅定的信心走入他們的世界。」陳老師又說: 「訪視團隊要用同理心走入個案的家中,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才能真正地幫助他們走出人生的陰暗面。」

◎跳脫舊思維

訪視團隊工作千頭萬緒,如何找到最好的分法讓案家得到最大的幫助,板橋區訪視團隊有不同的做法與突破,黃玉桂師姊上台分享說道:「訪視團隊在聯區共修時,主題以大堂課為 主,小組分享時第六聯區改變以往的分法,改以各和氣區混雜入座,吸收彼此的長處與方法。」玉桂師姊提到,如果一直以本身和氣區為研討對象,會侷限於相同的思考模式與處理的 方法。

第六聯區突破傳統將不同和氣區將彼此的個案提出討論,將不同屬性的個案用不同的模式去思考,跳脫固有的思維,尋找對個案最有利的輔導方式是訪視團隊用心的呈現。

黃玉桂舉例說明:「訪視組接觸的個案大多是因貧而病,或因病而貧的家庭;但是江翠和氣區卻收到一位更生人的輔導個案,這個個案對第六聯區來說第一次的特殊個案,因為江翠和 氣區的分享,讓訪視團隊能夠了解如何與更生人相處,協助他們走出人生的黑暗,迎向陽光。」

◎雙向交流

經過玉桂精彩的分享,其他聯區的訪視團隊聽後,紛紛舉手發問提出不同的疑問與看法,玉桂也將大家提出的疑問詳盡解說。良好的雙向交流分享著不僅是經驗的傳承,訪視團隊也將 聽到的分享帶回社區應用。

慈善,悠悠走過四十七個年頭,看到弱勢家庭走出幽谷,走上人生的坦道,是訪視團隊最感欣慰的事。每個月的共修精近除了了解最新的訪視資訊,也藉專題分享及個案探討讓訪視在 社區工作更落實。

資深訪視志工王靜慧有感而說地分享說:「從事訪視工作近三十年每個個案有不同的屬性,訪視團隊也要針對不同的個案給予不同的協助;除了幫助他們解決經濟的困境,也要給予他 們精神正向的資糧,讓案家用正面的心走出困境迎向陽光。

圖左 : 北區三百位訪視團隊在東區會所共修,交換訪視的心得。讓慈善志業在社區深植。[攝影者:林正利]
圖右 : 教聯會陳惠玲老師今天接受訪視團隊的邀約分享「如何與青少年真誠互動」[攝影者:林正利]

圖左 : 訪視共修在東區會所舉行,約三百位訪視幹事齊聚聆聽教聯會陳惠苓師姊分享。[攝影者:林正利]
圖右 : 黃玉桂師姊上台分享說道:「訪視團隊在聯區共修時,主題以大堂課為主,小組分享時第六聯區改變以往的分法,改以各和氣區混雜入座,吸收彼此的長處與方法。」[攝影者:林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