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校園環保 種子尖兵

校園環保 種子尖兵

E-mail 列印
2010年學校教師大會上,聽到校長介紹慈濟之後,武漢的司海珍才認識慈濟。從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一個慈善團體,不自覺地非常歡喜,非常嚮往。來自昆山的萬月向慈濟昆 山會所購買愛心粽,開啟與慈濟的因緣。她們都參加2013海外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發願接引更多人間菩薩。

◎校園環保 種子尖兵

過一段時間以後,慈濟志工黃琇玲專程到學校宣導環保。看到黃琇玲就感到非常開心,看了黃琇玲播放的一些示警的影片,當下非常的震撼。平常生活在山中險峻校園裡的司海珍,每 天吸著好空氣;喝著甘甜的水,想不到,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沒注意到的習慣與暗角,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與污染。

校長對慈濟推動的環保理念很認同,希望能在校園裡帶動起來,位處山中的學校,慈濟志工來一趟所花的交通時間挺長的,於是司海珍決定要做這個校園的推手。她分享說:「我們是 一所住宿的學校,希望一個孩子可以帶動一個家庭與垃圾不落地、資源再利用的想法下,我願意承擔。」

她向校長提出了「請學生每個星期一上學時,將家裡可回收的資源帶來。」這個想法獲得支持後,2011年開始了每星期一做環保,至今快三年。

來花蓮之前司海珍去學生家裡家訪,一進門,就看到那個家放了兩個回收桶,分別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東西。家長對她說:「以前覺得這樣做挺麻煩、挺囉嗦的,不想跟他搞,但學 校、老師要求沒辦法,每個星期還是把家裡的垃圾搞分類一下吧!」現在呢?做了一兩年之後養成了習慣,孩子不說,家長自己會把家裡的垃圾分類。

這三年來司海珍觀察到,其實小孩子真的很好教,也很能吸收善的東西。她當班主任時盡量跟班級學生講環保的重要性,跟學生說老師就是這樣做的,你們要支持。然後給他們看影 片,學生也是非常震撼的,現在他們知道、了解了也很支持。一般情況下司海珍帶哪個班,那個班的學生做環保的人數,都是全校第一名。

三年來帶了三個班級的經驗,司海珍發現了一個問題:之前教過的班,學生做環保的人數在慢慢的減少。於是再碰到學生時會問他:「為什麼,你有時候怎麼沒來做環保,他說『老 師,我忘記了』。」其實學生知道 ,但是知道不等於能做到,知道到做到是有距離的。

司海珍說,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很容易吸收善的東西,但在習慣沒養成之前,老師、家長要經常的叮嚀他、鼓勵他。當他養成一個好習慣之後,可能就不需要師長的叮嚀,他就知道該 怎麼去做了。孩子真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鼓勵。

◎社區環保 刻不容緩

司海珍明確地表示,在加入慈濟以後,越來越了解推動環保的重要性。面對四大不調的氣候,有刻不容緩的急切性,她收集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也盡量參加社區的環保,跟居民分享 自己的心得。

剛開始,雖然有做功課,但還會是緊張、會擔心講不好,隨著講的次數越來越多,越講越得心應手,現在司海珍每星期六,在社區對居民宣傳環保的資訊。司海珍說:「看到大家都聽 的非常專注,我真的很有成就感。慈濟,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鍛練人的地方。」

2011年司海珍要結婚時,取得先生的支持,說服了住在農村的爸媽和住在山東的公公婆婆,到武漢城裡來辦素宴款待親友。自己是當地志工團體中第一個辦素宴的,在知道後感到 非常地歡喜,因為內地人真的比較守舊。

這幾天,在受證研習會裡,聽了師父們的教導和師兄、師姊的分享後,覺得自己的道心更堅定了,同時也體認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原以為自己很有承擔了,好像做了不少事情的司海 珍,此刻覺得自己做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回去要更加地努力精進才行。

今天受證了,司海珍告訴自己要有更多的承擔、更多的作為。她發願,回去後要帶動全校的七百多位學生,都要養成做環保的習慣,讓七百個學生影響七百個家庭和親友,大家一起來 做資源的分類與回收。

◎影片啟悲心 積極勸素

2008年端午節前,從事化工原料買賣的萬月,經過朋友的介紹,向附近的慈濟昆山會所購買愛心粽,開啟與慈濟的因緣。

連續三年參加愛心粽義賣,萬月了解所得的款項都捐助需要的人,甚為感動。2010年,朋友帶她參加慈濟舉辦的讀書會,看到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及環保影片,讓她很感動,慈 濟人文開始在她心裡生根。

萬月開始投入昆山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居家訪視、讀書會、學校故事媽媽、茶道班、花道班、素食班等。讓她最震憾的是,一部牛隻被宰殺痛苦呻吟、流下淚水的影片,一幕幕都觸 動她的不捨與悲心。

萬月回家後邀先生一起茹素,並在社區推廣素食,每週一次的素食班在她用心的經營下,有近六十位學員參加。「食品安全亮紅燈了!」她鼓勵朋友素食,不僅身體變健康了,性情也 改變了。萬月說:「其實,改變最多的還是自己。」

以前愛買衣服、愛逛街的習慣,現在沒空去享受,忙碌的志業、家業、事業,讓她生活充實。原本愛喝酒、愛打牌,一週有三天不見人影的先生,自從承擔茶花道總召集人後,與萬月 相處的時間變多了。

「不只改變了我的耐性,以前的急性子也改了。」她端起茶杯,啜飲一口靜思紅茶,流露出滿意的神情:「家裡每天都會插盆美美的花,晚上回到家,我和先生都會泡一壺茶,交心談 心一番。」

在社區承擔協力組長的萬月,今年帶著二十多位培訓學員回來受證,發願回到社區,分享自己在慈濟找到人生的方向,接引更多的本土志工。

圖左 : 司海珍表示,在加入慈濟以後,越來越了解推動環保的重要性。面對四大不調的氣候,有刻不容緩的急切性。[攝影者:陳先元]
圖右 : 一部牛隻被宰殺痛苦呻吟、流下淚水的影片,一幕幕都觸動萬月的不捨與悲心,之後她積極勸素。[攝影者:江昆璘]
圖 : 萬月,今年帶著二十多位培訓學員回來受證,發願回到社區,分享自己在慈濟找到人生的方向,接引更多的本土志工。[攝影者:許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