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悲科技 為臺灣愛心做見證

慈悲科技 為臺灣愛心做見證

E-mail 列印
許多民眾對慈濟在國家創新館展出的賑災產品很有興趣,12月1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慈濟慈悲科技展區,聆聽解說時,也提出各種問題。「淨水器過濾出來的水可以直接喝 嗎?」「組合屋的材質耐用嗎?」「香積飯可以用冷水泡嗎?」這些問題,慈濟的導覽志工都很有耐性地回答。

王雅霈小姐在參觀完後,有感而發地說:「以前不瞭解賑災的方式,以為是買現成的東西去賑災。今天才知道,原來賑災是需要有專業的技術和物資去做這件事。」

◎ 解決用水問題

賑災和科技相結合,不僅是為了讓賑災工作更有效率,也讓人瞭解,搶救生命,不只需要一份悲心,還需要更多的智慧。兩艘偌大的淨水法船,是此次展出的重點。淨水法船的研發起 源於2011年的泰國水災,當時曼谷淹水兩個月,有很多水,卻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

一般人可能會想到送礦泉水給當地人,但是數萬瓶的礦泉水勢必會產生相當大垃圾量,因此,慈濟所使用的是工研院設計的大型濾水器。數年前,為了水災載送便當所設計的以玻璃纖 維製成的船艇,大容量的船艙空間,剛好可以承載淨水器,便成為水災時最佳的運水裝置。海燕風災之後,除了香積飯和熱食之外,慈濟也提供了三臺淨水器給當地災民使用。

特地帶母親前來參觀的吳秉周先生認為,一般水災或風災後最怕有細菌滋生,而且擔心沒水、沒電可用,因此淨水法船的設計正好可以解決災區的問題。

志工的用心導覽,不僅讓民眾獲得知識,更會啟發對方的善念。一位來自廈門的臺商劉榮隆先生,在聆聽志工的解說後受到很大的震撼。「我沒想到你們針對急難的主題,這麼發心地 做賑災產品的研究開發;而且你們很重視生態和環保,能夠將慈善、環保、水處理、資源回收等面向結合在一起,研發這些產品,我真的很感動。」劉榮隆還表示希望未來自己也能貢 獻一份心力。

◎ 因應環境設計

來自德國的朋友,對於慈悲科技的產品也很有興趣。當志工在介紹組合屋時,他問志工組合屋在正式房屋蓋好之後,會被移除掉嗎?志工告知他這些物料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被移除 之後,還可以送到其他需要的地方;當志工介紹保特瓶做成的毛毯時,他很好奇為什麼毛毯會有綠色的,志工告知他因為蒐集到的保特瓶顏色不同,經過分類後就可以製成不同顏色的 毛毯衣物。

對於現場展出的香積飯和組合屋,有些民眾並不陌生。一位住樹林的媽媽帶國中的兒子前來看展覽,她表示自己平常就喜歡看大愛臺,常看到大愛臺的料理節目中提到香積飯,今天終 於品嚐到香積飯了。

每一項產品的研發背後都有其因緣,因應當地的需求而生。組合屋的設計也是如此,有民眾好奇組合屋是否能在崎嶇不平的地面,或是河面上使用。宗教處柳宗言回答,各地的組合屋 或協助當地搭建的建物,都會依當地的需求而設計。

組合屋是為了取代簡易帳棚,讓居民有家的感覺,可在等待永久屋重建的過渡其中使用。但海地因為土地所有權的關係,無法在地面上蓋永久屋,因此以組合屋提供給當地人使用;且 組合屋材質不像帳棚易悶熱,又可以架高在地面上防濕氣。

志工詳實的回答讓人感受到救災不只是給予災民物資而已,還要使其能身心安頓。柳宗言還說明,組合屋上方設計了可做雨水回收的水管,也是落實了資源回收、滴水不浪費的理念。 組合屋旁的太陽能路燈,則是因應海地當地的需求而設計的。辛巴威當地缺乏電力,但是卻不缺乏自然資源。因此,志工設計以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轉換為電力的路燈,提供當地人 使用。

慈悲科技產品的研發,背後不僅堅持環保的理念、大愛無國界的愛心,還有人與自然如何共存的智慧。志工洪若岑提到賑災毛毯已經運送到四十多國,送出七十多萬條,她強調:「賑 災的物品平時就要準備,因為你不知道災難何時會降臨。」

除了毛毯之外,慈濟也研發太陽能背包讓賑災志工使用,以便讓志工在沒水沒電的地方也能使用手機等產品。洪若岑並強調,每樣慈悲科技的產品從發想到成品,中間要經過無數次的 討論和修改,解決各種問題之後才能真正運用於賑災當中。

慈悲科技產品在國家創新館的展出,標示的不只是創新,更以慈悲結合科技,為臺灣的愛心做了最好的見證。

圖左 : 志工為參訪民眾解說淨水法船的用途。[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 吳秉周先生陪同九十一歲的母親前來參訪。[攝影者:池亮蓁]

圖左 : 民眾王雅霈參觀完對賑災的專業有了更深一層認識。[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 德國朋友對於慈悲科技的產品也很有興趣,用心聆聽志工解說。[攝影者:池亮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