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生命與慧命的交叉點

生命與慧命的交叉點

E-mail 列印
2013年中彰區培訓委員慈誠研習課程,於11月17日在臺中分會講經堂圓緣了。圓緣,等同正式走入慈濟大家庭。時間可以成就一切,每個月一天的研習,累積一年,潛移默化 的力量,展現在最後一次課程,是回顧,更是前瞻。六百六十多位即將受證的學員,將成為慈濟新的生力軍。

資深慈濟志工羅明憲,以「信、願、行」為題,智慧的幽默,句句嵌入心,激勵學員發「換人做」的大願,走入他人生命,親身力行。紀靜暘師姊談「慈濟家風」,感恩心是主軸,正 好呼應羅師兄的課程。竹筒回娘家、回顧影片,點點滴滴,初發心歷歷如昨。特別的是,臺中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身穿白袍,為學員供齋,是「信、願、行」的見證。

◎ 佛法教人轉念 無常教人謙卑

「木魚聲,表示右腳……」精進組李文揚,示範如何供齋。二十位身穿白袍的臺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來來回回數次,終於腳步對上木魚聲、屈膝而下對上節奏。白袍一字排開,在慈 濟道場也許不足為奇。但聽著木魚聲練習供齋,還真不常見。

外科主任吳永康,在診間「我說了算」,在開刀房「我掌控一切」,嫺熟專業。但是生平第一次為人供齋,左右腳踩不準,該蹲該站分不清。手足無措,忍不住自我調侃「今天是來學 走路的!」

嘴上如此自我說,內心卻是歡喜而虔誠。尤其當屈膝而下供齋那一刻,吳主任感到慈悲沒有貴與賤,在佛菩薩跟前,眾生平等。有機會為慈悲的菩薩群供齋,是何等榮譽的事。

難得星期假日,對每天忙碌的外科主任來說,是何等珍貴啊!但是為了供齋,吳永康特別向家人請了半天假。問其為何主動參與?他淡然回答「因為無常!」

「因為無常,才更了解佛法。因為無常,所以學會謙卑。」吳永康眼眶一紅,不經意道出內心的痛!在醫院見多了無常,他以為自己可以生死皆自在。但二兒子往生的椎心之痛,讓他 真真切切意識到無常帶來的「椎心刻骨」!

吳醫師以主任的身分,屈膝為培訓的學員供齋,示現「佛法教人如何轉念,慈濟讓人學會如何積極人生!」這些即將與吳永康成為法親的同仁,接受供齋時,不但受到震撼,也已感受 到他的意念。

◎ 轉念感恩 看病也看病人

「以前看病,現在看病人。」邱世欽醫師意簡言賅分享心得。二十年來,邱醫師就是看病,把掛號的所有病人,趕在時間內看完。長年累月下來,每到接近中午,「看完病」的壓力就 來,容易煩躁不安,給就診者不好的臉色。

去年(2012年)八月,轉入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服務。當時心想,不過換個地方工作。沒想到半個月後,被病人一聲聲「感恩」給震撼到了!心裡嘀咕:「你花錢來看病,我 就是幫你看病,哪這麼囉嗦!」

「被感恩太多次,也會不好意思!」內斂少言的邱醫師,難得真情告白。他想了解慈濟,為什麼來這家醫院看病的人,會對醫生說感恩。於是報名參加慈誠培訓。 這一年研習課程,他找到答案,原來「感恩」就是慈濟特有的「人文」!

話說有次培訓課程隔天,快到中午時,有病患因不耐久候而近乎咆哮。以邱世欽的本性,應該是沒好臉色回嗆。但他念頭一轉,對病人說「對不起……」沒想到自己反而心沉靜下來, 之後看診,也非常順利。

現在面對病人一聲「感恩」,邱世欽很自然回應「感恩」。看病之外,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他靦腆地笑說:「我以前是『看病』,現在是『看病人』!」

◎ 發心立願 還要堅持

張楨泓,台中慈濟醫院精神科專科護理師。一年多前就職,對慈濟僅止於「慈善」兩字。因為受到院內新陳代謝科黃怡瓔醫師影響,對慈濟產生好奇。究竟是什麼力量,能夠讓一位病 人很多的醫師,仍保有熱忱?而且醫療品質不墜?

一年來的培訓,張楨泓了解慈濟還有人文、教育,對社會能產產生廣大影響。見賢思齊,有為者,亦若是。楨泓不後悔在四十人生黃金期,參加委員培訓,投入志工行列。

「十月底,花蓮尋根之旅。第二天清晨三點多,大隊步行十餘公里到靜思精舍。不少年長的學員,已是步履蹣跚,卻仍堅持『走回』心靈的故鄉。我想這份堅持,就是慈濟人的精 神!」張楨泓說。

做慈濟,是一條永不後悔的路!圓緣課程第一堂課「信、願、行」,羅明憲師兄柔和卻堅毅地,與在場每一位學員互相砥礪。

一年的研習課程,在「千手來牽手」音樂聲中,相互感恩與祝福,圓緣了! 相信跟著上人做慈濟是一條永不後悔的路!發「換人做」的大願,從今天起「換我用生命成就他人的慧命!」妥善規畫時間,把握因緣,創造機會,走入別人的生命,親身力行!

圖左 : 資深慈濟志工羅明憲,以「信、願、行」為題,激勵學員發「換人做」的大願,走入他人生命,親身力行。[攝影者:童正雄]
圖右 : 臺中慈院外科主任吳永康:「因為無常,才更了解佛法。因為無常,所以學會謙卑。」[攝影者:劉本介]

圖左 : 臺中慈院 護理師張楨泓不後悔在四十人生黃金期,參加委員培訓,投入志工行列。[攝影者: 陳鎮嘉]
圖右 :  因參加慈誠培訓,臺中慈院邱世欽醫師轉「看病」為「看病人」。[攝影者: 陳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