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約旦祖孫 攜手呵護希望之樹

約旦祖孫 攜手呵護希望之樹

E-mail 列印
年輕的慈青營隊,一位阿嬤級的學員出現在課堂上,顯得相當突出。來自約旦的祖孫莉莉和喬安娜,是本次營隊唯一的約旦代表。六十八歲的莉莉談起鄰國敘利亞戰亂不斷,如何在這 樣的環境做慈濟?莉莉眼泛淚光:「約旦有個外號叫『愛的庇護所(Beloved Shelter)』,因為我們容納了來自五個國家的難民,包含黎巴嫩、埃及、敘利亞、利比 亞和巴勒斯坦。」

2005年,莉莉的母親旅居澳洲雪梨,因為生病住院,和在醫院當志工的澳洲慈濟人結緣,「他們很善良,為我媽媽梳頭、買東西、整理花園,還帶她去參加活動。」莉莉也因此知 道在約旦也有同樣發心的志工,而且丈夫的老朋友--跆拳道國手教練陳秋華,就是約旦慈濟的負責人。

2005年十一月,約旦首都安曼遭到恐怖分子炸彈攻擊,造成五十七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舉世震驚的消息一傳出,約旦慈濟志工馬上前往醫院關懷。莉莉第一次的慈濟志工任 務,就是前往醫院關懷恐怖攻擊的受難者,她沒有被嚇退,反而更加投入。身負教職的她,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從安曼市區的窪地阿頓貧戶,到死海以南的沙漠部落發放。2007年她 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法號慈力。

在烽火不斷的國度,信奉天主教的她如何邀請民眾一起來行善?莉莉笑瞇了眼睛:「一開始他們很懷疑,問我:『是不是拿了慈濟什麼好處?』」她用竹筒歲月的故事,以及自身家庭 受助精神理念,只要有需要她就送給人結緣。她努力宣說證嚴上人的大愛,讓猶太教徒相信慈濟,進而走入慈濟菩薩道。

「聖經教我們愛。我們何不手牽手,一起向愛前進?為什麼要有戰爭殺戮及痛苦呢?」走過亞美尼亞、巴勒斯坦的歷史傷痕,關懷阿拉伯裔的敘利亞難民,莉莉就像上人賦予她的法號 「慈力」一樣,努力地發揮「慈悲的力量」。

這幾年來,莉莉憑著精通阿拉伯文、英文、德文的多語文能力,一字一句地將慈濟志工視為智慧指南的《靜思語》轉譯成阿拉伯文;2010年二月,英阿文並列的《靜思語》新版本 問世。

去年她帶動十五歲的孫女喬安娜加入慈青社,一年間雖然跟著志工陳秋華走入難民營關懷,喬安娜不免還是疑問「為何陳秋華師伯有著用不完的愛與熱情?他口中的慈濟人與事有這麼 好嗎?」於是她想來臺灣找答案。

喬安娜進一步說:「以前我不相信志工、慈善團體,以為把物資交給他們後就會離開,有什麼意義。後來加入慈濟,發現幫助別人不只給予物資,重要的還要給予愛。」

來到這次營隊,她感動歐友涵學長分享她失去太太的痛苦這堂課。今年她生日時也發現爺爺得了末期癌症,十天後就過世,喬安娜聲音變得哽咽說:「直到現在,我也還沒走出失去爺 爺的痛苦。」不過這幾天,尤其是回精舍那天,喬安娜覺得彷佛找回爺爺在世時那分快樂。

精舍出坡讓僑安娜體會:「看似簡單平凡的精舍生活,食衣住行簡單的道理蘊含其中。」聽著精舍師父的教導,她發覺道理真的再簡單不過了。我們真的只要以一顆單純清淨的心,很 多事與人的阻礙都會不見,就能輕安自在過生活。

營隊圓緣(12/27)分享時段,喬安娜上臺唱了一首「希望的樹」,表達感恩大家給他們的愛與關懷。歌詞是這麼說的「我們大家聚集在此,一起慶祝一棵稱之希望的樹。我們用 心、用愛去裝飾這棵希望的樹,然後大家在每個夜晚,都會很用心照顧這棵代表希望的樹。」誠摯、清亮的歌聲融化了每個人的心,學員們跟著哼唱,藉此傳達無限希望給在遙遠國 度、受災受難的人們。

她開心的補充,現在她就讀的學校校長,聽聞她說幫慈濟做慈善服務,校長也欣然允諾,並希望透過她邀請志工到校為更多同學做介紹。受感動的喬安娜發願返回約旦後,要跟著阿嬤 一樣,帶動身邊的朋友一起來做慈濟志工,就像是她是受阿嬤影響後才進來做慈濟。

圖左 : 喬安娜上臺唱了一首「希望的樹」,表達感恩大家給他們的愛與關懷。[攝影者:梁貴勝]
圖右 : 喬安娜不免還是疑問「為何陳秋華師伯有著用不完的愛與熱情?他口中的慈濟人與事有這麼好嗎?」於是她想來臺灣找答案。[攝影者:梁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