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美國總會 小學校長主動邀約 認領竹筒啟愛心

小學校長主動邀約 認領竹筒啟愛心

E-mail 列印
一週前,美國洛杉磯慈濟教育團隊,與聖柏納汀諾市萊陀溪小學校長高梅茲先生討論,校長談起海地地震的慘重,主動提出認領竹筒,邀請志工帶全校師生為災民付出。今天(2/3)志工為全校七百八十位師生舉辦兩場早會,當曾受助的學生得知幾分錢也能幫助別人,也紛紛發揮愛心、認養竹筒,成為助人的人。

“什麼是慈悲?" " 什麼是關懷?”吳翠華師姊一步一步的帶領學生思考判斷。 [攝影者:劉昇平]
十多年來, 美國洛杉磯的一群慈濟志工默默地耕耘東區的一塊福田──「聖柏納汀諾市」。 這裡有貧窮、有非法移民、有毒品幫派, 也有天真的孩子、善良無助的人們,自 1995年以來,慈濟志工就開始一點一滴地為這裡的居民服務,有義診、發放、個案關懷等,十多年來一場又一場,一次又一次,無所求的付出。

城市中的萊陀溪小學是近幾年來慈濟志工耕耘的重點, 在學校裡舉辦義診,嘉惠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學生家庭, 冬令發放溫暖了寒冬裡學生的心, 慈濟靜思語教學更點亮那盞盞 心燈。

過去的幾年, 萊陀溪小學的學生常接受慈濟志工的付出,從慈善、醫療到教育, 但是今天(2/3) 小學內的全體師生將響應慈濟「善念齊聚, 送愛到海地」活動,由過往接 受幫助的一方, 走向付出的另一方。

回想一個多星期前,小學校長高梅茲先生與志工談起海地地震的慘重,及如何讓學生了解「災難的時候,就是我們造福的時刻」這個意義時, 他主動提出以認領竹筒的方式,帶全校 師生一起為海地災民付出的想法,當場,他邀請了定期在校內做靜思語教學的慈濟教育團隊,為全校七百八十位師生舉辦兩場早會, 灑播「慈悲與付出」的善念 。

今天(2/3)一早,由慈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穆慈滔師姊帶領的教育團隊,依約來到萊陀溪小學,校長高梅茲先生親自在門口等候, 對慈濟的信任與尊重, 在在都表現於校長的 言談聲色中。相信經由這些年來的互動,慈濟人已經募到了這位校長的心。

九點二十分,第一批低年級的小朋友有次序地準備入座, 看到熟悉的慈濟志工,有的學生忍不住熱情地揮手,有的則以靦腆的微笑示意。 校長為早會開場時, 在讓學生了解這個 早會的特別意義後,教育團隊的翠華師姊接過麥克風開始這一堂「慈濟人文」早會。

「什麼是慈悲?」「 什麼是關懷?」「為什麼要幫助別人?甚至是陌生人?」 講師一步一步帶領學生思考判斷。「慈悲就是要對別人好」、「我們幫助別人,因為他們需要幫 助」……,學生們努力的分享心中的答案。在這一問一答中,對「慈悲」的定義開始浮現。接著,講師利用小心篩選過的海地地震受災照片,讓學生體會災難的嚴重及威力。 此刻, 這群本身並不富裕的孩子開啟慈悲心,他們感受到了災民的苦與無助, 並努力為海地的災民想「他們需要什麼?」「我可以怎麼幫助他們?」

當孩子了解原來自己的幾分錢也能幫助別人時, 眼神裡閃動美麗的光芒, 他們不再無助,不再只是那些接受別人幫助的人。 當孩子聽曾在2009年到海地賑災的慈滔師姊講 「當你投下你的善款,你將帶給海地的孩子未來的希望」時,他們顯得很開心, 原來只要簡單的一個動作、小小的一份善念,也可以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份力。在那一瞬間, 這群 物質生活並不充裕的孩子正從以往接受幫助的一方,走向為他人付出的另一方, 成為「貧中之富」者。

早會的最後,校長高梅茲先生從慈滔師姊的手中接過認養的竹筒, 並感恩慈濟給了學生一個造福的機會, 一個手心向下的機會, 一個體會靜思語「能施予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 福」的機會。

十多年來, 慈濟志工在聖柏納汀諾這個地方默默耕耘, 由義診開始,經由發放、個案關懷到靜思語教學,慈濟志工開啟一個良善的循環。 今天, 萊陀溪小學的師生將一起啟動 下一個循環,他們將加入慈濟慈善的行列,藉由投竹筒聚集善念, 送愛到海地。

圖左 : 除了對小朋友的教學外,志工們也藉機帶動老師們。[攝影者:劉昇平]
圖右 : 慈滔師姊分享「當你投下你的善款,你將帶給海地的孩子未來的希望」時,小朋友的眼神裡閃動興奮的光芒。[攝影者:劉昇平]
圖 : 校長高梅茲先生邀請慈濟教育團隊,為全校七百八十為師生舉行兩場早會,灑播「慈悲與付出」的善念。[攝影者:劉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