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讓我變成你 布施最有益

讓我變成你 布施最有益

E-mail 列印
「怎麼會設計成這樣,這主題明明就是布施,怎麼會變成視覺與肢體障礙的體驗?」南港親子班團隊葉瑞芬老師在菩提種子教案研習會上,分享在「甜蜜的負荷」體驗,藉由團隊相 互討論,讓她終於明白箇中道理。

1月11日早上,北區第一期「靜思語教學種子教室」研習會,在永和聯絡處從去年4月至今是最後一次課程。除了北區各聯區的學校的老師以外,還有親子班、慈籃、大愛媽媽等功 能團隊共有八十八位學員參加。此次課程以「同理心、警惕心」為主題,由各區分別認養教案設計,透過體驗、討論的發想,期許,教聯會與志工培養共同默契,帶動慈濟人文教育在 社區的推廣。

◎以情境善引導 學〈靜思語〉

「甜蜜的負荷」單元的課堂上,故事演出一位母親因為手受創,卻還要辛苦地餵食眼盲的孩子用餐,孩子雖然看不見,卻用摸索來感受母親為他穿上衣服的辛勞,以及面臨生活中種種 障礙。

南港親子班團隊藉由這樣的場景引導學員共同思考,當人面臨看不見或肢體有任何障礙的困難,最希望別人幫什麼忙呢?在心理層面最害怕什麼?學員也認真地回答說:「別人的友善 讓我有安全感。」「最怕被人嘲笑!」也有人分享見苦知福,感恩父母生給健全的身體,就應懂得快樂積極的學習。

葉瑞芬老師表示,無論是視力與肢體有了障礙,大家應該發揮同理心,藉由結合〈靜思語〉找出連結的重要橋段。因為〈靜思語〉教學最重要的,不是在體驗故事裡的人,而是要透過 同理心來體驗〈靜思語〉,所以當去體會到別人那種不方便的時候,才會有同理心、慈悲心,進而付出愛心,所以這就是橋樑,從這一點去發揮,誠如〈靜思語〉所言「布施不是有錢 人的專利,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

◎以童心玩遊戲

在分站活動「化亂為序」的遊戲中,兩組比賽結繩與解繩。以兩人拉一條繩,十人圍一圈,持續三分鐘內,彼此交錯換位讓繩子在中間打結。「完蛋了,等一下要怎麼解?」、「沒關 係,等一下是解另一隊的,我們就拼命打結,最好是打到沒有繩就對了!」話一說完,眾人穿梭打繩結的身影更顯頻繁。「很難解了耶!好了吧?」「隔壁隊更厲害耶!」隨著你一言 我一句的話語,更顯出彼此要好好較量的心情。然而換組解繩結時,原本故意要讓對方解不開的小組,卻因一度心急最後落敗。

事後的研討時間裡,有人覺得心思較重的人,終會自討苦吃;也有人在心裡想著,這麼大的結,究竟要如何來解開它、當聽到有人喊著「就從最上面的開始解!」,大家精神為之一 振,在用心觀察下,最後終於達成任務。學員紛紛感受到團隊若能同心面對問題,協力來解決他人的問題時,那個心情不僅讓人感到歡喜,也能一團和氣,在旁協助活動進行的楊宗德 老師,看著團隊既開心又專注地為友隊解繩結,也異口同聲地歡喜認同。

參與遊戲的學員江麗貞也體會到,往往要製造問題給別人很容易,但要解決他人問題時,卻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時間與智慧才能完成。所以唯有異地而處,才能感受同理心,真切了解 到當別人遇上無法解決的事情時,那種焦急的心情。

◎闖關卡 用心當下

分站活動「踩地」透過站主許麗卿解說遊戲規則後,學員記下地雷區,為閃躲隱形地雷,則必須先規劃路線,隨即分四組列隊從四個邊實地走一回。或直線、或左右地走到方塊對邊。 在進行遊戲的過程裡,當意見相左時,如何取得共識?兩隊相遇時,是轉彎、是阻擋、還是暫停腳步,學員的臨場反應,讓站主許麗卿有了很省思。

站主許麗卿認為人生中的貪、瞋、癡有如地雷,不小心就會引爆,應步步為營。她也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在職場生涯中,常以「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來勉勵自己。覺得肯 低頭退一步,一樣會有路走,總比僵持不動來得好。踩地雷的遊戲也一樣是這個道理,若能做個有智慧的人,心不起三毒貪、瞋、癡,就能讓人生中的地雷減少、危機也越來越小,則 大地自然調和無災。

而在另一個空間進行的分站活動,在「人生好球」中,學員仔細端詳著遊戲的進行方式。站主說明並以氣球比喻為人,必需要通過一條佈滿圖釘、貼紙的關卡,象徵人生都會遇上種種 障礙一樣,藉由遊戲方式體驗,看大家是否能安全過關。 此遊戲也在提醒學員要用心當下,走好人生每一步路,因無常處處有,更要心存警惕,把握時間做好事。松山團隊黃靜嬅師姊與眾分享教案的設計,她與各組學員互動,接受不同的建 議想法來做微調與修正,希望能教案的體驗更具挑戰性,符合警惕心的主軸。

綜觀教案的設計與發想,是一門不簡單的學問,隨著緊湊的內容、豐富的體驗,在最後的課程回饋中課務組余麗卿老師表示,身入其境體驗活動,「讓我變成你,體會需求在哪裡?」 從中就能激盪出許多新點子。教案設計的時間規劃,會隨著學習對象、場地與所使用的器材而有所不同。期許與會學員在體驗過程中,能了解彼此的起心動念,是觀察者、配合者還是 引導者,從中體會人性,也應眾生需、拔苦予樂,當一位樂善好施者。

圖左 : 說者容易,做者難,在《你說我畫》的遊戲中,透過單向溝通的方式來體會表達與理解之間的差異,當答案與成果互相比照之下,有的左右不分、有的甚至離了題。[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 《沉默的告白》體驗遊戲,學員以非慣用手努力地寫,但卻是字跡歪扭、甚或以口含筆來寫字,不僅筆尖不聽使喚且口水直流,當下讓學員感受到肢障者的學習障礙。[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 學員江麗貞(拉繩左三)參與《化亂為序》的分站遊戲,體會易地而處之後,才深深感受到別人碰到無法解決事情時那種焦急的心。但在群策群力為他人解結時,卻是令人感到歡喜。[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 《人生好球》體驗遊戲,以氣球喻為人,通過佈滿圖釘、貼紙等,象徵人生險路的種種障礙後,看是否能安全過關。藉此遊戲表達「警惕心」,期待人人用心當下,走好人生每一步路。[攝影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