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得意人生 汲法改脾氣

得意人生 汲法改脾氣

E-mail 列印
「快樂的志工,透早出門,歡歡喜喜心情輕鬆,資源回收受人歡迎,你在家鄉,吃飽閒閒,善事有做得福報,愛心的菩薩已經來,春夏秋冬,一天過一天,分類的工作,為何天天都做 祙完……」任得意用臺語輕鬆哼唱著老歌〈春夏秋冬〉曲調,搭配自己填詞改編歌名為〈快樂做志工〉,描述自己和環保志工的心情。

◎再生 得意人生

南港區教育環保站裡,外型挺拔、個性爽朗、幽默有趣的八十三歲志工任得意,大家都稱他「任爸」,在兒子任鵬飛(慈誠)鼓勵加上小女兒的助緣下,進入慈濟,適逢九二一大地 震,他隨即投入希望工程行列,從中任爸經由他人的生命故事轉念,反帶給他很大的人生改變與智慧的啟發,他開始積極加入慈誠培訓,自覺受證後,他更應該認真做慈濟。

任鵬飛表示,自己在進慈濟後,看到《無量義經》經文上提到「父母生我育我,恩澤歷劫難報,報親之思不可一日或忘」,真正孝順不是供吃供住及順從,所以就一直想接引父親,老 人家因是受日本教育,脾氣比較大男人主義,而且急性子又爆燥,接引的過程,遇有許多挫折,所以,就借重慈濟比較資深的師兄,年齡跟他差不多的志工來接引他。

任鵬飛說:「爸爸進入慈濟之前跟之後,整個人都改變很多,包括想法、談吐都不同,到目前講話及做人處事方面會比較圓融,不會像以前說話那麼直線式。」任得意自從做環保志工 後,就一直很盡責,他認為既然要做,就要負責任,包括關懷一些精進的菩薩及帶動慈濟的人文。

任鵬飛也提到每年與弟弟妹妹都會為爸爸慶生,2013年爸爸就對子女表示,每年生日只是自家人的聚會,他婉拒孩子在外面用餐的生日宴,希望將費用轉為與慈濟大家庭的成員一 起在環保教育站過生日。任鵬飛說:「我二弟是皮膚科的醫生也是基督徒,爸爸想用這樣的因緣,讓二弟體會什麼是佛教,我們都順從他的意思照辦,他覺得今年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生 日慶祝會。」慶生當所有的家庭成員二十多人,連同環保志工共計一百多人在環保屋為他慶生。

任鵬飛覺得爸爸雖然是八十三歲了,每天快快樂樂當全職環保志工,回到家裡面也會用毛筆抄寫經文,精神有了寄託,反而啟發他老人家的智慧,任鵬飛說:「我祝福爸爸身體健康, 精神沒有什麼掛罣、沒有什麼煩惱,可以生智慧。」

◎典範 安住願力

近四年來,不論刮風下雨,他總是風雨無阻,如同上班族,每週有五天都在環保教育站耕耘,固定從早上七點左右一直做到下午四點多,直至當天的環保屋的回收整理工作結束才會回 家,到環保站成了任爸的精神寄託,習慣說臺語的任爸說:「人有心靈寄託比較要緊,好比說我現在做習慣了,早上吃飽了,我就會想要來這裡,我是抱持著過一天,就是賺一天的心 境過日子。」

當有人問起任爸,你的歲數都這麼大了,為何不在家裡享福?喜歡與人開玩笑的他,就是回答提問的人:「那是要在家等死嗎?」任爸表示,現代的老年人都有一個通病,只要在家一 坐在沙發上,不到五分鐘就打瞌睡了,若是打開電視,不一會兒工夫,就不是看電視而是換成讓電視看了,睏了要去床上睡,結果上了床卻又睡不著了。任爸還說:「我每天來這裡做 環保,就像運動一樣,對身體很好,有沒有功德我不知道,我感受到是我的身體更加勇(更健康)。」

任爸自詡以前脾氣很差,不高興時開口就是三字經、五字經(不好聽的話),後來做慈濟,才知道要懺悔,改惡習與人結好緣。環保站大約有八成都是年紀較大的志工,遇到有人在語 言上衝突,任爸會用四兩撥千金的方式,承擔善知識,軟化大家的磨擦,及時化解尷尬。

志工洪天銘就提到志工都有自己的習性,難免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所以有時候在講話上,多少會有摩擦,但是摩擦來的時候,不是說為了自己本身的利益,而是為了整體環保站要如何 做?要如何改善? 但是,任爸總能夠以長者的身份,用很和緩的方式跟大家解釋,轉一個心念,把它自然的轉化。環保教育站午齋休息,眾人泡茶意見溝通、討論,無形中,任爸會 將這些師兄箍(圈)起來,也因受到大家的敬重,他會適時將上人的法與眾人分享,讓大家了解做環保也要有人文。

剛隨師回來的洪天銘就發現環保站不一樣了,他說:「我們環保站的人文又提昇了,真的很高興,任爸雖然已經八十三歲,但他對於環保菩薩招生很用心,而且,在帶動的時候,不會 去傷到對方的自尊心,他真的是我們的寶,大家要好好的珍惜他。」

圖左 : 年紀已八十三歲的任得意,也能煮出又香又好喝的咖啡。[攝影者:蔡翠櫻]
圖右 : 任得意(右)與兒子任鵬飛(左)一同練唱自編的〈快樂做志工〉。[攝影者:蔡翠櫻]

圖左 : 任得意自編歌詞〈快樂做志工〉,鼓勵大家出來做環保志工。[攝影者:陳麗春]
圖右 : 高齡八十三歲的任得意,身強體健每週都會開車到南港昆陽環保點載資源回收品去轉賣。[攝影者:沈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