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文和國小環保講座 有感受還有得做

文和國小環保講座 有感受還有得做

E-mail 列印
臺南市關廟區文和國小在每個學期結業式前,都會安排學生投入社區服務戶外教學,今天(1/15)早上八點三十分,全校師生共有85人齊聚在學校視聽教室,聽取慈濟志工安排 的環保講座。結束後,一起步行到關廟布袋環保教育站體驗資源分類,以雙眼、雙手感受推動環保愛護地球,珍惜有限資源的迫切。

校長王文亮由新營調任至關廟文和國小服務至今已有四年,因平常慈濟志工經常與學校老師互動,所以對慈濟人文精神很認同,他說:「第一次聽到志工帶來的環保講座,內容安排得 非常豐富,志工與孩子的互動很好,往後希望能藉由這樣的帶動,讓校園人文與慈濟人文相結合,一起為社會盡心力。」

影片中,島上的鳥類群居和樂生存著,但是,當地球環境生態逐漸被人類破壞,鳥群開始覓食困難,幼鳥們覓食更不容易,只能不斷地用尖尖的小嘴在鳥媽媽的口裡尋找食物,為了果 腹,牠們在海裡找到了人類帶來的垃圾。

當牠們受盡摧殘曝屍於海灘時,解剖牠們的肚子才發現,盡是些誤食的寶特瓶瓶蓋、塑膠袋等。人類不只帶走牠們的食物鏈,也帶走牠們的生命,但牠們始終無法表達心中的不滿,只 能任憑宰割。

每當風雨來時,大家心裡都會說:「拜託!不要下那麼大的雨,可以小一點,再小一點嗎?」其實,我們心裡都知道此刻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人類對大自然所造成的災難是日積月累從 不停歇,卻總要在大自然反撲時,才想商量、想讓災害打折扣,講師曾美蘭細數著一般人認為合理卻極不正確的行為。

趁著課程內容還停留在大家腦海中,志工立刻帶隊前往做環保,讓環保站成為實作教室。

謝美娥老師戴著手套教導學生們做分類,同時分享著:「我們只是一所不到一百人的小學校,志工們為了一場環保推動講座,卻能出動這麼多人幫忙,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自己在課 程中看到影片內容,知道原來每餐吃剩的食物竟成為窮人的一餐,當他們將收集到的食物裝入桶內,抱著裝有廚餘的桶子載回家時,孩子們馬上衝上前迎接食物的到來。用餐前,全家 人還虔誠的一起禱告,感恩能有眼前的這一餐,這一幕讓美娥老師流下了眼淚,體會原來自己是很幸福的。

附設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後走到環保站的,志工及老師為他們一一戴上手套及口罩,見他們五指用力張開仍無法撐起成人尺寸的手套,帶手套時雙眼注視著已加入分類行列的人群,每個 人都迫不及待想趕快加入。

校長的兒子王奕翔在分類時,總是抱著大把的回收物往籃子裡丟,因為他以為現在是垃圾被丟了滿地,要趕快把它收拾乾淨;經過志工的解說他才知道,原來垃圾要經過分類,才能讓 資源做有效再利用。隨即又見他拿起酒瓶,問志工說:「這酒瓶可以回收嗎?」當他了解後,就專心在回收堆裡尋找「酒瓶」的踪跡。

奕翔說:「剛上過環保的課程接著又來這裡學習,才知道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回家以後也要開始做分類,一起救地球。」

慈濟志工再次回到教室探望時,美娥老師班上的學生總共有十位,每一個都比自己的孩子相處的時間還要長,彼此的距離是如此的貼近,美娥老師說:「我很幸福,可以專心照顧好每 一位學生。」

課程講師曾美蘭分享,不論在任何地方,她只要有時間一定把握機會「說環保」,深刻感受環保一定要年輕化,向下扎根,地球的未來才有希望;雖然現在看不到成果,但只要這顆善 的種子植入孩子的心中,相信總有一天會發芽,共同期待收成的那一天。

圖左 : 校長帶領老師及全校學生85人,一起步行到關廟布袋環保教育站體驗資源分類。[攝影者:陳令凰]
圖右 : 志工及老師為他們一一戴上手套及口罩,帶手套時雙眼注視著已加入分類行列的人群,迫不及待想快快加入。[攝影者:陳令凰]

圖左 : 實作前分站解說,學生仔細聆聽。[攝影者:陳令凰]
圖右 : 王奕翔在分類時知道酒瓶是可以用的資源,就專心在回收裡尋找「酒瓶」的踪跡。[攝影者:陳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