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部落頭目訪慈濟 盼學慈善農耕

部落頭目訪慈濟 盼學慈善農耕

E-mail 列印
午后時分,天空灰濛濛的。北區近二十位農耕志工正在慈濟三峽園區,就慈善農耕區種植面積的大小,水資源的取得,以及該種植那些蔬菜等議題進行討論。會議結束前,三鶯部落的 頭目林光福和他的弟弟林添福,以及部落族人等前來參訪園區內的慈善農耕區,作為該部落推動有機農耕的第一步。

三鶯部落位於三鶯大橋下的邊緣地帶,居民都為阿美族人,他們大部分靠做板膜工維生,也自己種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2013年10月間,慈濟北區人醫會開始關懷原住民部 落,因此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之前謝(國榮)師兄有來過部落,當他知道族人種的菜都灑農藥後,便告訴我,蔬菜沒噴藥也可以長得很好,但要用不同的方式種植。」這之後,有機栽種的想法一直在頭目腦海中 盤旋,有了想法,但卻不知道該該從何做起。幾個月過後,他決定踏出學習的第一步,參觀有機農場,於是與謝師兄相約,到三峽園區參觀慈善農耕。

「這是我們護育前的土地,裏面埋著很多的化學物質,玻璃罐、塑膠瓶、廢布、家庭垃圾、石頭等,經過幾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樣貌。」看著海報上慈善農耕從無到有的景象,再聽 著農耕志工王添發的解說,頭目兄弟倆讚歎不已,更堅定他們想學有機栽種的決心。

「部落菜種了這麼久,應該改變種植方式。」頭目直言,族人種菜都灑農藥,雖然知道這種方式不好也不對,但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大家的觀念與做法。他強調,一定會好好學,自己 先學會再回到部落去推廣。

◎神奇的忌避植物

走進慈善農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忌避植物區,其中澳洲茶樹長得特別高大。 「哇!好香喔!」志工折下一串葉子搓一搓,或直接搖一搖,再遞給頭目請他們聞一聞,一陣陣撲鼻的香味,讓參訪的族人露出此起彼落的驚嘆聲。

「這些是做什麼用的?」頭目好奇地問道。

「這是驅蟲的忌避作物。」農耕志工陳明福接著說明,農耕隊就是種一些忌避作物,藉由它的特殊味道,讓蟲蟲因為不喜歡而遠離農作物。也可以將它搗成汁再稀釋噴灑在農作物上, 同樣能達到預防某些病蟲害的效果。

「澳洲茶樹是不可以喝的茶喔!它也有消毒的能力。這幾欉就是芳香萬壽菊,除了驅蟲,也是很好的香草茶作物。」陳明福一一向頭目及族人說明,也讓大家聞一聞每一種作物的味 道。

「我知道,這是薄荷。」味道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卻是親眼目睹才知道薄菏的長相。

「這個是什麼?」農耕志工緩步往前再摘起另一種作物。

「這個我知道,它長的像茅草,嗯~但想不起來它的名字。」頭目指著地上的作物脫口而出。

「這就是檸檬香茅,這些是迷迭香、馬鞭草、香峰草,它們都可以泡成香草茶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芸香,它的味道很濃,只要在芸香欉中工作一段時間,站起來就會覺得頭暈, 好像血壓下降了一樣。」大家聽完忍不住摘一小葉湊到鼻子前:「哇!味道真的好重!」

◎植物的保健丹

走走又停停,不覺已到了田埂的盡頭,慈濟志工指著一片參差不齊的小花海,向頭目、族人解釋道:「農耕隊在這裡種植只有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要如何種出好作物?我們秉持著慈 善農耕的理念護育大地,以恢復大地生命力,才能種出安全健康的農作物。」陳明福續加說明,這些都需要時間,每隔一段時間,農耕志工就會種植綠肥作物,在它們稍為長高時,就 把它打到田裡去當肥料,同時增加它的有機質。

「有機質很重要,它會讓土質鬆化,也就是讓土壤中含有某些空氣;它的作用很大,不僅讓排水性更好,作物的根容易伸長,還能延長肥力的時間,長出蚯蚓及微生物菌。」陳明福強 調,這些過程對農作物的幫助很大,它長的健康,自然就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就像小孩子一樣,飲食均衡而長的健康,自然比較不會生病。

「大家猜猜看,開紫色花的是什麼植物?它很有名喔!」陳明福賣個關子,激發大家的好奇心。

「它是魯冰花!」見大家一臉疑惑,志工直接公佈答案。 「哇!原來這就是魯冰花喔!還是第一次看到呢!」大家爭相拿起相機拍照,再繼續聽志工解說。它是冬季的綠肥之一,有根瘤菌,是氮肥的來源,也是很好的觀賞作物。今年農耕區 首次種植油菜花,撒下種子後約一個多月就會開花,魯冰花則要兩個多月才開花,這兩種作物的花期都比較長。

「今天真的增廣見識了!」一行人邊拍照邊聽解說,點頭如搗蒜的模樣,便是他們心情的最佳寫照。針對頭目的需求,陳明福特別加強慈善農耕的農法。

「綠肥的作用有一個重點是『微生物菌』,一般慣行農法,都是靠施化學肥料和噴農藥,長期下來土壤就失去生命力,也就是失去了微生物菌。土壤酸化後變得硬且不易排水,作物的 根不易長得深去吸收各種元素肥料,而變得懶惰只吸收較表土的化學肥料,當然就顯得脆弱而容易被病蟲害攻擊。」陳明福再次說明,因為作物被攻擊只好噴農藥,除了肥料容易被雨 水沖掉,施肥過多又衍生硝酸鹽。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受害的還是農民和消費者,未蒙其利而雙雙受害,因此慈濟才會以慈善有機農耕的方式來耕作。

幾位農耕志工都是在做中學來累積有機農耕的智識,他們一致認為有機質是微生物菌的食物,會慢慢分解而轉化成肥料元素讓作物吸收,因此有機土壤不但不需要經常施肥,還會引進 蚯蚓而產生共生。作物在這種土壤中生長不但健康,抗病蟲害的能力增強,自然不需噴農藥。

介紹完此綠肥的意義後,陳明福順手拿起一把泥土,把它捏成一長條狀,藉此說明辨別土壤好壞的方法。他說:「大家都知道『壤土』最好,但該如何來辨別它呢?首先把土壤打成粉 狀,澆些水微濕後把它捏成條狀緞帶型。再用拇指慢慢往前推出,緞帶就會依不用土質性而掉下來,一推出就掉下來的就是『砂土』,再往前一點0~2公分的為『壤土』,2~5公 分的為『粘質壤土』,大於5公分的則為『粘土』」這專業的知識,也是他四年來累積的成果。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此時天空突然下起雨來,大夥快步往室內走去。雖然只有兩小時的交流,但頭目及他的弟弟林添福都表示收獲滿滿。

林添福告訴志工,市政府即將要撥兩公頃的土地給三鶯部落,這是全臺原住民第一次做示範的部落。兩公頃的土地中,一公頃是耕耘區,另外一公頃則作為生活機能,並結合有機栽 種。但部落欠缺有機耕作的常識,因此才期望能到慈濟學習。他強調,會先在部落實行,如果有了成果,他們會去回饋給其他的部落。他強調,無論如何都要改變原住民的舊思維,昇 華大家對有機種植的觀念,不要再用含有化學成分的肥料及農藥。他想讓更多的部落知道,有機農作不緊對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對健康更有幫助,他期望族人都懂得去珍惜這個唯 一的地球。

圖左 : 看著海報上的景象,再聽志工王添發的解說,更堅定三鶯部落頭目(右二)想學有機栽種的決心。[攝影者:涂鳳美]
圖右 : 農耕志工陳明福(左)說明,農耕隊種植一些忌避作物,並藉由它的特殊味道,讓昆蟲因為不喜歡而遠離農作物。[攝影者:涂鳳美]

圖左 : 三鶯部落頭目(左二)帶著族人,第一次到三峽園區的慈善農耕區參訪,期望改變部落族人施肥、噴灑農藥的種菜習慣。[攝影者:涂鳳美]
圖右 : 大家耳熟能詳的魯冰花,卻很少人見過它的真面目,三峽園區農耕區,今年第一次試種。[攝影者:涂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