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一隻小小鳥 送愛飛千里

一隻小小鳥 送愛飛千里

E-mail 列印
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在花蓮靜思精舍擔任接待的慈濟志工羅美珠,得知慈濟人即將組團趕往重災區奧莫克市、獨魯萬市賑災,她毫不遲疑地報名參加。歷經一個多月的賑災旅程,她 把災區所見所聞、滿目瘡痍、人間煉獄的情形,藉書軒心靈講座告知大家,期待富有愛心的人都能伸出援手去救助災民。

◎藍天白雲 美麗海岸

獨魯萬市面臨太平洋,白晝藍天白雲高掛,黑夜大地靜靜沉睡,綿長的海岸線上,椰子樹迎風搖曳、海浪一波波輕打著海岸;它是Leyte省的首府,有二十萬人口,沿著海岸線延 伸到市中心區,港口附近是一大片市場,販售各式商品。市民住的房屋是簡易的木造房,少許二樓平房是鋼筋水泥造,大部分的屋頂也是由鐵皮、帆布、稻草覆蓋而成,有些漂亮的平 房散佈在其間,從空中鳥瞰,它是一個美麗的海岸都市。

五年來從沒颱風的獨魯萬,被有史以來世界上第三大颱風「海燕」摧殘,風速最高360公里,浪高15公尺;獨魯萬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吹倒,即使是水泥造的屋頂也被掀起,路樹 全被吹倒,三艘遠洋大貨輪被海嘯推往岸上,壓垮了一棟堅固的水泥屋,屋內避難的五十人全部羅難。

臺灣愛心物資於11月12日就運抵菲律賓重災區奧莫克市(ORMOC CITY),菲律賓慈濟志工親手將環保毛毯、白米交到災民手中;人醫會也提供義診,為災民施打破傷 風、傷口縫合。志工擁抱災民,膚慰受創的心靈;15日持續進行發放與關懷,並前進萊特島獨魯萬市重災區。11月18日第二梯次的臺灣賑災團啟航,羅美珠是其中的一員,到了 獨魯萬市,看到眼前如此淒涼的景象,眼淚就止不住了。

◎以工代賑 有效清理

「以工代賑」是這次賑災快速有效的方法,二十八萬人次工發揮了作用,因為當地災民熟知道路地形,容易清理。慈濟菲律賓執行長李偉嵩告訴災民,木料、鐵皮作分類,可作為重建 房子的材料,並交代賑災金僅能作為重建之用,「NO SMOKING、不賭博、不喝酒。」

賑工人數從第一天的六百五十人急速增加,從七、八千人,到一天最高三萬人。羅美珠不停地在路上來回走著,只因要膚慰災民受傷的身心。一路上看到的是堆積如山的廢棄木頭,碰 到人就鼓勵他們「加油!加油!」,並用菲語「馬不賴!」(加油的意思)來安慰,災民則馬上回應「慈濟!慈濟!GO!GO!GO!」

纖瘦的身子、疲憊的神情站在講台上,羅美珠述說她到災區,睡在冷冷的學校教室地板上,把草蓆摺成兩半重疊舖在水泥地上,雖然冷但是得快快睡著,準備明天早早起。洗澡又是另 一個難題,只有三間洗手間供幾十個志工使用,後來又來了一百多位,沒熱水只能洗冷水澡,晝夜溫差極大,只有晚上一點點時間可利用,衣服根本沒時間洗(因其他地方沒水)。

有一位非常瘦弱的年輕媽媽,哀求羅美珠給她賑工的機會,她急需要每天「以工代賑」的五百元菲幣,重建家園及家中生活費。羅美珠不忍她承擔代工的粗重工作,就請她幫忙作簡單 輕鬆的洗衣服的事。這位媽媽表示岀來工作的同時,九歲的兒子正在家中照顧三個小孩子。

香積飯、香積麵在賑災中發揮極大功能,災區幾乎全毀,沒有食物、蔬菜可烹煮,在初期的十幾天,餐餐以發電機的電接熱水器來沖泡;吃到簡單式樣的蔬菜,那是十幾天以後的事 了。酷暑濕熱的天氣讓人水土不服,許多志工中暑(俗稱著砂);擅長刮砂的羅美珠是志工們的救星,經過她的妙手一刮,解脫了大家的不適。她幽默的說:「這麼多的志工,沒給我 刮過的人沒幾個。」

◎持續的愛 迎向未來

從電視上看到志工羅美珠在重災區獨魯萬市待了一個月,帶領當地志工與災民烹煮香積飯,累計提供超過廿八萬人份的熱食,溫暖大家的心,膚慰災民的點點滴滴,令人敬佩。與羅美 珠同住在三重的陳淑燕,無意間看到新舞臺靜思書軒有一場心靈講座是志工羅美珠「當愛湧入菲律賓」的分享,就迫不及待的報名前來聆聽。

看著銀幕上一張張災區淒涼的照片,整個村落滿目瘡痍,形同廢墟,無一處倖免。慈濟人醫會及志工投入救援,給了他們最及時的身心靈的撫慰。只有愛能撫平傷痛,陳淑燕專注地看 著每一張感動的照片,她肯定的說;「相信慈濟人持續的愛,會讓災民們從悲痛中走出來,迎向未來。」

◎提起行囊 再次出發

就讀亞東技術學院的吳東昇同學,聽完羅美珠的賑災行,難過得說不岀話來,他擔心這些災民的未來如何走下去?當下發願要加入志工去救災。災民的心靈膚慰及家園重建,還有漫長 的路要走。第八梯次的慈濟志工正在獨魯萬接手中,羅美珠將於1月14日再次提起行囊,踏上獨魯萬,持續付出她對災民的關懷與真誠的愛。

圖左 : 新舞臺靜思書軒是一處提供讀者涉獵知識的平臺,心靈講座則是講師與聽眾對話的橋樑。[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 資深志工羅美珠分享她到獨魯萬賑災行的悸動。[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 銀幕上是一張張災區的照片,整個村落滿目瘡痍,形同廢墟,無一處倖免的淒涼場景。[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 吳東昇同學(左)聽完羅美珠的分享,當下發願要加入志工去救災。[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