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泰國 給孩子希望 不會一次就走

給孩子希望 不會一次就走

E-mail 列印
每個月的關懷時,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兒童節」,其他的孩子一年只有一次兒童節,可是泰國瓦保育幼院的孩子,每個月都有慈濟人為他們舉辦兒童節。

三十幾年前,「瓦保育幼院」裡孩子的爸爸媽媽因戰爭而往生,偵察兵帶著約三十五位無依的孩子到瓦保寺托育。現任逾八十歲的住持烏堤(Prakhu Wutthi)說,漸漸 地,居住在山上、家庭貧困、身為少數民族的父母得知孩子在這裡,不僅能夠過生活,還能夠免費得到小學至高中的教育機會,紛紛將孩子托到瓦保寺,目前瓦保收養了約兩百六十五 位孩子。

◎看見瓦保需要 給他們一個未來

「給兒童們一個未來。」志工們將每個孩子視如己出,泰國慈濟志工李炎然說明,慈濟曾於1995年前往紅統府的沙繳孤兒院(Orphan Support Place And Bepoor Wat Sa Kaeo)關懷兩次,透過該院住持法師的介紹,得知另一所位於寺廟裡面的「瓦保育幼院」(Wat Botworadit)亦待人援 助。

李炎然說:「在泰國,很多人都認識沙繳孤兒院,所以常常有人前來關懷,而沙繳寺廟住持看到慈濟人是持續來關懷孩子,就向慈濟人說,沙繳孤兒院附近的『瓦保』也收養了一大群 孩子,泰國人很少認識『瓦保』,那邊的孩子更可憐。」

1995年10月15日,慈濟志工李炎然、王國珍及所屬員工三人就前往「瓦保育幼院」,了解他們的需求。

泰國人有供養僧侶的習慣,瓦保寺廟除了是僧侶的道場之外,還養育了將近三百位孩子,這所寺廟不只是居民「心靈」的依賴,更是這群弱勢孩子「生活」的依靠。寺廟成了這群孩子 的「家」,還提供他們教育的機會,期盼藉由教育走出困境人生,迎向希望的道路。

泰國慈濟志工們回到曼谷後,就將所見所聞與其他志工討論,達成共識伸出援手,為這些孩子提供長期的關懷,無論是協助修建男童宿舍、宣導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曾為就讀大學的瓦 保學生提供助學金與獎學金。

◎慈濟是做永遠的 給予比付出有價值

認識慈濟近二十年、曾經常住於瓦保育幼院的批實(Phisit Hanpongcharoen)及他那鵬 (Thanapong Wongnapapaisan),對慈 濟人的印象依然清晰不曾忘記。

志工謙卑有禮的態度、慈悲的眼神、溫馨的笑容及歡樂的互動,充滿著孩子們在家缺乏的感覺。慈濟每個月去關懷時,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兒童節」,其他的孩子只有一年一度的兒 童節,可是瓦保的孩子每個月都有慈濟人為他們舉辦兒童節。志工帶來的各種團康活動,一邊玩遊戲,一邊學習生活知識與道德觀念。

批實與他那鵬都說,剛開始對志工的感覺不是很特別,因為常有善心人士不定期為他們發放物資,心中認為慈濟也跟其他團體一樣,只是一次性地布施而已。後來經過長時間見證,志 工的關懷讓他們感覺到,雖然自己從小就離開家鄉、離開父母懷抱,可是還能擁有這一分慈濟人的陪伴與關懷,這種貼心的愛,讓他們很自然地稱呼志工為「慈濟爸爸、慈濟媽媽」。

他那鵬感動地說:「慈濟不只是把生活用品發放給我們而已,還用『愛』來陪伴與指導我們,慈濟人讓我們感受到,愛心比『給予』更有價值,這才是真正的『付出』。」時間已見證 慈濟的愛是永遠的。

◎提供教育補助 完成人生夢想

慈濟除了補充孩子們缺乏的生活日用品,同時送上貼心關懷外,還補助他們上大學的費用,批實及他那鵬說,在瓦保學校高中畢業後,都能夠考上距離瓦保約三十公里 (約三十分鐘 的車程) 的大城府師範大學。

上了大學,生活費用比高中還高,因為家庭經濟貧困的關係,無法實現他們上大學的夢想,他們要自食其力。從高中開始,他們倆除了上課時認真學習,還跟著學長們利用晚上與週 末,努力到餐廳當服務員工作賺錢,點點滴滴的收入成了他們大學的學費。

看到他們確實是很用功在求學,志工伸出雙手,提供援助,每個月為他們發放助學金,幫助他們實現完成大學學業的夢想,讓他們能夠有今天的成就。

「慈濟助學金能夠幫助交通費,當時一天五十銖。」批實分享,有了這筆錢就不用擔心上學的車費問題,等於是「慈濟列車」載他直到大學畢業。

◎小小種子長成樹 飲水思源懂回饋

「大學畢業典禮」是他們生命中最榮幸的日子之一,除了真正的家人歡喜圍繞他們身邊,還有慈濟爸爸媽媽一起為他們祝福。

由於良好的培養,讓瓦保的孩子能夠得到完美的人生,善的種子也在批實及他那鵬的內心發芽茁壯。自小從泰北清萊府來到紅統府瓦保寺廟,逃避貧窮之苦,尋找更好的生活,因為不 間斷地毅力,讓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現在有了穩定的工作,能夠走出貧窮之苦的生活,成為父母及家人的依靠。

批實目前是慈濟泰國分會訪視組同仁,因為曾經經歷過貧窮之苦,對於苦難人有著更深的同理心,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用心關懷照顧戶,雖然身為職工,可是心裡卻有 著滿滿的志工精神,視年紀較大的志工們為己親,隨時樂意補位。

在曼谷市一所學校管理電腦系統的他那鵬,雖然不是在慈善機構上班,可是慈濟在瓦保將近二十年,讓他也受到慈濟的關愛影響,認同慈濟人所作所為,包括曾經參加培訓慈青的課 程,讓他學習到慈濟「付出無所求」的理念,若分會有需要人力支援,他也很歡喜地前去協助,跟志工們共同努力,以身體力行的實踐,回饋志工的愛心。

從偏遠山區來到瓦保育幼院的孩子,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他們能夠衝破層層難關,努力走出困境,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曾經受關懷的小小種子,現在已經長成茁壯的大樹,志工感 到非常安慰與歡喜,同時也感動於他們能夠轉而成為一位手心向下的人,願意一同為社會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圖左 : 經過了將近二十年,他那鵬(左二著慈青制服)跟慈濟志工相處的日子,依然印象清晰不曾忘記。[攝影者:慈濟泰國分會提供]
圖右 : 雖然從父母懷裡離開家鄉,可是還有這一份慈濟的愛心陪伴及關懷,孩子們早就將慈濟人當成家人,所以都稱呼「慈濟爸爸、慈濟媽媽」。 [攝影者:泰國分會提供]

圖左 : 大學畢業典禮除了真正家人歡喜圍繞他們身邊祝賀,還有慈濟爸爸媽媽一起為他們祝福。圖左二為批實,右二為他那鵬。[攝影者: 朱曉玲]
圖右 : 他那鵬(右一)曾經參加慈青培訓課程,學習慈濟「無所求的付出」的理念,若分會有活動,他都歡喜協助,共同完成工作。[攝影者:文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