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悠遊環保 陽光沙灘綠大地

悠遊環保 陽光沙灘綠大地

E-mail 列印
清晨六點,天空尚未濛亮,高雄靜思堂的寮房,業已熱絡一片,第一天安單(住宿)於此的一百一十一位青年志工,終於開始體驗營隊規律的生活作息。而昨天(2/6)所剛剛才教 導的摺棉被技巧,也正式地應用上場。不論這些「棉被饅頭」的發酵程度如何,二摺、三摺的摺被方式,總算並沒有被遺忘。

◎青年小菩薩 歡喜準備齊付出

簡單而忙碌的清洗過後,緊接著就進行了「早操」活動。遠處白霧依稀,近處人影婆娑,在三樓講經堂外迴廊以及露濕的棧板區,學員正在進行早操活動。四十分鐘的早操,對這群學 子而言,可能已經屬於遙遠的記憶了,它不僅驅走了睡意,也為今天的淨灘和環保站實作,奠立了一個良好的體力基礎。

早齋過後,這群青年志工體驗營的學員,便已整裝完畢,專注地聆聽志工行前說明,準備環保一日行。授袍儀式場面十分莊嚴,大隊輔隨著音樂緩緩走到學員身旁,將背心傳予學員, 而學員們也恭敬地一一穿上。

慈濟志工背心是小袈裟,穿上背心就代表是慈濟人,應有慈濟人的威儀。領隊溫玉香於行前愛語祝福:「行志工,別忘了自己的行為,要動作輕聲如空氣。」她也以慈母之心,叮嚀大 家在付出時,也要小心注意安全、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

「動手做環保,青年心不老。齊心去淨灘,世界更美好。」大家一起在大愛廣場,以充滿活力的聲音呼喊口號。「陽光下,迎著微風,讚嘆生命多麼美妙……」,今日的天氣如同營歌 的歌詞一般,陽光煦煦、微風吹拂,祝福這群充滿活力的志工菩薩,在力行環保的同時,也能發現生命的美麗。

「白浪滔滔我不怕,掌起舵兒往前划,來到林園去淨灘,勤耕福田笑哈哈。」吳世軍學長用生動的表情、活潑的肢體動作,帶領大家一起唱這首改編的有趣童謠,使得這趟志工行充滿 歡笑輕鬆的氣氛。

◎往日憶情懷 綿延沙灘已不再

在前往林園的遊覽車上,志工媽媽黃雪惠分享說,她四十多年前就曾到林園的海灘玩,當時她只有八歲。她到海邊喜歡撿拾小螃蟹,並且將之放在透明玻璃罐中觀賞,結果這些螃蟹幾 天後就死掉了。當時她認為很好玩,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懺悔,所以她特別告誡這群青年志工,到海邊可以觀賞小螃蟹,但不要去抓它們。

在林園的「北極殿」(寺廟)前面,一道四、五公尺高的水泥造物堤防,隔離了前瞻海洋的視野。沿著水泥階梯往上走,一片遼闊的海面,頓時出現在眼前。雖然記憶中的潮聲依舊, 但是曾經的美景業已不再,沙灘上凹凸不平,多的是漂流木、石頭和碎屑雜物。

舊地重遊,黃雪惠發現兒時記憶中的美麗沙灘不見了,當然小螃蟹也不見了。黃雪惠回憶說,以前的沙灘是長長寬闊的一大片,她就在外公的護衛下,在沙灘上奔跑、嬉戲,不像現在 僅剩下窄窄的一條沙灘線而已,這是海浪不斷侵蝕的結果。

為了讓海岸線不致於繼續後退,乃在五十公尺外的海邊,以消波塊築起了一道人工堤防。這道堤防其實並不美觀,雖然降低了侵蝕的速度,但也破壞了原本沙灘平整柔順的美感。更何 況此處並非是河川出口處,沒有河流泥沙可資挹注補充,因之也就無法擴展沙灘的面積。

◎從心細膚慰 重現沙灘舊風華

在「北極殿」前的廟庭中,這群穿著慈濟志工背心的青年志工,分成四個群組,細心地聽著課務組人員的工作說明。在向神明禮敬之後,便分成兩路循著石階登上堤防,按事先所分配 的區域,著手進行沙灘垃圾的撿拾工作。

陽光普照,海風徐徐,志工戴著手套,有的手持夾子,有的拿著袋子,分散於沙灘各處,撿拾沙中的各式垃圾。沙灘鬆軟,行走不若硬地般平順,也算是一個新的體驗。除了表面的垃 圾之外,這群志工也設法撿拾無法分解的塑膠及保麗龍的殘片垃圾,甚至於埋在沙中或是棄置的消波塊縫隙中的垃圾,也不放過。

不畏陽光炙曬,志工菩薩們用雙手撿起大大小小的垃圾,越撿越起勁,越撿越歡喜。時常聽聞帶隊的慈濟志工大喊:「來喔!這裡還有!」大家想盡辦法,同心協力,以歡喜之心淨化 這片大地,無不期望儘量讓沙灘恢復往日的風華。

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淨灘活動後,總共撿拾了近一百四十公斤的垃圾,其中可回收物有五十七公斤,不可回收物約八十二公斤。而這些可回收物,將送回林園環保教育站,再進行細部的 分類。

第三小隊的吳翰泰表示,原本看沙灘除了漂流木和石頭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垃圾,可是在消波塊縫隙裡,卻發現有很多的塑膠袋和針筒。清理完沙灘之後,他並不感覺得累,因為看見 沙灘乾淨了,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在這些撿拾的垃圾之中,最為怵目驚心的就是漁網,整張的漁網不知何種原因被棄置,也不知原先係被棄置於沙灘或是海中?它一定是經由人為拋棄,而且這個人,說不定還是居住在 林園地區或附近的人。以自己之手,污染著家鄉的生態環境,直覺真的有些情何以堪!

淨灘,也讓自己的心一併整理,回歸清淨。以海邊的物品為素材,以膚慰大地為主題,學員努力完成沙雕作品。第一小隊做出火山,噴出的不是滾燙的泥漿,而是以葉子代表滿滿的綠 色資源,環繞大地生生不息。第十一小隊做了一隻手,象徵用手捧起大地,與大自然親近。

◎勤手做環保 青年之心永不老

環保站的志工,以簡單的環保賓果遊戲,讓大家分辨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學員開始分類,透明塑膠盒、報紙、寶特瓶……,林林總總的回收物讓學員眼花撩亂,有些不常見的回收 物,更讓他們分辨不清。另一邊的學員們,則忙著拆解錄音帶、插頭上的鐵片、切銅線鐵塊,體驗過後,才發覺回收分類和拆解工作,得花不少的工夫。

第十一小隊徐依婷表示,「藉由遊戲的方式,讓回收分類變得好有趣,師姑師伯們已有多年經驗,手腳比我們俐落很多,覺得他(她)們好厲害。」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慈濟志工黃漢旺,介紹由六千二百三十支寶特瓶和鐵骨架蓋成的環保屋,裡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品,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他表示,大愛科技生 產的毯子、衣服,都是由寶特瓶製成。只要轉一個心念,就算是用完即丟的垃圾,也能讓它們變成珍貴的寶物。因此,黃漢旺特別強調:「人多是非多,把是非化成智慧,把大愛應用 於生活中。」

第三小隊的吳翰泰很讚嘆這間環保屋,他發現寶特瓶中間是用熱熔膠所黏接,感覺蠻有創意的。他到環保站之後,才發現垃圾不僅是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而已,在這裡竟然可以 分成二十多種回收物。

在拆解區的環保站站長陳龍雄也表示,為了顧及環保志工的安全和拆解的便利性,從環保教育站成立十三年來,他已經自行研發了一系列的拆解機器。因此,這裡的可回收垃圾,幾乎 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回收率。

淨灘、做環保,今天完成了,明天會不會又滿地垃圾是個未知數,至少我們願意行動,用心去做。只要是對的事情,跟著自己的心走,安住自己的心,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就會很不 一樣。

第10小隊葉又甄同學:「待在家裡太久,見過世面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幸福。我也該踏出第一步,不當溫室的花朵。」

在揮別林園環保教育站之前,所有營隊和環保站人員,一同在大門廣場拍攝大合照,為這難得的一日環保行,留下美好且難忘的記憶。頓時,「2014慈濟寒假青年志工體驗營,高 屏梯,環保讚!」的呼聲,響徹整個的環保站……

◎竹筒賦新命 不忘上人悲憫心

為了延續這份環保之行的感動,晚上特地安排進行一個小時的「環保手工藝」課程。希望將這份的感動,將之繪畫於竹筒之上,隨時砥礪自己,莫忘這份初發心。

竹筒歲月,是證嚴上人起悲憫之心,集結數名婦女,開啟慈濟大門的重要象徵。慈濟志工高秀珍,侃侃而談有關上人與竹筒歲月的故事,期望大家成為手心向下的人,珍惜生命,發揮 生命良能。用最真、最誠的善念付出,轉迷為悟、淨愛無私,以真誠之心涵養智慧、發揮大愛。

聽完高秀珍的分享之後,學員便親手繪竹筒圖案,藉以用不同的形式,呈現自己的竹筒故事。每個人的心境有別,所繪畫內容也有差異,只是唯一相同的是他們認真而用心的表情。

第十八小隊張婕妤,將志工黃漢旺所說的「不忘恆持初發心」這句話,寫在竹筒上頭,期許將這份她最為深刻的法喜永記心頭。第二十小隊石沛仟發揮繪畫才能,畫出朵朵蓮花,期望 每個人都能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身心清淨而美麗。

第十小隊李佳珊表示,「能被人利用,是自己的生命具有價值」。白天的淨灘及環保站活動,讓她頗有感觸,她寫上這句「靜思語」勉勵自己。她也提出珍惜水資源不浪費、使用環保 餐具……,希望與大家一起來做環保愛地球。

第十六小隊將竹筒疊成金字塔狀,每一個畫好的竹筒充滿各種色彩,將彩虹般的夢想寄予其中。終究,一顆真心,一棵樹;萬顆真心,一片林。大家紛紛將這助人的善念投入竹筒之 中,日存善念,就從今天開始。

點滴竹筒,匯聚成愛。重要的並非錢的數目,而是每天付出的那分心力,就像海星與小女孩的故事,每天救一隻海星,累積下來便能改變幾十隻、幾百隻海星的生命。把握當下付出 愛,不只是提菜籃,更要擔起天下人的米籮,為社會、為眾生付出……

圖左 : 「環保賓果遊戲」讓大家分辨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學員無不熱心分類。[攝影者:程信誠]
圖右 : 以海邊的物品為素材,以膚慰大地為主題,大家齊力完成沙雕作品。[攝影者:程信誠]

圖左 : 學員用最恭敬的心,承接負有使命與精神的「迷你袈裟」志工背心。[攝影者:程信誠]
圖右 : 第十六小組學員完成並貼好封面之愛心錢筒後,把握當下付出愛,隨即發揮愛心,將愛投入愛心撲滿。[攝影者:張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