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看見親子幸福的力量

看見親子幸福的力量

E-mail 列印
「當學校開始通知我說,『欸,妳女兒翹課。』我那時才驚覺,原來我女兒已經路走偏了,你知道嗎!那種心情讓妳工作做不下,飯也吃不下,一個月下來,自己的頭髮也整個都白 了。」1月19日在雙和聯絡處,永和親子班的親職講座課程中,來自土城的慈濟志工楊又禎向與會的家長們分享她的人生故事。即逢家庭變故,為還債,她在粗重的印刷工作養育兩 個女孩,不論再大的壓力,她始終沒有皺過一個眉頭,然而孩子的叛逆卻曾讓她日夜牽腸掛肚。

為了讓學員透過傾聽,學習以同理心來幫助他人,體會「布施」來自於真誠心的意涵,課務團隊藉由親職講座及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期許以經驗分享及深刻的肢體語言,拉近親子關 係。

◎靜思生活劇 找問題真相

靜思劇場-阿布(三)真相眼鏡的故事中,敘述著男主人失業後,女主人開始迷信地求神問卜,燒紙錢、喝符水、做法事,惹得全家不得安寧,到最後因找到方法破除迷信,透過家人 彼此貼心的關懷與互愛才得以恢復幸福知足的生活。劇中男主人安慰著太太說,「只要有飯吃,我們就不會餓死呀!天若真的遢下來,我們就一起頂著呀!」孩子也貼心向媽媽說, 「我們都在這裡呀!不要擔心嘛!」

看完故事後,也是一家之主的家長陳奇文感受很深,覺得問題的真相其實簡單能懂,只是往往大家都不願意去面對而曲解了真相自尋煩惱。

張虹敏老師在結語時表示,世上沒有一件事是不會改變的,遇到困難該怎麼辦?這時後就要用智慧三部曲:看清問題、面對並接受問題、用理性的腦,做對的事。她祝福每個人,在生 活中都能用智慧面對問題、去除煩惱心。

◎角色扮演 探究同理心

「要靠近嘴巴啦!再靠近一點,她才吃得到。」在「甜蜜的負荷」體驗遊戲裡,孩子不曾餵過眼睛看不見的朋友吃東西,即便裹著硬紙板,假裝受傷的手,很勉強拿起了餅乾,一樣是 硬生生的舉高,但卻不知要靠近看不見者的嘴巴,在旁的同學看得心急,趕忙幫忙提醒。

影片中,一位從小得糖尿病的小女孩,為了生存必需每日施打胰島素,因而注定了一輩子都要與針筒為伍,面對這樣的逆境,影片中的陳孟筑卻有勇氣克服口腹之欲,且平安快樂的長 大,這樣的真人實事讓第九小隊六年級的郭榆鈞印象很深。在參與「甜蜜的負荷」遊戲中,更加體會到要將心比心,用同理心來對待別人。像以後遇到身體不方便的人,我們都要適時 的去幫助他。

「四方形上面有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上面有一個長長的長方形…」隊輔陳畏與幼稚園中班的胡耕毓,在「你說我畫」的遊戲裡中兩人一組,一人看圖說明、一人只能聽著畫圖形。陳畏 隨著耕毓有條理的說明,最後竟畫出與答案一樣的圖,讓她不禁開心地讚嘆孩子良好的表達能力。

即便每組圖形相同,但因每個人理解與表達能力的不同而各有不一樣的答案。而國小三年級的鄭伊辰看著一張幾何圖形拼湊出的房子圖案,迷樣的提示卻讓爸爸鄭仁舟不知從何畫起, 最後憑著自己的猜測畫完了,在分享時刻,兩圖一比照當然完全不一樣。四年級的李怡諄看著自己畫的圖也與答案不一樣時,更加肯定一定要說得清楚明白,才能畫出來。

透過「愛心小志工」的遊戲,三位家長分別扮演中風、受傷與難民的角色,讓孩子從桌面上找尋適合的食物來幫助對方。扮演難民的家長陳奇文,在孩子拿著麵條餵食時,由於動作太 快讓他沒有喘息的機會,連忙喊「慢點、慢點」;學員陳昭諺為了照顧受傷的人,卻因為拿錯食物,卻表達無法進食而開始自我反省,知道要幫助人之前,一定要先用心了解他的需 要。

孩子學習以感同身受的心情來付出,當受助者一句開心的謝謝,讓五年級的柯采蓁與劉薇也隨之起了歡喜心。當虹敏老師問起「為什麼受難的人接受幫助後會得到快樂!」不等采蓁回 應,在旁的好朋友劉薇馬上說「因為看到對方的需求,我們幫助他,看他快樂我們也會很開心呀!」虹敏老師也引導在場親子了解,「這就是有同理心,所以能應眾生需、拔苦予 樂!」

◎出離苦境 從轉念開始

在親職講座裡,楊又禎師姊分享如何從面對問題中,把愛找回來的人生故事。在近三十年的時間裡,歷經家暴、離異、為夫償債與孩子的叛逆行為,經歷這樣的人生,她如何轉念?透 過靜思語的智慧,讓她學會耐心傾聽,以柔軟心同理,不當一個「躁」父母,來找回孩子真純善良的心。她真誠地提醒在座家長,「生命的長度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慧命的厚度卻是你 自己可以決定的;用心做才有心得,誠心付出就有力量。」

彈得一手好古箏的楊又禎,曾經在苦惱孩子叛逆難教的困擾下,在臺北慈濟醫院大廳裡的菩薩前懺悔,既然無法教好自己的孩子,那就期許菩薩引導,讓孩子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並 發願要透過音樂當一位全職的志工。如今已過了七、八個年頭,當時叛逆的孩子如今也已結婚生子,連走在路上,都懂得會主動攙扶著不相識的老人家過馬路。楊又禎臉上洋溢著幸福 的光采向大家說,這不就是上人常常講的「有願就有力」,現場也藉著古箏演奏一曲「快樂的出帆」,期許在座家長也給自己發一個好願,並相約「菩薩道上我等你」。

第五隊家長駱貞臻聽完楊又禎師姊的人生故事後,心中滿是感動,覺得同樣是身為媽媽、身為女人,亮麗的外表竟然經歷那麼多的苦難,而那分轉念的力量,絕對是值得效法學習。第 九隊的媽媽曾惠芳則感恩志工用心的安排,從親職講座的課程裡,讓她也重新檢視與孩子的互動,學習如何改善親子間的相處之道。

在活動最後,家長陳貞君看著孩子很想上台分享心得,但因時間可能不夠而安慰孩子說:「把分享的時間留給別人,這也是布施;讓別人也有機會,這也是布施,不一定要錢才是布 施。」時時在生活中應用同理心,不只可幫助別人拔苦予樂,相對的也是幫助自己一份柔軟有智慧的慈悲心。

學習傾聽,不當一個「譟」父母,善用靜思語,則時時就能除煩惱,長智慧,讓親子間更加幸福美滿。

圖左 : 藉由角色扮演等體驗遊戲學習同理心,感同身受他人生活中的不方便,體會如何幫助身體有殘缺的人。[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 在親職講座裡,楊又禎師姊分享自己如何從面對問題中,把愛找回來的人生故事。[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 永和親子班第五次課程,隊輔引導孩子學習「布施」的真意涵,不在金錢的多寡,而是以感同身受的心,用智慧找對方法,隨時隨地都能幫助別人的那份慈悲的歡喜心。[攝影者:梁榮為]
圖右 : 「你說我畫」的親子遊戲,體會清楚表達與雙向溝通的重要。[攝影者:梁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