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曾遭逢家庭變故苦 用心訪視關懷

曾遭逢家庭變故苦 用心訪視關懷

E-mail 列印
「證嚴上人的期待,大家知道嗎?」社工林佩諭指出,個案的資料是慈濟的文史、也是歷史,需靠訪視志工做出來、累積下來。慈濟的每一項救助活動,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是由 志工親自進行﹔在受濟者最迫切需要的當下,施予援手,給予物質上的救助及心靈上的溫暖慰問。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濟慈善訪視已邁入第四十八年,由於國內慈善個案保護、能見度低,國人以為需幫忙的個案,慈濟人不關心,只著重 於國際救災。慈發處(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簡稱)去年開始研議規劃,將關懷成效好的個案,製作慈善關懷簡報。

2月7日(農曆正月初八)正是新春時節,臺北市中山大同區訪視幹事、志工與社工共四十八名共修,殷勤不懈怠,晚上在中山聯絡處一樓舉辦新案研討,期能拔苦予樂、成長慧命。

◎訪視不被境轉

志工葉麗雲有感而發的說,在訪視時案主是「憂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受案主狀態、行為等因素影響,使她的心境無法跳脫而起煩惱心。

螢幕播放證嚴上人開示:「在社會上,苦的型態不一,不離經濟問題、病苦拖磨、教育問題、心靈偏差等等,尤其現代人的心理病態愈來愈多,應該要加強以智慧去輔導;即使最終仍 無法輔導成功,也要運用智慧保持自心清淨,不受傷害。」為葉麗雲的問題做出最佳詮釋。

對此問題,在平安線擔任心理輔導義工,已有十多年的志工吳淑惠分享說:「電話輔導時自己沒有名字、只是個數字代號;僅能透過話筒傳來的聲音,揣摩對方臉色;曾碰到輔導對象 透過電話謾罵、發洩情緒。下線後也曾想,我無端受辱,何苦來哉?」但是被訓練要在十五分鐘內,情緒一定要整理完畢,才可再繼續上線;要前腳走、後腳放,要轉境、不被境轉。

◎有愛聞聲救苦

永遠忘不了1969年的中秋節,臺東卑南鄉大南村大火,造成四十七人死亡,一百四十八棟房屋燒毀。志工陳麗珍語帶哽咽說,也是她父親船難的日子,家中頓失支柱,經濟陷入困 境,蒙受家扶中心幫助多年,才得以度過難關。因親身感受過那種痛,瞭解案家的苦處,成為她日後投入訪視區塊的動力,更強調複查(居家關懷)的重要性。

志工陳麗珍同時強調,訪視工作、要親耳、親眼、親手、親腳來陪伴關懷;要用「愛」提供全方位的關懷,以尊重的態度、平等心、同理心,團隊分工合作及信守機構宗旨原則。」

克難慈濟功德會於1969年10月16日展開第一次大型發放,在人力、財務皆欠缺情況,募集衣物、發送毛毯,上人慈示,要以自己要用的心情來給別人,給最好的物資。當年的 大南村民感恩慈濟愛的關懷,妥善保存毛毯,於慈濟三十周年時,將臺麗毯送回慈濟為歷史作見證,是給訪視功能最佳的回饋。

過新年也要過「心」年,慈濟人放下身段、縮小自己,讓愛的能量從內心啟發,人人都是聞聲救苦的志工。要做一位大地農夫,把握時間佈善種子,遍植功德田。

圖左 : 社工林佩諭指出,個案的資料是慈濟的文史、也是歷史,需靠訪視志工累積下來。[攝影者:李建忠]
圖右 : 志工葉麗雲說有時受案主因素影響,使她的心起煩惱心。[攝影者:李建忠]

圖左 : 志工吳淑惠分享說:要前腳走、後腳放,要轉境、不被境轉。[攝影者:李建忠]
圖右 : 臺北市中山大同區訪視新案小組共修[攝影者:李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