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居家往診護生命 醫療團隊到你家

居家往診護生命 醫療團隊到你家

E-mail 列印
二月二十二日適逢星期六,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利用假日時間與訪視志工結合,走出醫院,走入社區,進行固定每月一次的居家往診活動。

遠處的奇萊山頭上覆蓋著皚皚白雪,就像是撒上白色的糖霜,襯著藍天白雲,美不勝收,一掃連日來的濕冷天氣,溫暖的陽光灑落大地,為這趟旅程開啟了美好的開始。

◎醫療團隊悉心守護 病人感動落淚言謝

這次的居家往診團隊由家醫科鄭秦妮醫師、居家護理師楊秀花、藥師黃欣怡、社工師蘇倚萱、慈發處國內慈善事務室社會服務組社工師尤毓嵐、慈濟志工陳鏗木師兄、黃啟財師兄、楊 寶月師姊、羅錦枝師姊所組成。

第一站來到文蘭村,這裡是太魯閣族的部落,一進門就看到原住民媽媽們圍著圈,正在處理新鮮的山蘇,而今天要探訪的老朋友,是今年四十八歲,罹患子宮頸癌第四期,且領有重大 傷病身分的顏女士。

居家護理師楊秀花疼惜的說,其實顏小姐很早就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狀況,但是礙於年邁的老母親重病,沒有其他人可以分擔照顧,顏小姐一肩扛起照顧媽媽的責任,直到去年媽媽離 世後,顏小姐才開始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

「妳進步好多,不用像上次坐輪椅出來,可以自己走出來呢!」看著顏小姐從住院時需長時間臥床,到現在能努力地一步步靠著自己的力量走出戶外,與顏小姐有著深厚感情的醫療團 隊與慈濟志工,給予顏小姐最熱切的鼓勵。

大夥兒閒話家常,醫療團隊謹慎地了解顏小姐居家照護以及就醫、用藥等狀況,貼心的醫療團隊發現,由於顏小姐去年五月接受手術治療,在左腹處有個「人工造口」,每次都需要人 協助清理,耗材便袋的費用頗高,對於只有依賴先生打臨工維生的一家人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醫療團隊立刻集思廣益,為顏小姐設法尋找較低年耗材的可能性。

楊秀花表示,要能具備一眼看到病人就知道包括身體、心理、家庭、環境等等可能的問題。因為,不管是對原住民家庭或一般居家,長期照顧的個案,一片尿布的錢都要斤斤計較,一 個抽痰管也要斤斤計較。「對他們家屬來講都是可以減少很多的負擔,這個也是我們需要去幫家屬想到的部份,也是對他們最直接的幫助。」

「無法言語,感激在心裡。我沒有辦法用言語表達,我只能心存感激,謝謝你們的善心!」醫護團隊像家人般的體貼與用心,讓顏小姐紅了眼眶,直說為了不辜負大家的關心與善心, 一定要自立自強,讓身體趕快健康起來!

臨行前,文蘭村的前村長夫人,堅持要往診團隊收下新鮮的山蘇,謝謝醫療團隊這麼細心的照護村民的健康!

◎母語溝通化隔閡 居家往診使命必達

與熱情的文蘭村鄉親道別後,接著來到銅門村榕樹半山腰上的馮伯伯家,崎嶇的小山路,大夥兒下車步行傾斜的上坡路,這可苦了大腹便便的社工師蘇倚萱,在大家的攙扶下,終於抵 達馮伯伯的家。知道醫療團隊要特地來看他,馮伯伯早就坐在門口迎接大家。

馮伯伯上個月才因為重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出院,看到熟悉的醫護團隊感到特別親切,團隊也藉著這次的居家往診了解馮伯伯的復原情形。

馮伯伯目前僅能以柺杖助行,又有胃穿孔、痛風等病況,因為考量到馮伯伯獨居且行動不便,無法照顧生活起居,出院後,社區志工與社工師尤毓嵐討論過個案狀況,決定商請鄰居協 助供餐、沐浴等照顧;更為馮伯伯原本簡陋的房子修復天花板、牆壁以及無障礙空間的廁所,讓馮伯伯有個能遮風避雨的舒適窩。

獨居的馮伯伯今年六十五歲,是太魯閣族人,因為重聽加上不熟悉國語的語言隔閡,由同樣是太魯閣族的居家護理師楊秀花擔任翻譯。

楊秀花護理師緊依在馮伯伯的耳邊,一再地重複醫療團隊的問題,就像是女兒跟爸爸說話一般,親切又溫馨。

「我是生薑手!」馮伯伯有著原住民特有的樂天個性,指著自己因為痛風而關節腫脹變形的手指,幽默的說這是「生薑手」,醫護團隊趕緊提醒馮伯伯不可再酗酒。

「伯伯,你的高血壓藥呢?」在測量完血壓後,醫療團隊發現馮伯伯的血壓高過正常值,詢問伯伯是否有按時服用降高血壓的藥,伯伯回說「我不知道去哪裡拿藥,就沒有吃藥了!」

一旁照顧伯伯的孫媳婦還接著說:「不然我的高血壓藥先借他吃。」這可嚇壞了大家,趕緊向伯伯與鄰居等人教導正確用藥觀念。

考量到伯伯不方便到醫院就診,鄭秦妮醫師將伯伯轉介給每星期四都會到鄰近的文蘭村崇光社區發展中心、米亞丸活動中心進行「秀林鄉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秀林鄉IDS計 畫)的家醫科陳志強醫師,為伯伯提供IDS往診跟後續健康照護的問題。

結束一個上午的居家往診活動,與會團隊就地進行訪視會議,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與慈濟志工就各自的專業提出個案評估。

藥劑師黃欣怡表示,在醫院裡無法得知病人在家裡的服藥情況,居家往診讓藥師能實際到病人的家裡了解病人藥物儲存、實際用藥的狀況,更能直接告訴病人正確的觀念。

而家醫科鄭秦妮醫師也表示,以為每週四秀林鄉IDS計畫在米亞丸和崇光的看診,大部分都可以涵蓋到原住民健康的問題,今天這樣子來才知道還是有miss掉一些診,所以其實 藉由往診可以知道一些不在名單上病人的狀況,這樣子的居家往診是有收穫的。

社區訪視志工則非常感恩有醫護團隊給予照顧戶專業的資訊和指導。醫療團隊的專業與慈濟志工長期推動的訪視活動相結合,讓行動不便、無法親自到醫院就診的長者與病人,真正得 到最直接的居家照護服務,相信是慈善與醫療相輔相成的最佳成果之一。

圖左 : 藥師黃欣怡(右二)就顏小姐(左)實際用藥的狀況,給予正確的用藥安全的衛教。[攝影者:楊寶月]
圖右 : 居家往診團隊不僅服務到家,像家人般的體貼與用心,讓顏小姐(右一)紅了眼眶,直說為了不辜負大家的關心與善心,一定要自立自強,讓身體趕快健康起來![攝影者:楊寶月]

圖左 : 文蘭村的前村長夫人(左三),堅持要花蓮慈院往診團隊收下新鮮的山蘇,感恩醫療團隊細心照護村民的健康!(左起楊秀花、羅錦枝、前文蘭村長夫人、社工、尤毓嵐)[攝影者:楊寶月]
圖右 : 結束一個上午的居家往診活動,與會團隊就地進行訪視會議,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與慈濟志工就各自的專業提出個案評估。[攝影者:黃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