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改脾氣造福氣 放下執著寬柔對待

改脾氣造福氣 放下執著寬柔對待

E-mail 列印
2014年2月16日,元宵節過後的第三天,約二百四十位慈濟志工於新北市中和區雙和聯絡處舉行組隊聯誼,一來慈濟志工相互拜晚年道恭喜、二來布達承擔幹部的志工名單,大 家相互認識、鼓勵,一起承擔如來家業行菩薩道。

晚間時分,享用美味的晚餐後,志工們相互寒暄問暖道恭喜,在餐桌旁的志工張家銘(本具),貼心地收拾餐盤、整理桌子,將場地整理乾淨。每每在慈濟活動中總是會見到張家銘的 身影,因為做慈濟是他的最愛。他在2001年受證慈誠,也在慈濟裏找到他的人生伴侶吳曉芳,夫妻一起做慈濟,吳曉芳也於2004年委員受證,法號明旂。

◎由迷轉悟 歡喜付出

1971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的張家銘,在家排行老二,國中之前都在宜蘭就讀,高職則就讀臺北縣永和市的復興商工(今:新北市永和區)。因為就學的關係,家銘隻身先到中和市居 住(今:新北市中和區);之後,全家人搬來中和同住。十五歲開始踏入社會工作,下班後就到臺北市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打電動,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是個很單純的男生。

張家銘二十九歲時,素食多年的阿公往生,家銘決定要素食,下了這個決定的第二天,就接到當時就讀臺北工專的表哥張瑋修的電話,邀約他參加慈濟慈青社舉辦的活動(慈濟大專青 年聯誼會,簡稱慈青社)。他看到一群年輕人,正為來自花東原住民的孩子作課輔及帶動團康;也看到原住民朋友,是如何在沒水沒電的環境中求生,讓既心疼又感動的張家銘主動地 加入這群年輕人一起服務。

當時他並不認識證嚴上人、不認識慈濟,不知道那群年輕人就是慈青,只曉得他們都是很有愛心的大學生。因為每次參與活動回來都很快樂,心裏覺得似乎覺得了生命的意義;因此, 每逢假日不再迷戀打電動,而開始到慈濟參加活動。

除了參與花東新村的關懷,也和慈青一起參與北投區慈濟親子成長班。沒想到投入越多,潛能也一一被激發出來,不僅人變得幽默、風趣,連手語、演戲都難不倒他,變成非常受歡迎 的大哥哥。他也自嘲說:「如果沒有進來慈濟,至今可能還是宅男一個呢!」

做慈濟讓家銘的人生過得踏實又快樂,在因緣際會下,參加慈青學長讀書會,而認識了大專剛畢業的慈青吳曉芳而決定追求她,不料卻被她以想繼續念書為由給拒絕了!

雖然被拒絕,家銘仍常關心曉芳,經過兩年的相處,曉芳被他的真誠與良好品行打動,想到家銘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待人又好,曉芳決定與他共結連理。

◎改脾氣 造福氣

夫妻婚後偶而會因為看不慣彼此的一些行為而吵架,讓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彼此都不說話。曉芳說:「我們其實沒有很常吵,但是只要一吵的話就會冷戰,他就會不跟我講 話。」一開始曉芳心裏會覺得應該要講清楚,所以,會用寫信、寫字條貼的方式,詢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

但是家銘都不為所動,每次都要等到自己想通了、氣消了,才會化解冷戰。所以曉芳喜歡家銘做慈濟事,希望他會因為在慈濟聽到別人分享,會因而改變自己。

這對夫妻最嚴重的一次是在2013年,這次冷戰了半年。家銘覺得可能是他本身的一些動作或行為不好,她就會用上人的法語來壓他,讓他聽了很不舒服而吵架。是自己做得不好, 也知道她講都是真實語,家銘說:「我就會告訴她,妳說的真實語裏,可不可以再加上一些婉轉語。」

冷戰半年,父母居中協調,但家銘都不為所動,直到姊姊對母親說不再看大愛臺節目,他這才驚醒。姊姊一直以來都喜歡看大愛臺的節目,如今為了家銘夫妻長時間的冷戰,而不看大 愛臺了,這讓家銘的心裏很難過。他說:「姊姊護持大愛電視臺,結果我的一個行為影響到她。」因為姊姊的一句話,家銘懺悔自己的無明習氣,而與曉芳和好。

曉芳覺得,夫妻吵架沒有誰對誰錯,既然已經選擇一個婚姻,不管怎樣就是忍,就像上人常常提醒志工,與人相處要服用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婚姻生活需要彼此相磨合,有進有退就會相安無事。曉芳體會到:「有一句話相忍而安,就讓我突然看到我之前跟家銘吵架,還好我有忍住,如果沒有忍住的時候,就可能變成不好下 場,所以還好我們有忍住,才能保持一個完整的家。」婚姻生活需要彼此相磨合,有進有退就會相安無事。

◎以前知足 現在豁達

從去年(2013年)4月16日開始,家銘每天凌晨四點二十分就到聯絡處開門,跟慈濟志工徐富財(本玹)一起排圃團、椅子;看到前來聆聽上人開示的志工,安坐於位置靜心聞 法,他們就很歡喜。

每次早課後,志工虔誠禮佛三拜。張家銘常在心中許下三個願望,一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二願上人法體安康,常住世間,帶領普羅大眾行菩薩道;三願祈求佛菩薩 能賜給自己智慧、勇猛和精進。心中雖然許下這三願,但是家銘心中很明白,其實智慧是不能用求的,而是要在人事中才能磨練出來,有事情做不僅可以造福還可以修慧。

家銘常以普賢菩薩的警世語:「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來提醒自己要把握當下,守好自己的本分,去做該做的事,盡心盡力完成每一次的任務。以前的家銘 很知足,現在的他則更豁達了。

這對同修伴侶,在去年的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中,公開地懺悔他們的吵架造成父母、家人的擔憂;也當眾分享他們的心中的感受與領悟。不僅如此,他們也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感恩,感 恩父母的支持,他們才能全心地投入慈濟。張家銘承諾要改變自己的脾氣,不再用冷戰處理夫妻關係,而是用溝通來化解問題,更加地相互包容,夫妻相伴同行於慈濟菩薩道。

圖左 : 新北市中和區慈濟志工於雙和聯絡處舉行聯誼活動,用完餐點後張家銘貼心地收拾餐盤、整理桌面。[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 慈濟志工張家銘加入親子成長班後,潛能被激發出來,不僅人變得幽默、風趣,連手語、演戲,都難不倒他,變成非常受歡迎的大哥哥。【圖左起:張家銘(本具)、吳曉芳(明旂)。】[攝影者:洪清秀翻拍]

圖左 : 張家銘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的支持才能全心投入慈濟,也感恩妻子吳曉芳的包容,用溝通來化解問題。【圖左起:張家銘(本具)、張媽媽、張旂禎、爸爸張勇夫(濟醒)、吳曉芳(明旂)】[攝影者:洪清秀]
圖右 : 志工張家銘(本具)到新北市中和二分局協助修剪花圃,雖然滿身大汗,卻做得非常歡喜。[攝影者:黃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