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靜思對的方向

E-mail 列印
「來到「『慈籃」』覺得可以打球很好,後來好像變得要有責任去照顧年紀小的,起初覺得很麻煩,後來慢慢發現,要懂得用方法、做事情也要盡責任,被肯定心裡很感恩,覺得這是 目前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是參加慈籃彰化鹿港組幾個月,已有感受的莊軒豪學員的感受。

中區彰化鹿港組「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每星期日上午於鹿港高中進行活動,慈濟志工們在每個假日前來陪伴學員,從一早的簽到問候,與值星的學員們整理場 地,接著暖身、跑步,雖然跑得氣喘噓噓卻也很開心,陪伴打球、計分等等,看得出大家的用心。

◎認真思考來慈籃做什麼

「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你來慈籃是將這裡看成是娛樂營?還是一個籃球隊?」這是(3/2)一早,人文課程陳建仲老師,對學員們拋出的一個嚴肅話題。不要求學員們立即性的答 覆,而是希望能靜思自己,來到慈籃的目標與成長定位。

建仲教練心有所感:「慈籃成立初期雖然很辛苦,但最重要的是收回孩子的心,這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課後回到家中可能原來的習性還是會有,但我相信每一位教練及隊輔們都以 身作則,讓孩子們看見可依循的榜樣,能有一個好的團隊力量給孩子們做後盾,孩子的成長是可以預見的。」在此也很感恩能有這個機會付出、同時可以省思更端正自己思維。

為了孩子而來到慈籃的隊輔玉霜:「除了希望孩子能在這兒有所成長外,也要求自己多陪伴關照其他孩子,不僅是活動日時的陪伴,課後也會電訪關懷,進一步拉進與孩子們之間的距 離,更了解他們,能在發現問題時,適時導正他們的心態。」

還有這幾個月來看到學員們的進步,助教黃俊嘉真的很開心說:「其實,球技進步只是一小部份,最重要是團隊精神的共識培養,以及在面對人事上的正向態度。比如,有的孩子漸漸 地,修正了對父母親的講話不禮貎。我想這是希望他們來到慈籃能夠成長的目標。」

◎無常人生 探討生命意義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兩個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學員們紛紛低頭思索並寫下:環遊世界、當籃球明星、陪伴家人等答案。

課務組賴麗錦以生前在花東關山慈濟醫院,長年為山區部落原住民奉獻,對住民照顧無微不至的家醫科醫師丘昭蓉,像原住民們心中的母親一樣,往生後更回到花蓮捐贈大體,身後仍 希望能為醫學盡一分力,更是慈濟醫療志業的第一位捐贈大體醫師,一生無所求付出,展現令人無限緬懷與敬仰的良醫風範。

還有一位從小患有小兒麻痺、行動不便的蔡宗賢醫師,他的義診足跡,遍佈全球,不管是斯里蘭卡,印尼,大陸等很多地方,都能見其跟著去的精進身影,令人感動。卻在五十五歲因 肝硬化而病逝了。

麗錦老師也以抗癌小鬥士奕華的故事,鼓勵告訴孩子們,每個人不論富有或貧窮,在「時間」與「無常」之前,人人平等,所以要有警愓心,更要懂得如何善用時間做對的事。

參加慈籃幾個月,已有感受的莊軒豪談起:「剛開始來到慈籃,只覺得可以打球很好,後來接了大隊長這個幹部,覺得自己好像要變得有責任去照顧年紀小的,起初覺得很麻煩,後來 慢慢發現做事情有被肯定、要懂得用方法、也要盡責任,心裡很感恩,這是我覺得目前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

看到這麼多生命故事,都覺得很感動,許瑄哲說:「人生無常,我要更把握自己做好事。」如同師公上人說:任何人都無法掌握生命的長短,卻都有責任好好選擇人生方向。

志工們生命故事分享,觸動著幼小心靈受到感動,而在這過程中陪伴、鼓勵與肯定更是不可缺少的養分。透過志工、隊輔和家長愛的陪伴關懷,亦師亦友的和學員們話家常,期待愛的 能量夠多時,善的漣漪無遠拂界,點滴影響改變孩子們的心。

圖左 : 建仲教練用心要讓慈籃收回孩子的心,深覺這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孩整課後回到家習性還是會有,但相信每一位教練及隊輔們都以身作則,讓孩子們看見可依循的榜樣。[攝影者:施並洋]
圖右 : 賴麗錦老師(左一)與孩子探討無常人生的生命意義。[攝影者:施並洋]

圖左 : 上課前學員與家長們虔誠的唱誦祈禱祝福,安住心於當下。[攝影者:施並洋]
圖右 : 雷玉霜媽媽與孩子們談心關懷。除了希望孩子能在這兒有所成長外,也要求自己多陪伴關照其他孩子,不僅是活動日時的陪伴,課後也會電訪關懷,進一步拉進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攝影者:施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