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情比姊妹深 相知相惜相陪伴

情比姊妹深 相知相惜相陪伴

E-mail 列印
「感謝潘師姊在慈濟路上陪伴三十年,我們比親姊妹還親。」慈濟志工林勝勝與潘廖葉,兩人手牽著手走上臺,語畢兩人相望凝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2014年3月2日天色微亮的早晨時分,來自汐止、中山、大同、信義、南港、新莊、泰林、三重共十八個和氣區的慈濟志工,分別搭乘遊覽車或自行前來慈濟三重志業園區,參與 本年度第一次舉辦的委員慈誠精進日,人數共計一千八百五十位。

在維那悅眾的帶領下,大家以恭敬虔誠的心共修《三十七助道品》,並以繞佛繞法靜心收攝沉浸法中,期待在2014年開春,幹部傳承之際,合和凝聚「幹部的使命,慈濟人的使 命」,清楚明白「幹部的承擔,慈濟人的承擔」。

◎慈悲等觀 人人協力

慈濟即將邁入五十周年,上人從竹筒歲月開啟慈濟宗門,如今慈濟隊伍浩蕩長,首先由宗教處同仁王明春分享「慈悲等觀 人人協力」的現況,明春開門見山說到:「為了讓慈濟宗門 能夠永續綿延,繼續保有當初人與人最重情與關懷的一念心,同時深化慈濟人對感恩、尊重、愛的氛圍,大家深思要回到誠與情的原點,這就是慈悲等觀。靜思法脈的真諦是建立在人 人協力的運作,大家堅持自己的道心,秉持佛心師志,遍灑菩薩網來接引世界各地菩薩投入慈濟宗門。」

王明春接著表示,從2003年立體琉璃同心圓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合一架構實行至今已十餘年,儘管組織面已成熟,但運作面卻須隨時勢因緣而有所調整,為了讓這個 典章制度能具體可行,因此集思廣益立訂以誠與情為中心思想,朝廣納菁英、幹部調整、功能整合、社區運作、活動整合、會議增能、培訓本懷、法親關懷八大面向擴展。 期待人人拿出千手觀音的慈悲與力量,大家隨時隨地亦隨體力和年紀,藉由人人投入見苦知福的慈善原點,把愛找回來把愛傳出去。讓慈濟法脈可以在人間長留,讓慈濟宗門能夠繼續 隊伍浩蕩走得長遠不斷。

◎傳承與陪伴

「感謝潘師姊在慈濟路上陪伴三十年,我們比親姊妹還親。」在下午的分站課程分享中,承擔合心關懷組的慈濟志工林勝勝與承擔和氣組長的潘廖葉,兩人手牽著手走上臺,勝勝如是 說,語畢兩人相望凝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面對一個月兩次的開刀,勝勝忍著身體的不適也要上臺來給在場的後輩打打氣,她語重心長地說:「病榻前看到電視機裡的志工羅美珠六十多歲仍勇於承擔使命,賣力付出。」這也說 明了傳承與陪伴的重要,現場的氣氛溫馨而感人,那份相知相惜的情誼隨著時間的蘊釀更加可貴。

◎人群中就是好道場

在「如何說慈濟」的分站課程中,來自臺北市內湖區的慈濟志工王林美鳳,是一位極具親和力的長者,投入志工二十幾年來,舉凡慈善、教育、環保甚至骨髓捐贈都有她的足跡,因為 深耕其中讓美鳳廣結善緣,把握每次與人互動的機會,逢人說慈濟就是她的撇步,也因此會員數一直不少於二百戶。

承擔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美鳳,不管是捐贈者或受贈者皆是她關懷的對象。美鳳分享一個溫馨故事,有一位配對成功者,因身體虛弱而受到先生反對捐贈,但該位女士的態度十分堅 定;美鳳和關懷小組團隊把握這唯一救人的機會,費心的為捐贈者準備補品補充營養,連同其家人也一起受惠,最後不僅順利圓滿救人,更讓該位女士把身體給養好。

美鳳以真誠的心陪伴關懷捐贈者的身心,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讓捐贈者不僅感動更加認同慈濟而成為功德林中的一棵樹苗。她表示,其實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想想過去生若沒 有這一分的情緣,今生就不會有共同的理念;「這份同師、同道的菩薩情,我們都非常的珍惜,而且人群中就是好道場,圓融各種不一的知見,磨練我們的智慧。」

◎勇於承擔就是福

在「接引菩薩 合和家風」的分站課程中,受證後就勇於承擔新北市新泰區協力隊長的慈濟志工邱雲海,專注傾聽臺上組隊的經驗分享,還主動提出問題。曾經是「五專生」 (吃喝 嫖賭飲)的邱雲海是一家經營建築鷹架公司老闆,從收看到大愛臺受感動而進入慈濟。

「靜思語是我的護身符!」邱雲海公司常常會與廠商周旋,有一次與廠商利益爭執的時候,雲海甚至已經要請律師提告,但他此時想起靜思語:「理直要氣和」,因此改變心境,試著 與對方溝通商量,並各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管客戶或是員工,都是他分享靜思語的對象,在短短的二三年間,會員數已達一百五十戶以上,事業更是蒸蒸日上。在今年過年後開工,雲海的公司沒有放鞭炮也沒有舉辦祭祀活 動,而是帶領員工到環保站「開市」。現在雲海常掛嘴邊的話,是「感恩啊!」

「勇於承擔就是福」每每接到任務時,雲海心中浮起資深慈濟志工的祝福,遇到困難時都主動向身旁的善知識請益,每每都能如醍醐灌頂般而更堅定道心,將上人的法,行茲在茲,法 入心法入行,現在的他身上沒有酒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道氣和人文氣息。

上人慈示,慈濟是慈悲等觀的菩薩道場,只要人人具備上人理念,用心投入活動中,人人皆是協力,只要是做慈濟事皆是上人的弟子。協力是接引菩薩最重要的一道門,資深者要以身 作則,樹立典範用心引導陪伴,人圓、事圓、理圓,相互學習增長慧命。

圖左 : 2014年3月2日,來自汐止、中山、大同、信義、南港、新莊、泰林、三重共十八個和氣區的慈濟志工,齊聚三重志業園區,參與本年度第一次舉辦的委員慈誠精進日,人數共計一千八百五十位。[攝影者:陳美玲]
圖右 : 宗教處同仁王明春分享「慈悲等觀 人人協力」的現況和慈濟典章制度規劃方向。[攝影者:陳明清]

圖左 : 慈濟志工王林美鳳(右) 把握每次與人互動的機會,逢人說慈濟就是她的撇步,會員數一直不少於二百戶。[攝影者:陳明清]
圖右 : 受證後就勇於承擔協力隊長的慈濟志工邱雲海,專注頃聽臺上組隊的經驗分享,還主動提出問題。[攝影者:陳婉婷]